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2/13 6:29:48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是次子,本不在继承人范围内,但他运气好,曹操本来属意的儿子都死了,只能轮到他或者是曹植。那么曹丕一心只有权力,为什么最后却放过了曹植?

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论年龄,论资历都是比其他的的兄弟要好的多,可是即便如此曹操也对他没什么好感,也不看重他,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很中意长子曹昂,原因是曹昂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虽不说继承曹操的头脑,但要是说带兵打仗,治理国家也还算是不错的人选。

因为这一层原因,曹操就像把他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只可惜后来潼关之战大败,曹操一众被马超打的溃不成军,要不是曹昂、曹洪等人掩护他离开,估计曹操就命丧当场了,可也就是这次战败,曹昂为了救曹操把自己的快马给了他,自己则战死。

痛失爱子的曹操之好另选继承人,这样来看曹丕应该是下一个人选,毕竟排名第二,是最年长的一位,从小也是博览群书,虽不如曹昂那般英勇,但是本身的才能不容小觑,更何况还有司马懿等人为师,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是奈何曹操出色的儿子太多,曹丕根本算不上亮眼。

就比如小儿子曹冲,年幼时就有过人的才智,哪怕是那些谋臣都未必有他聪明,而且相传曹冲为人忠厚善良,体恤下属,简单来说就是完美的帝王之材,这让曹操高兴不已,甚至就差对外宣传将其立为世子,足以见得对其重视程度。

只可惜曹冲尚未成年就因病早夭了,这让曹操再一次迷茫了,看好的两个儿子都未能如愿,不过还是有相对来说很不错的人选,这个人就是三子曹植。

曹植虽然智谋不及曹冲,但是也是一代才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洛神赋》,还有《七步诗》,年纪轻轻就可以出口成章,不得不说确实是天纵奇才,也难怪曹操想要立他为世子,而曹操的这种做法就引得曹丕不满了,要知道他和曹植一母同胞,曹丕并没有感觉自己比自己的弟弟差多少,更何况他一直勤勤恳恳,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也表现不差,凭什么曹操就是不愿意多看自己的一眼,这让曹丕心中不免存在抵触的情绪。

带着这种情绪曹丕便开始和曹植争夺权力,他依旧隐忍,遇到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不动声色,但是私下却精心密谋,不放过任何一个彰显自己能力的机会,再就是各种讨好曹操,平日里对曹操嘘寒问暖,小心谨慎,俨然一副“好孩子”的形象。

反观曹植就就不一样了,他不太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甚至有时候不守礼制,坏了规矩,这惹得曹操不太满意,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想要扶持曹植的想法,还是依旧派大臣辅佐他,而且也有意锻炼他。

只可惜曹植就是不懂曹操的一片苦心,也有人认为曹植不喜争斗,也无心参政,所以表现的很差,毕竟他也是聪明人,不可能看不出来曹操的意图,所以他总是把事情搞砸或是让曹操失望很可能是故意的。

就比如当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他下令派曹植领兵去救援被围的曹仁,可是没想到曹操叫曹植去面授机宜的时候,曹植居然在前一天晚上喝的伶仃大醉,根本没起来,这可把曹操气坏了,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所有的职务,同时在这之后他不再看重曹植。

很显然此时曹操对曹冲已经彻底失望,不想在用他,而因为没有更好的人选,一直隐忍不发的曹丕终于被曹操重新审视,等到曹操病重之际,他将王位传给曹丕,不管是不是打心底里愿意,他也是没得选择了。

等到曹丕继位之后,虽不说做的多出彩,但是也是很好的继承父业,建立了魏国,算是完成了曹操尚未完成的遗愿,在这之后曹丕开始不再隐忍,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大肆纳妃,就连曹操的遗孀他都霸占。

再就是不守孝道和礼法,不等丧期结束就随便大摆宴席,这样来看曹丕并不是真正的合适继承人,也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物,可是意外的是他并没有除掉曾经对手曹植,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就是曹丕在明面上虽然没有迫害曹植,但是实际上却也没对他好,而是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实力,就比如曹植的爵位被革除,原本的封地也大大缩水,本是食邑万户,到最后只有两千多户,同时在其他的待遇上也都是最低等的,简单来说就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其次就是曹植已经不对曹丕构成威胁,先是之前曹操放弃扶持他,曹植身边的人才逐渐流失,杨修和丁仪等人先后被杀,这让曹植无人可用,后来曹丕又进一步清算他周围的亲信和下属,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曹植的威胁,所以说杀与不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就是曹丕也得考虑他日后登基称帝的事宜,毕竟三国时期的人们依旧还是支持曾经汉朝的统治,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可是在天下人眼中还是正统的皇帝,曹丕又几次演戏,变相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最后他如愿称帝,此时他需要做的是树立自己好的形象,若是念及旧恨杀了曹植岂不是让人诟病。

话说回来,曹植过的一点也不好,比如成名的《七步诗》,这是被逼无奈才创作出来的,其中著名的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足见他的无奈和苦楚,而曹植不得重用,屡遭压迫,后半生郁郁寡欢,最终忧郁而亡,一代才子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画师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丑的故事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是因为她不肯行贿画师,以至于被画师画得很丑。那么画师毛延寿故意把王昭君画丑的故事是真的吗?《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

  • 董白真的存在吗?历史为何记载董白?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先看正史记载:董卓有个儿子,名字叫啥没记录,但是他有个孙女叫董白,却明明白白写在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做的《汉末英雄记》中: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古代女子十五岁而及笄,也就是说董卓专权的时候(189年)董白还不到十五岁,三年后(192年)董卓被杀,全家也被杀了

  • 陈群为什么说郭嘉行为不检点?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众所周知,郭嘉是曹操最欣赏、最信赖的谋士之一,他跟随曹操擒吕布、破袁绍、斩袁谭、定乌丸一路南征北战,屡献奇策,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可谓是劳苦功高。遗憾的是这位军事奇才仅仅在曹营效力了十一年后就英年早逝。难怪曹操撕心裂肺的哭喊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然而,就是这样

  • 古人洗衣服为什么要用棍子棒槌敲打?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到一个情节,就是洗衣服的时候用木棒敲打,直到近现代时期,我国部分地区依旧保留着这种洗衣方式,这里不禁要问,古人洗衣服为什么要用棍子棒槌敲打?这样真的能够洗干净衣服吗?其实这种洗衣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制衣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中国是丝绸之乡,但是丝绸制品在古代是非常昂贵的,

  • 古人洗脸护肤保养皮肤的方法用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提到洗脸,现在我们都习惯用洗面奶,尤其是妹子们,如果只用清水洗脸,老是有一种没有洗干净的感觉,但是在古代没有洗面奶的情况下,古代女性用什么洗脸呢?要知道女人对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所以其实在古代洗脸的方式不仅多,还让人感叹我大中华真的个个都是人才。魏晋时期,“澡豆”洗脸逐渐普及

  • 中国古代史籍大力士有哪些?排名第一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史籍中常有关于大力士的记载,而且往往是奇人伟力,拥有像外星生物一样的万夫不当之勇,常常超出了我的认知底线。不过史书中的这些大力士个个人物鲜活生动,有的鲁莽、有的可爱、有的凶狠、有的搞笑。今天就来聊一下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力士们。第五名、彭生彭生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也是位有名的大力士。鲁桓公娶了

  • 厨师给慈禧吃羊下水被满门抄斩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吃穿住行中,吃被排在首位,这或许也验证了中国人以食为天的民族特点。虽然中国开发出了各种食物的吃法,各地形成了各种菜系,可是,在落后的时代,能够满口腹之欲的,大多却是那些手握权力财富的少部分人。在满清末年,眼见着国将不国,列强入侵,可慈禧太后却依旧贪婪奢侈,各种铺张浪费令后人唾弃,在吃上,她也是花了大

  • 吃醋一词来源于哪个历史人物?房玄龄版本典故由来的传说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房玄龄是唐朝太宗时期著名的宰相,能谋善断,贤明通达,但是他也有缺点,就是因为这个缺点,常常遭人嘲笑,不过,自从发生了一件事后,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对他的“缺点”逐渐钦佩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先说说房玄龄的缺点。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怕老婆。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请各位功臣吃饭,酒过三

  • 古代店小二所说的打尖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在历史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客人走进客栈,店小二热情地迎上去问道:“您是打尖还是住店?”许多人心里或许会产生疑问,店小二为何不直接问是吃饭还是住宿,而是把吃饭说成打尖,不怕别人听不懂吗?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常用语,“打尖”就属于古代客栈工作人员的行话

  • 古代人用什么证明身份?古代平民普通百姓的身份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身份证的优势有许多,无论是在学生入学,还是成年人就业等等,身份证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可以说,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备的一样物品。那么在中国古代,是否也有身份证呢?如若没有,古代人怎样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实际上在中国,身份证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说,现如今我们使用的身份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