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举人挺有钱,为什么赶考的书生却很落魄

古代举人挺有钱,为什么赶考的书生却很落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5 更新时间:2024/2/16 5:15:08

很多人对于古代书生的印象,大概就是四个字“落魄书生”,古典小说当中经会出现这一类的人群,而小说也是来源于现实,说明古代的确是有很多进京赶考的书生身上没什么钱财。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书籍,比如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当时中了举人,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举人都挺有钱的,但是赶考的书生们却会那么落魄呢?

这是由于各朝代不同的科举制度造成的,因此进京赶考的不一定都是举人,例如唐时期进京参加省试(尚书省)的就被称为“乡贡”。古代举人有钱,主要讲的是明清时期,由于考中举人之后就有了做官资格,加上具有很多特权,因此明清时期的举人一般都会很有钱,而唐宋时期进京赶考的穷书生还是有的。

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创,到唐宋时期逐步完善,再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是经历漫长发展期的,这也造成各朝代的科举制度并不统一。下面简单来介绍一下:

1.唐朝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考试一般由常科制科两类,每年定期举行的被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办的被称为制科。而且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只有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州县试又被称为解试,礼部试又被称为省试(因为通常由尚书省筹备主持)。考生在参加完州县试之后,考中的人被称为“乡贡”;“乡贡”进京参加省试,考中的人被称为“进士”。唐朝时期的进士只是有了出身,还不能做官,想要做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复试。且唐朝时期的科举还有一定门阀制度的影子,想要做官不仅要成绩好,举荐人也很重要。

2.宋朝科举制度

宋朝科举制度基本延续了唐朝。不过在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进士放榜后,有人控告考官取士不公,于是赵匡胤又亲自在殿廷主持了一次复试,这是最早的殿试,而考中的也因此又被称为“天子门生”。

自此之后,宋朝形成了解试、礼部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时,殿试录取的进士又被分为三甲,即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三个等级。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3.明清科举制度

科举在明朝时期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且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实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制度。

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相当于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中者被称为生员,又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可以进入府学、州学、县学进行学习。生员通常有两个去,一是从中选拔出来贡生,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也称贡监。国子监除贡监外,还有官员子弟入监的荫监,举人入监的举监,捐资入监的例监,二是每年参加各省提学官举行的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也就是秀才。因此生员可以说是进入科举的第一步。

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办,每三年一次,被称为乡闱,由于通常在每年秋季八月举行,因此又称秋闱。而且乡试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能参加乡试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监生(国子监的学生),另一种就是科举生员,也就是秀才。乡试考中者被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考中举人基本就算学有所成了。

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于乡试第二年巨星,由于考试通常在春季二月举行,因此又称春闱。会试也分为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通过乡试的所有举人都可以参加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考中贡士的绝对属于学霸级别。

殿试,殿试一般在会试后当年巨星,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参加考试的全部是通过会试的贡士,而且殿试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对考生进行排名。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4.并不是入京考试者都很富有

通过各朝代的考试制度我们就可知道,并不是所有入京参加考试的都是举人,而且明朝以前通过地方考试的士子通常特权较少,没有做官资格,而且取得的出身也不是终身制的,还需要定期参加考试,考试不过的会被取消出身。所以,明朝之前入京考试的不乏落魄学子。

而到了明清时期,举人不但有做官资格,也是终身制的,而且享有极多的特权,例如不用纳税,因此很多百姓便将田地挂靠在举人名下,每年交给举人一定租子,因此只有明清时期的举人才会富得流油。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揭秘5年级学生发现的西游记漏洞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西游记》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个可以说是所以中国少年的最喜爱的读物了,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类型的展现,都让人爱不释手,毕竟孙悟空继承了很多人的英雄梦了,所有西游记也一直被人关注着,最近在网上火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一位5年纪的小学生啊,他发现了《西游记》里面一个非常大的漏洞,那么这个漏洞到底是什么

  • 李白真的杀过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李白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的,他还是真的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了,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了,今天给大家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吧,话说李白其实在诗中有写过自己杀人的事情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李白杀人归杀人啊,为啥还要在诗词中写出来呢,所有很多人都抱有一种疑问的语气在的,那么这个李白到底有没有杀人呢?

  • 为什么关内侯是赐,而其他侯是封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很多人追求功名利禄,由此诞生了一个词叫做“封侯拜相”。这是对古代获得官位爵位的一种说法,“封侯”我们也是很熟悉了,古代有诸侯都是分封而来,就算没了分封制,后世也有很多侯爵的位子,那都是皇帝封的。但是有一个侯位很奇怪,就是关内侯,这个侯位不能叫封,而

  • 古时候将领说话如何保证全部士兵都能听到?古代人工喇叭了解一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有想到过,在古代并没有话筒和扩音器这些东西,如果面对百人以上的发言,发言人是如何保证每个人都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的呢?可能这样一个场景,最常见的一个地方就是在军队,将领时不时就需要面对全军士兵发表演讲,不论是鼓舞士气还是整顿军风,都必须确保将领说的每一句话都进了士兵们的耳

  • 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名族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在网上有出现一位叫“哈尼克孜”的大美女了,被誉为是从敦煌壁画里面走出来的美女了,如果有看过这位美女的网友也一定是知道的,她其实是有少数名族的,根据资料显示她应该是新疆美女了,大家也知道新疆是以维吾尔族居多的,但是也有乌孜别克族,那么哈尼克孜到底是那个名族的呢?还是有维吾尔

  • 盘点三国杀十大最难使用的武将,用好逆天用不好那就是坑队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三国杀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是一款非常讲技术的游戏了,游戏以三国为背景所有被很多中国喜欢三国的网友所喜欢了,所有人气其实也还是挺高的,最近也有人一直在问,三国杀里面的武将其实真的是各有千秋啊,话说有的武将用好了就超级厉害,有的用不好的就会悲剧坑队友了,所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在三国杀里面最难使

  • 河东狮吼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河东狮吼典故出处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可能部分朋友知道“河东狮吼”这个成语,是通过当年的一部喜剧电影。河东狮吼的本意是指妇人大吵大闹的样子,还能用来嘲讽那些惧内的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妻管严。河东狮吼出自《容斋随笔》,《容斋随笔》相当于一本古代的笔记小说,在里面记载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在一首苏东坡所写的诗中,

  • 唐狗到底是什么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有一则关于中华田园犬的事情火了,那就是什么中华田园犬改名唐犬,小编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疑惑的,这中华田园犬终于是要走上国际舞台了?但是其实这件并没有完,因为有网友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事件有蹊跷,那就是所有的中国土狗都可以叫中华田园犬,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华田园犬都叫唐狗了,那么这其中

  • 三国杀十大败笔武将,马超、卧龙、赵云纷纷上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三国杀其实大家都爱玩,但是后来这款游戏越来越复杂了,所有玩的人就要少很多了,但是游戏当然还是好游戏啊,所有还是有很多人也都玩这款游戏了,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如果把三国杀里面的人物拿出来给他排一排,那么那十为武将会是最菜的呢?也就是谁是败笔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

  • 一张图看麻辣烫、火锅、串串香、关东煮、钵钵鸡、香锅、冒菜的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有看到很多人都在说哇这大冬天的竟然这么快就到了啊,冬天来了当然要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就好比说吃火锅,说到吃火锅小编就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串串好像也是火锅吧,还有麻辣烫,好吧,小编一起分不清楚了,但是其实也还是比较简单的分别了,因为只要搞清楚了是怎么个吃法就简单多了,下面给大家做了一张图,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