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的包包都是什么样子的?又叫什么?

古代的包包都是什么样子的?又叫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60 更新时间:2024/2/10 20:08:00

“包包”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日常的东西,基本上每天都会用到,用来装一些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其实,包包也不是现代人特有的,在古代,同样有很多种包包的存在,你甚至能在一些古画上面看到酷似现代包包的古代包包。当然了,古人并不管它们叫“包”,他们有自己的叫法。那么,古时候的包包叫什么,又是什么样子,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包在古代叫什么?可能很多接触过古代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游戏、影视等的朋友都听说过,就叫做“佩囊”。这个词也很好理解,囊就是像口袋一样的东西,用来装其他的物品,佩自然就是佩,随身佩戴着的囊,就称为佩囊了。古人的佩囊里面会装些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些钥匙、凭证、手巾等随时都可能用得到的东西。

“佩囊”一般是先秦时期非常流行的叫法,《诗经·大雅·公六》中就有这样一句:“廼裹餱粮,于橐(音驼)于囊。”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说,带着干粮准备远游,大包小包都装得满满的。古时候人们也会根据包的不同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大包叫“囊”,小包叫“橐”,皮革的包叫做“鞶(音盘)囊”。

汉朝时期,佩囊被称为“縢(音腾)囊”。这是一种小包,《后汉书》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董卓迁都的时候,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很多丝帛的书籍,大的都被连在一起做成了车盖,小的就被做成縢囊,“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珍贵藏书就被这样对待,不得不让人扼腕,实在是可惜。由此也可见,董卓的确不是什么好人。

因为在汉代,出现过一种方形包叫做“绶囊”,常常作为皇帝赏赐给臣子的物品,时间一长,“绶囊”就成为了有身份之人的象征。既然与身份地位联系起来,那么,在颜色、花纹上面都有了很多讲究,毕竟有身份的人谁会希望自己的包别人的是一样的?绶囊经常到的图案是兽头,因此又称为“兽头鞶囊”,而其中又因为虎头用的比较多,所以也被称为“虎头鞶囊”。

兽头之外还有其他样式,比如北朝时期,包包上面还用兽爪的图案:“鞶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鞶囊。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绶囊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笏(音护)囊”同样可以。笏囊就是用来装载大臣们上朝时候手里捧着的笏板,是他们用来记录皇帝的指示和提示自己要说的话所用的简易的手写板。高级一些的笏囊一般用紫色,称为“紫荷”,因为高级,所以这种包的佩戴者身份也是不低的。

唐朝时期还有一种“鱼袋”,这是最能显示身份的包包。绶囊用来装印信,鱼袋则是装古人的身份证的,因为那个时候官员们的身份证是鲤鱼的形状,所以也被称为“鱼符”,但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必须佩戴鱼符。鱼符质地不同也可以显示身份,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那种用金来装饰并且盛放鱼符的鱼袋,就被叫做“金鱼袋”,不用多想,这就是当时等级档次最高的包包。唐朝与国外联系频繁,如果一个低等级的官员出使,也经常会高等级官员借一个紫金鱼袋,抬一抬身份。

朝虽然也有鱼袋,但是没什么实际作用,因为鱼符已经被废止不用了。

女性也有自己的包包,皮包多为男性使用,女性用的多的是布包。唐朝时期敦煌壁画中就出现过一个非常新潮的女款包包,如上图所示。女性的包包一般会放一些香料,所以也称为香囊。先秦时期已出现香囊,汉魏时期香囊普及开来。而且,香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作为定情信物。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古人外出乘坐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车”,现在人们都不陌生,每天出一趟门,就算不坐车,也总能碰到各式各样的车,在路上跑来跑去的汽车,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大人们推着的婴儿车,好歹也是“车”。然而在古代,人们并没有这些机械动力,如果要坐车,自然是需要有动力把车拉起来或

  • 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一定都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其他文学作品当中听到过这样一个词,“发配边疆”,有些是免了死罪之后的降刑,有些则是直接判了发配。边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概一直都是一个苦寒之地,生存困难,有一些原本是贵族的人,犯了罪被发配边疆,地位一落千丈不说,还要过着自己从来都没有过过的苦日子,

  • 猪八戒到底是白猪还是黑猪?在原著中又是什么形象?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西游记》在中国绝对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你也许觉得红楼梦很无聊,也许觉得三国演义格局太大,也许对水浒传没有兴趣,但是对于西游记,你一定是最有兴致的。《西游记》的影视剧一直被看做是暑假时期的霸屏神器,每一幕都带着小时候的回忆。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多剧中都存在,那就是猪八戒的肤色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猪八戒究

  • 六位帝皇丸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几个"六位帝皇丸"?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你是不是曾经听说过,“六位帝皇丸”的说法?这可不是某种药的名字,虽然的确有一种药与它同音。在这里,“六位帝皇丸”指的就是唐中宗李显。李显不仅自己、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儿子是皇帝,这些听起来都没什么问题,皇帝不就是这样继承的嘛,可是,除此之外,他的弟弟、侄

  • 二战意大利爆笑史,无辜的潜艇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话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是先加入了同盟国,然后再跳槽到了协约国,而且这次跳槽来的很突然,所以很多人一时间都还没适应过来。1917年3月,意大利潜艇阿尔贝托·古列尔莫蒂号在自家门口巡逻,瞎晃悠,也没招谁惹谁,也没搞得其他任何人不高兴。但当它们晃悠到科西嘉岛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们碰见了盟

  • 古人会留多长的头发?他们是怎么洗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在古代题材的影视剧或者游戏动漫当中,我们总会看到里面人物一头长而飘逸乌黑的的长发,喜爱古典美的人会觉得这很有感觉,仿佛一举一动都带着由内而发的气质,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此表示疑惑,古人没有洗发水,他们又是怎么洗头的呢?他们留那么长的头发,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做。不知道你们是

  • 项羽举鼎是不是真的?他举的鼎有多重?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在历史上,项羽一直都是“霸王”的代名词,他不仅在军事方面才能出众,而且还留下来很多趣事,比如他曾经举起一口大鼎的故事。我们知道,鼎在古代是很重的器物,普通人但是看一眼,一个人推都不太可能推得动,更不要说把所有重量都加在自己身上,把它举起来了。那么,项羽举鼎的故事是真的吗?他真

  • 避讳怎么避?古人用过哪些办法?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避讳”在古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讳”就是指名字,但也不是所有人的名字,一般来说,指的是当时代的君主和自己的尊长的名字,而对于这些字眼,自己绝不可以随意念出来,就是谐音一般也不可以。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对避讳如此重视?为了避免那些不能念出来的字眼,他们

  • 逼兜是什么意思,是哪里的方言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关于方言可能有很多人最熟悉的方言就是自己的家乡话了,但是对于其他地区的方言就没有那么熟悉了,最近有听到很多人说“逼兜”,这个就是一句方言,是属于晋北方言中的一个词,那你知道这个方言是什么意思,它具体又是什么地方的方言吗?逼兜指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说这句话,他又是想表达什么意

  • 头面是什么样的首饰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电视剧里面听到这样一个词“头面”,简单的理解就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的统称,但其实在各种影视剧中所出现的“头面”都不是特别的准确,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将首饰表达出来,那古代所说的头面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呢?头面究竟有哪些首饰,古代人的头面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