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大清皇室的“试婚”制度与“试婚格格”

揭秘:大清皇室的“试婚”制度与“试婚格格”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4/1/18 0:01:03

1886年8月29日,美国《纽时报》刊载《清国皇室生活记趣》一称,清朝被确定为皇储的,在正式选立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挑选一位比其一岁的适宜宫女,前往太子的东宫侍寝,教太子学会怎么做丈夫。如果太子同意,皇帝与皇后也不反对,这位宫女便可立为太子妃。

《纽约时报》的这则报道大抵不虚,大清一朝确实实行皇室“试婚”制度。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几乎所有的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均已临御过女人,早已熟悉床之事,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但历代真正有明文规定实行皇室“试婚”制度的,唯大清一朝。

清朝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心挑选出八名年龄稍长、容貌端庄的宫女,陪皇帝随寝做“试验品”。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一般冠以宫中四个女的名称,即仪、司门、司寝、司帐。看这名分便可知她们的职责是专门侍候皇帝起居的。宫女一旦被选中去为皇帝“试婚”,每月可拿俸禄,不再从事一般宫女的劳役。因此,这份差使还是宫女所梦想的美差,许多宫女指望借此脱离苦海。除这八名侍寝宫女外,还得从内务府传来十六名侍女在旁协助,她们的任务是侍候皇帝,不能打喷嚏、咳嗽、唾吐发出任声响。如此一来,这皇帝的“试验品”就很难说是八个还是二十四个了。

清朝皇室实行“试婚”制度,其观出发点无非是想让小皇帝、小太子在婚前就懂得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正式大婚后面对正宫娘娘或太子妃不致于窘迫慌乱,能够从容不迫。套用一句现代用语,可算作是一种婚前“性教育”吧。但客观对青春年少的小皇帝、小太子而言,却是滋长了他们过早地纵欲。小皇帝、小太子正是青春发育期,对床第之事还处于被开导而无禁忌的状态,过早“试婚”既影响其生长发育,又可能导致其荒淫无度。如太子住东宫,说是派一名宫女侍寝“试婚”,但太子一有冲动便可随心所欲,任意找其他侍女发泄。清朝的一些皇帝短寿,不能不说与过早纵欲有一定的关系。

有趣的是,清代皇室的主出嫁前,也需实行这项“试婚”制度,不过试的不是公主,而是驸。于是便出现了离奇的“试婚格格”。

清代的公主选定驸马、确定嫁期后,得由皇太后或皇后亲自选出一名机敏干练的宫女充当“试婚格格”,随同公主的嫁妆一起先行一步到驸马家,当天上便由“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试婚。第二天一大早,“试婚格格”就会派遣专人回宫,太后或皇后详细禀报驸马爷有无生理缺陷、性格是否温柔等。一旦试婚合格,公主正式下嫁后,这位“试婚格格”就留在驸马身边或为妾或为婢。如此一来,这真格格每每见到“试婚格格”恐怕会犯嘀咕:咱俩到底谁是大奶谁是二奶啊?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大清一朝的这项“试婚”制度,最终居然使得连续几代断后。

标签: 清朝试婚

更多文章

  • 揭秘: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十三陵,朱祁钰,明朝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 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

  •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白居易为何幸灾乐祸?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甘露之变,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闻知多名朝臣被诛,唐文宗悲不百胜,却也无可奈何。如今,他基本完全处于太监控制之下。只能于深宫九重哀叹悲凄。太监们骄狂至极,借机报私冤,在京城杀人无数。宦官田全操甚至扬言:“我入城,凡儒服者,无贵贱当尽杀之!”士民惶惧,人不聊生。最后,还是藩镇之一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刘悟之子)上表,控诉宦官滥杀,大公

  • 揭秘:三国中的名将颜良文丑为何会被关羽秒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颜良文丑,关羽,秒杀

    导读:演义之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很出名,少年时读演义,觉得关羽很神勇,后来渐渐明白真相远非那么简单。在袁绍派遣颜良做先锋的时候,袁绍手下第一谋士沮授说:“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在沮授看来,颜良武艺超群,但是性格狭隘,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不能够独当一面。可是袁绍不从。事实证明,沮

  • 揭秘:为何历史上那些谥号为灵的国君个个荒唐?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谥号,国君,荒唐

    导读:古代中国的帝王死后,人们要给他上一个谥号,来总结这个人的一生,这有点儿盖棺论定的意思。虽然说这谥号大多是儿子给老子定,有一些就高不就低、就好不就赖的嫌疑,但一个国君在位时做事太荒唐,再怎么说也不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这就有了美谥与恶谥一说。但是,恶谥若是直接出自儿子之口,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孝的嫌疑

  • 在《水浒传》中刽子手为什么能在梁山得到重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水浒传,刽子手,梁山,重用

    导读:杨雄是蓟州府两院押狱,兼任“市曹行刑”刽子手,石秀等人又称他为节级。“节级”是个什么官?《水浒传》中的解释是:“古宋时金陵一路节级,都称呼‘家长’;湖南一路节级,都称呼‘院长’。”可是,书中出现过很多节级,却并没有都称呼家长或者院长,除了戴宗。有一些节级官阶非常低,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节级就

  • 唐太宗当众赞哪位大臣:小鸟依人模样我很怜爱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大臣,唐朝

    导读:后人都知道李世民的书法遒劲有力流传千古,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字迹滥劣了呢?“那是因为他后来通过勤奋练习,最终书法也才能与他的事迹一同流传千古。”不过沈涛也告诉记者,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废除了这项颇为“荒唐”的规定,“特意为此下了一纸诏书,之后李世民就虚心向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否则,我们现在得

  • 中国古代社会卖妻惨剧:有夫妇因感情太深自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古代,社会,惨剧,自尽

    导读:为生活所迫出卖自己的妻子,这种听来荒诞不经的逻辑在古代社会中比比皆是。《陈书·徐孝克传》记载:萧梁太学博士徐孝克,做官时赶上了“侯景之乱”,一时间,京城大饥,百姓十有八九饿死,作为清官的徐孝克平常没有心思搜刮民脂民膏,家中断粮。为了能够让生母活下去,就打起了美貌妻子臧氏的主意。他和臧氏商量说,

  • 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有何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宰相,张柬之,狄仁杰

    导读:唐朝宰相张柬之是怎样一个人?与狄仁杰是什么关系?张柬之,字孟将,生于武德八年(625),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广涉经史,补太学士。精通儒家义理,尤好三礼,国子祭酒[1]令狐德棻尤重其才。进士第后,任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丞。直至永昌元年(689),以贤良征试,对策者千余人,年已六

  • 揭秘:张谏之和狄仁杰同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柬之,狄仁杰,武则天,唐朝

    导读:唐代宰相,以主谋迫使武则天退位而知名。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人。登进士第 。永昌元年(689),举贤良科,对策第一。武周时,历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长安四年(704),以夏官(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武则天已病,宠臣张昌宗、张易之侍疾在侧,弄权用

  • 明朝皇室多奇葩:有菩萨心的周宪王编写励志杂剧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周宪王,曲词,

    有菩萨心的王爷先看朱有燉,他是朱元璋的孙子,父亲周定王朱榡的长子,他生于1379年,亡于1439年,号诚斋,别号全阳子、老狂生等等。父亲逝世后,世袭周王爵位,谥号为“宪”,后人便称他为“周宪王”。这位朱家的皇孙,堂堂的藩王,最大的特点是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他一生写了31种杂剧,著有2部散曲集,以及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