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垃圾分类太麻烦?古代长安就是因为垃圾太多才遭弃用

垃圾分类太麻烦?古代长安就是因为垃圾太多才遭弃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27 更新时间:2024/4/8 2:54:44

据说这段时间上海人都被垃圾分类弄得头大,现在丢垃圾必须先分好类在丢弃,让很多人一时难以习惯。实际上垃圾分类从长远来看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不然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我们人类。古代百姓就因为垃圾的事吃了不少苦头,例如长安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都城的身份存在,但后来被弃用正是因为长安的垃圾已经多到处理不了了。那古代有哪些办法处理垃圾呢?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代表着,垃圾分类将被纳入法制框架,上海外卖配送也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对此,有人拍手叫好,也有表示对如何分类一头雾水,网上甚至还出了各种垃圾分类教程。

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

那么,在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致,也没有代收垃圾网约工的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城市环境状况如何呢?

你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街道。呼吸中没有汽车尾气,只有清新的自然气息。啊!诗和远方!

如果你对古代的环境状况如此乐观,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可能要让你大跌眼镜了。

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开始密集起来。

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为了保护环境,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

《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为上古五刑之一。

如今随地乱扔垃圾,不过就是遭受几个路人的白眼,最多罚点钱,但在商鞅的时代,乱扔垃圾可是要在脸上刺字,告诉所有人“此人不讲文明”的。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

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故而当时还设置了“条狼氏”一职。

《周礼·秋官》中,就有一些关于“条狼氏”的记载。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掌执鞭以趋辟,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

清代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街道》中解释道:“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条,为洗涤之涤;狼扈,则指纵横散乱之人或物。

可见“条狼氏”的职责是清除道路、驱避行人,算是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

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下水道,用于排污水和雨水。

那要是下水道的污水排不出去,臭了怎么办?

这事儿还真发生过。

汉长安城在历经八百年之后,由于人烟辐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垃圾和粪便污染严重,导致“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于是在隋开皇初年,污水排放问题难以处理的旧长安城被放弃了,隋迁都到地势较高的大兴城。

“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隋书》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到几百万。

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肯定也不容小觑。

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

据《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

《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百万富翁。

《朝野佥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

《太平广记》:“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

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

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

除此之外,据《梦梁录》的记述,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

《梦梁录》:“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

每逢春天,官府还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梦梁录》:“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清波杂志·凉衫》中提到一种“细车”,“细车”前让一些人拿着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尘埃飞扬。

《清波杂志·凉衫》:“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埃蓬勃。”

这描述,是不是非常熟悉?

所谓“细车”,不就是半机械半人力的洒水车嘛。

“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这是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对汴梁(今开封)的记载。

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还会溅到身上;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这就是明朝的城市环境。

当然,为了改善环境,明人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明朝时期的京城有先进的排水管道。

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以垃圾粪便为例,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

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会进行分类,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

不过其执行状况非常可疑,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这大致是讲: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

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也可见一斑。

清末的北京城,由于排水系统过于陈旧,每年二三月间都得开沟,把里面的脏东西挖出来晾晒,那味道,想象一下都觉得酸爽。

即便是平日里,京城也总有一股尿骚味,人们把生活废品和煤炭渣子都往街上倒。

到了光绪末年,政府设置了清道夫,配合有司一起管理环境卫生,情况才有所好转。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龙袍真的是穿一次就扔掉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上真实的皇帝的龙袍,都是做工非常精致的,虽然说名义上还是一件衣服,但其实早就已经超过了衣服的含义,论制作工艺,龙袍都是高级别的工艺品,远非现在网络上那些劣质的戏服可比。但是如此贵重又象征着皇帝身份的龙袍,要如何清洗呢?难道说龙袍都不会清洗吗,还是穿过一次就不会再要了呢?皇帝的龙袍不洗,但不是穿一

  • 买东西的由来是怎样的?买东西典故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现代人出门购买物品都会称为“买东西”,那你知道买东西这个说法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吗?实际上关于买东西的典故故事还是挺多的,其中一个来历是和唐朝长安有关。当时整个长安城只有两个集市,分别是东集市和西集市,所以大家去购物只能去这两个地方,久而久之便有了“买东西&rd

  • 揭秘清朝宫女睡觉为什么不能仰面朝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清朝其实真的有太多话说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又是一个,到底是一个什么呢?其实就是话说清朝的宫女们睡觉是不能仰面朝天的,哈哈,看到这个很多人要说了,这是什么奇怪的要求?其实就是有这样的要求了,下面小编也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看看清朝的清朝为什么不能睡觉的时候仰面朝天吧,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 东道主什么意思?东道主的典故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东道主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年》,其意思是宴请上的主人,而到了现代东道主一词更多被用在了体育赛事上,形容主场队伍。所以“东道主”这个词算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当然很多人也对东道主的来历感到好奇,为什么主人会被称为“东道主”呢?实际上这个典故发生在春

  • 古代有春运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一年一度的春运开始了,这对很多人来说可是头等大事,毕竟在外工作,很多人一年也就这一次回家,与家人一起共度春节,之后又开始了各处的奔波。不过我们现在过年回家有春运,但是在古代,漂泊在外的人们过年回家,是不是也有“春运”?古代人过年会不会也像现在这样“大迁徙&rdqu

  • 太子洗马是什么官职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其实有很多官职名称,我们现在并没有办法理解它们的具体意思,也不知道它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而且很多职位听起来都很奇葩,例如“太子洗马”,看起来就好像是专门给太子“洗马”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个职位地位应该不高。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太子洗马绝对不是去洗

  • 古人是怎么离婚的,有什么理由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离婚,这并不是现代人的特权,古代同样也存在离婚。只不过,古代的离婚有不少种解决办法,有不同的称呼,这些不同的称呼之间,处理方式、代表的含义却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古代人在离婚问题上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离婚之后对男女双方会产生什么影响吗?古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过婚的人,他们之后如果想要再行迎娶出嫁,是否还

  • 古代学生有没有寒暑假?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暑假与寒假,这可能是学生时代最期盼的时候了,相比于已经毕业离开学校的人们来说,作为学生每年最令人羡慕的,就是他们每年很长的放假时间了,既然现在的学生都有寒暑假,那么古代的学生们,是不是也和现在一样有寒暑假呢?古代的学生们上学的时间和方式是怎样的,与现在相比又有什么差别呢?一起来看看吧。1.古代没有寒

  • 古代有没有人想上天?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上天”这个词,现在其实是有两种意思的,一种自然就是表面意思,而另一种就是表达一种对方竟然会如此“了不得”的意思,带有一些讽刺意味。不过这个词如果安放在古人身上,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说到古人“上天”,或许很多人会想起曾经课本上的那

  • 牙刷的发明者是中国的一位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牙刷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一个日常口腔清理工具,而现在,虽然牙刷的种类层出不穷,有拿在手里的手动牙刷,也有充电使用的电动牙刷,而且还有根据牙刷刷子毛的软硬程度进行不同的种类区分,一个很简单的牙刷,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但是你知道,最早的牙刷是谁发明的吗?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近代国外的发明家们,但其实,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