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托塔李天王和唐朝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托塔李天王原型是谁?

托塔李天王和唐朝李靖是同一个人吗?托塔李天王原型是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10 更新时间:2024/2/16 4:34:32

托塔李天王出自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李天王原名李靖,和唐朝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同名。所以有很多小伙伴好奇,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究竟是不是唐朝的这位李靖将军?实际上关于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以唐朝李靖为原型,而另一种被认为是西域崇拜的“毗沙门天王”为原型。当然要说知名度,肯定还是我们唐朝的李大将军更加有名,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两人之间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李靖,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是商末陈塘关总兵,有三子:金吒、木吒、哪吒,后来投周。父子四个人在扶周灭纣的行列中,立下了不少功劳。最后,纣王在摘星楼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登基后,李靖、金吒、木吒、哪吒父子一同肉身成神。闽台地区的传说认为,因为李靖左手中常托玲珑宝塔,故被玉帝敕封为托塔天王,又称为“托塔李天王”,是灵霄宝殿四大天王之一。

大唐卫国公李靖,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初名将,唐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因为他战功显赫,几无败迹,被唐人称为战神,又因死后经常显灵,为百姓救危解厄,所以百姓为其建庙供奉,由是,到晚唐时,李靖渐渐被神化了。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些神话小说中,都以李靖作为托塔天王原型的原因。

李靖原名李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晚年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他从小就有文武材略,曾受到隋朝名将的舅舅韩擒虎的夸奖:“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他一生打过很多仗,体现出高超的军事才干。

唐朝建立至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定南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前此,李靖曾受命前往江陵(今湖北荆州)安辑萧铣,李靖向唐高祖进呈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高祖采纳,任命宗室赵郡王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征发巴蜀士兵执行任务,考虑到李孝恭没有军旅经历,就任命李靖摄行军长史,全权处理军事,统辖十二总管,从夔州(今重庆奉节)沿长江而下;高祖同时部署三支偏师从其他方向配合作战。

九月,秋雨连绵,江水暴涨。萧铣认为三峡水势湍急,李靖不至于冒险行船,于是沿江不设兵防备。李靖决定出其不意,率军出发。诸将请求暂停行动,等天晴水退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

李孝恭同意。两千多艘战舰顺流而下,占据荆门、宜都二镇,进入夷陵(今湖北宜昌)。萧铣部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屯驻清江,被李孝恭打得大败而逃,缴获战舰三百余艘,斩首及淹死者将近一万。文士弘纠集残兵败将再来,又被打败。当地总管盖彦举以五州之地投降唐朝。唐军逼近江陵,萧铣倾全城兵力出击,李孝恭准备出战,李靖制止道:“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篾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必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李孝恭不从,留下李靖守营,自己率领精兵出战,结果大败。

萧铣部众在胜利的喜悦中,只顾抢劫唐军财物,乱成一片,负重难以行走。李靖纵兵奋击,大获全胜,攻陷其水城,缴获大量战舰。李靖建议,把这些战舰放入江中漂走,诸将都说:“破敌所获,当藉其用,奈何弃以资敌?”李靖解释道:“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果然,一批批援兵看到大量战舰歪歪扭扭顺水漂下,以为江陵已经失守,不再前进。萧铣无奈,只得开城门投降,其南方州县纷纷归附唐朝。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投唐后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仆射的辅公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发动叛乱,称帝建宋。高祖诏令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统领七总管兵力,前往镇压。辅公祏派军赴当涂(今安徽当涂)阻挡唐军。由冯惠亮、陈当世指挥舟师三万,屯守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指挥步骑兵三万,屯守青林山;在长江江面横拉一道铁锁,遮断航线;又在当涂修筑月城(又叫瓮城),广袤十余里。唐军逼近,冯惠亮等军坚壁不战。李孝恭派兵绝其粮道,冯惠亮等军缺粮,来袭击李孝恭军营,李孝恭也坚壁不动。第二年,李孝恭集合诸将讨论对策,诸将认为:“惠亮、正通并握强兵,为不战之计,城栅既固,卒不可攻。请直指丹阳,掩其巢穴,丹阳既破,惠亮自降。”李孝恭倾向于这种意见。

但是李靖不同意,他说:“公祏精锐虽在水陆二军,然其自统之兵,亦皆劲勇。惠亮等城栅尚不可攻,公祏既保石头(城),岂应易拔?若我师至丹阳,留停旬月,进则公祐未平,退则惠亮为患,此便腹背受敌,恐非万全之计。惠亮、正通皆是百战余贼,必不惮于野战,止为公祐之计,令其持重,但欲不战以老我师。今若攻其城栅,乃是出其不意,灭贼之机,唯在此举。”李孝恭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出弱兵攻打敌军营垒,集结精兵严阵以待。弱兵失败逃回,当敌军追过来时,精兵出击,重创敌军。

李孝恭、李靖乘胜追赶,转战百余里,摧毁敌军所有营垒,敌伤亡万余,冯惠亮、陈正通逃走。李靖率领队伍率先抵达丹阳,辅公祏惊恐万状弃城逃跑,途中被抓获,送丹阳处死,江南皆平。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颉利可汗率领突厥十万大军,寇掠山西,高祖部署几支唐军前往抵御,诸军不利,有的甚至全军覆没,只有李靖统领的江淮兵一万人没受损失。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十一月,唐太宗决定反击突厥,李靖时为兵部尚书,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节度李勣、柴绍、薛万彻等行军总管,一共十多万兵力,分四道出兵。

颉利可汗的牙帐设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境内),李靖率领骁骑三千,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其不意,直趋定襄南面的恶阳岭。颉利惊慌不已,说:“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次年正月,李靖攻破定襄,颉利仓皇逃遁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别部唐军也取得辉煌胜利。

在唐军的沉重打击下,颉利十分恐惧,遣使入朝谢罪,请求举国内附,自己来长安居住。二月,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等人,赴突厥宣慰,李靖领兵迎接颉利。他同李勣会合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相互商议道:“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回纥部落),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李靖把这一决定告诉将军张公谨,张公谨说:“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李靖说:“此韩信所以破齐也(汉派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归顺,田广遂撤销守御,韩信乘其不备,出兵袭破之),唐俭辈何足惜!”

颉利见唐使来请,心里很踏实。李靖、李勣连夜进军,在阴山一带俘获突厥千余帐。李靖派部将苏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前进,距离铁山颉利牙帐七里时,颉利才发觉。颉利乘千里马逃跑,唐俭趁势脱身而归。李靖大军赶到铁山,斩首万余级,俘获十余万。颉利想北度沙漠,由于路口已由李勣把守,未能得逞。他改道走投吐谷浑,被唐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突厥灭亡,唐朝的北部领土自阴山向北延伸到大漠。

后来,李靖年事已高,患病退休。青海的吐谷浑不断寇边,太宗下诏大举讨伐,很希望李靖能够出马指挥。李靖闻讯,请求出征,太宗喜出望外,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五总管及突厥等族兵力,出击吐谷浑。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四月,吐谷浑遭到唐军的沉重打击,烧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诸将都认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不同意,认为吐谷浑“今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采纳,督率诸军深入敌境,越过积石山,前后战斗数十回合,取得彻底胜利。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李靖的夫人去世,太宗指示在自己的陵墓昭陵旁,修造李靖夫妇的陪葬坟墓,依照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旧例,墓前筑阙,修成突厥铁山和吐谷浑积石山之形状,以表彰李靖的特殊功绩。九年后,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和夫人合葬。

战神李靖的军事成就远远高于唐代其他将领。高祖夸奖道:“李靖,古之名将韩(韩信)、白(白起)、卫(卫青)、霍(霍去病),岂能及也!”太宗夸奖道:“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唐代后来的名将为数不少,有的只是在政治上会来事,军事并不突出,有的是蕃族出身,不可能被汉人拉来做神灵。而且,与李靖相比,他们或没有水战、步战、骑战的全面经历,或没有军事理论的著作。因此,民俗把唐代战神李靖附会为托塔天王,在从唐朝至明朝这段时间内,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古代状元都是怎么诞生的?字写得好也能成为状元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高考终于结束了,对于刚刚参加完自己人生中一次大考试的考生们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自然就是什么样的结果。其实高中阶段可能已经是人写字写的最多的一个时期了,后来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打字出来进行交流,所以造成了很多人的“提笔忘字”,但是在古代的科举考场上,只有写字,

  • 张飞和李逵打架,谁能打赢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也是《三国演义》当中的一大主要角色,而历来塑造的张飞形象,都是黑脸大汉,性格鲁莽,但是却很讲义气,而张飞的这种形象可能很容易让人想到另外一个与他类似的人物,那就是《水浒传》当中的李逵,李逵同样也是一个彪形大汉,更有意思的是在电视剧版当中,曾经有这两个任务都是同一个演员演绎的情况

  • 盘点历代皇帝的那些八卦冷知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中,媒体、新闻、社交等等都是我们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途径。过在我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当中,八卦新闻、八卦事件绝对是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的点,因为人的八卦心里是与世俱来的,都会感兴趣,就像人要吃饭一样。那么大家有直到古代皇帝的那些八卦趣事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1、最长寿的皇帝是乾隆,享

  • 秦始皇如果在地下遇到刘邦,会说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刘邦建立汉朝,取代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虽然听起来像是两个时代的事情,但实际上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们可以说基本上是同龄人。但是,毕竟在秦始皇死后,刘邦参与起义军,秦朝覆灭汉朝建立,那么,如果死后的秦始皇还能遇见死后的刘邦,知道了他一切的所作所为,那么他又会对刘邦说些什么呢?这天秦始皇在地下瞎转

  • 雍正称帝后,“四爷党”成员都有哪些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雍正和四爷党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四爷党可以说对雍正当时的皇位有非常大的威胁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既然有威胁,雍正最后还是称帝了,那么这个四爷党最后又怎么样了呢?也就是结局了,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谓“四爷党”其本身是否存在本就是存在争议

  • 乾隆为什么要平田文镜的坟墓?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田文镜大家也知道的是雍正的宠臣,生前呼风唤雨,死后也是善终,所以这样的人应该要流传百世的啊,但是这个叫田文镜的坟墓却在死后坟墓被人平了,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了,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田文镜,雍正朝时期的宠臣,却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田文镜,与李卫、鄂尔泰

  • 盘点民国时期四大渣男,徐志摩郭沫若纷纷上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渣男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不管是现在还是在过去,又或者说在身边,还或者说在其它人那里,你都会发现这个叫渣男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有的人问了,在民国时期会不会也有渣男呢?哈哈,这个还真的是有的啊,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民国时期的四大渣男了,话说什么徐志摩啊郁达夫啊都纷纷上榜了,下面就一起看看他们具体的排名

  • 古代"高考"发生过什么趣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端午节快要来临了,高考也要到了,今年的高考和端午节刚好重合了,在考场上过端午,倒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的一次经历。而古人同样也有高考,那就是我们很熟悉的“科举”,只不过古代的科举难度可比现在要大得多了。古代科举历史悠久,很多历史名人都参加过科举并且因此走上仕途,那么,古代的高考场

  • 我国历史上最逗逼的谋反事件,最终两脸懵逼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谋反或是起义,在古代历史上,不是因为有大阴谋家精心策划想要窜去皇位,就是因为被逼的无法正常生活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什么养的逗逼,什么样的人都有。今天小编就被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古代晚唐时期的一次谋反事件,真的是莫名其妙的搞笑,最终俩谋反者两脸懵逼。这个事情是在《资治通签》中记

  • 古代皇帝会不会骂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骂人其实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有时候气急了,就会有些口不择言,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又伤了自己的身体,又伤了人与人之间的和气,两败俱伤,却偏偏心里始终都放不下这件事情,硬要争出高低。不过,爆粗口这种看起来很无礼的事情,在古代的皇帝身上会不会发生呢?毕竟皇帝讲话也没有人敢骂回去,那皇帝骂人又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