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人如何举办同学会?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古人如何举办同学会?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05 更新时间:2024/2/16 4:42:40

相信各位小伙伴应该都有参加过同学会,毕业以后为了强同学之间的联系,举办同学会成了一个非好的选择。毕竟同学之间的感情往往是比较深刻的,其实古人特别热衷聚会,可能也是因为当时大家都没有太多娱乐活动,所以与人沟通就成了一大乐事。那古人到底是怎样举办同学会的呢?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些同学会分成五类,属于各有各的特色。想了解的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同学会大概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在科举制度下催生的同学会,又叫“同年会”。

参加这类同学会的人,都是同年参与科举考试的考生,类似于现在同时上一年级的同学。因此,在古代这类同年会上的同学,都可以成为自己将来的人脉、社会关系的资源,开同年会也成为了一种维持同年关系的一种手段。

尤其是在明朝,乡试或廷试之后,参与科举的人,都喜欢开会庆祝,其中,第一次的同年会最为热闹。开同年会的时候,都会按照来参加的同年人的年龄编写一部小录,俗称“同年录”,以便之后联络感情。即使同年会上的人都是异姓朋友,大家为体现感情编纂小录也是必要的。

不过,同年录分了“乡试同年录”与“进士同年录”两种。这是依据空间层次来划分的,因为,有同年乡试的,也有同年进士的。

一般来说,参加乡试同年的人,感情会比进士同年的人更加深厚,特别是那些考不上进士的举人。而那些有把握考上进士的举人,他们会为了能够跻身于更上层的圈子,则会主动放弃与周围举人的联系,进入到进士同年的圈子里进行交往。

因为,乡试和会试之间时隔半年,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点好关系。进士圈也确实比举人圈更有价值,考中进士之后,就能够入仕为官,进士圈积攒下的人缘,也可以在官场中得以运用。而同年录中都有记录,同年的子弟也会格外受到照顾。

第二类、就是士大夫之间的会。

随着社会的安定,在明朝中期,京城就出现了以士大夫为主举办的文会。文会的类型繁多,其中,包括解元文会、丽泽会等。解元文会一般是由各科乡试的解元举办,在文会上面以诗会友,堪称君子之交。在文会结束之后,会由专人将这次文会上的诗文编纂成册。

丽泽会有点像现在的文学社团,一般由国子监的在职人员组织,还会到各个地方讲学,互相勉励进修。他们文会的目的,主要是为考取进士做准备。到了明朝末年,江南依旧有这类文会的存在,如:复社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类、就是同乡、朋友之间的聚会,一般在官舍当中举行。

一些在京城做官的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可以在京城购买房产,这样的官员住宅,当然,是同乡或者朋友最佳的聚会场所。比如:官至礼部侍郎的守陈,就曾在北京的官邸内举行聚会,因为,举行聚会的巷子地势高,又敞亮,就被命名为:高坡巷。

到了天顺二年,杨守陈又回到了北京,选择了一处人比较少的地方置办房室。四年以后,他又购置了旁边的房屋,做成了一个后花园。到了成化十一年,杨守陈建成了风咏亭。在这三十年中,高坡巷内因为风气好,中进士的人是特别多,所以,又被称作:联芳巷。

第四类、就是为同乡官员或者乡绅服务的会馆,在这里落榻的人都是同籍人。

这类会馆建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在京城的官员聚会所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的芜湖会馆。到了明朝中期之后,北京的会馆就越来越多,因为,当时的政府并没有为入京做官的官员提供居住的房舍,所以,这些人只能在京城购买房舍居住。

除此之外,在明朝入京为官的人,大多不能带上家眷,所以,也方便在家里举行聚会。这些官员购置的房舍,就有了临时会馆的作用,在他们退休的时候,会馆就会交给在朝为官的同乡使用和打理。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京城三年举行一次会试,春闱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举人都会汇聚在这里,当然,也需要居住地,而会馆就是他们优先选择的地方。特别是囊中羞涩的举人,不得不依附会馆而居。因为是同乡,会馆主人也愿意提供便利,说不定,这一批举人当中,还会有一位会成为自己的同僚。

平时,同乡的单身官员也会在会馆聚集,闲谈会友。

第五类、就是官场上相同地域朋友的同年会。

京城的官员来自于全国各地,在他乡要是能够见到一个同乡,自然是倍感慰藉。起初,这些同年会都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传播一些正能量,体现朋友道义。到后来,就是为了笼络人脉,获取利益,甚至,出现了南人和北人之争,最后,演变成为了“党羽之争”。

明朝末年,朝堂之上的朋党之争尤为严重,出现了:浙党、楚党、齐党、宣党、昆党之类。这些按照地域来划分的朋党,暗中结党营私,不仅祸乱国政,也殃及了许多无辜的老百姓。幸好,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之下,这样的党争只是短期现象。

回首往昔,同学之间的那种真挚情谊,已不复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利益的充斥,阔别已久的同学会,同学之间的难舍难分的情形,现今,已经变得物是人非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中世纪的欧洲人只喝酒不喝水?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世纪欧洲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些人了,他们有很多的故事,也有一些非常奇特的生活习惯,话说最近有人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中世纪的欧洲人啊,他们都是不喝水的,只喝酒的,这个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嘿嘿,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中世纪欧洲的水,喝

  • 看杀卫玠什么意思?卫玠之死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卫玠是晋朝官员,也是一名玄学家,他被称为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不过卫玠年仅27岁就去世了,英年早逝属实可惜,那卫玠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关于卫玠的死因,一直流传着两个主流说法,一个叫“看杀卫玠”,是说卫玠出名后,前来围观他的人也是日益增多,但卫玠体弱,后来就被活活看死了。另一个说法

  • 500年后的人长什么样?情况可能超乎想象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人们所知道的是历史,是过去,而不知道的是未来,对于未来,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虽然说未来不是不可预测,但是可能出现的情况太多了,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体走向,这也是从很多历史事实当中得出来的结论。那么,你是否想知道,在500年后,人类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和现在比又有什么差别?对未来的展望往

  • 西施貂蝉姓什么?难道姓西姓貂?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西施和貂蝉,都是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她们和另外两位,王昭君和杨玉环有一点不同的是,她们的名字。王昭君姓王,杨玉环姓杨,这一点是确定的,但是西施和貂蝉姓什么?貂蝉虽然是一个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是为什么连一个姓都不给?西施叫做西施可是历史上难道有姓西的吗?西门是有的,西姓也有吗?在古代的文明中,女子是卑微和

  • 海南会下雪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这个问题其实听上去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海南因为靠近赤道,即便是冬季,温度也不会低于零度,而雪形成的条件,海南其实是根本不具备的,所以在海南想要看下雪,可以说没可能。不过,地球的气候毕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有过很多极端天气,那么海南会不会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下雪的情况呢?在海南的历史上,还有过很多次

  • 历史上西方国家多绞刑,而中国古代怎么比较多杖刑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古代西方国家和中国古代其实差别还是非常非常大的,其实在各个方面不仅仅是生活等等,最近有一些网友也发现了,那就是话说这个历史上西方国家好像动不动就把人给绞刑了,而且中国古代呢一般都是打屁股,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拿西方的绞刑,和中国的杖刑相比较,

  • 神话中动物的修炼,为什么有的成了神有的成了妖?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在各种神话传说中,修炼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妖怪还是神仙,都是后天修炼而来,但是,这些神仙妖怪,有一些在最开始都是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因为有了灵气,所以修炼成型,但是有一部分成了神仙,而有一些却成了妖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既然同样都是修炼出来的,为何最后身份差别这么大?区别一:来源不同神仙大

  • 流放牧羊的苏武生活那么艰苦,为何不吃羊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苏武小编就想到了苏武牧羊这个事情,其实这个事情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苏武被流放到了北海,然后在那牧羊,当时的那个条件是真的艰苦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苏武是不是可以选择吃羊这个操作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是这么回事吧!公元前100年,苏武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西域。但因部下参与匈奴

  • 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农村在房顶上要刻这几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现如今,广大的农村地区保留了很多的习俗,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说过,不知道这些习俗是什么意思。比如在有些地区,农村的房子外面,会被刻上“泰山石敢当”这样几个字,这几个字又是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在自己家的房子上刻这几个字,难道是用来镇宅的吗?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 赤兔马为什么叫赤兔?古人如何给战马起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赤兔马是古代最有名的战马之一,不过赤兔马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明明是一匹马,结果却叫“兔”,古人给战马起名是有怎样的讲究?其实从三国中马的名字就能分析出一二,名字一般从两方面得来,一是颜色,二是速度。“赤”就是颜色,而“兔”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