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人会不会讲笑话?其实现代人都比不过

古人会不会讲笑话?其实现代人都比不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3/5 19:35:31

在一部分人的眼里,古人似乎总是和“泥古不化”“墨守成规”这样的词语挂在一起的,好像他们每天都是很严肃地下地干活、很严肃地上朝议事、很严肃地讨价还价……其实,古人也是人,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笑点,只不过流传下来的史书总是显得一本正经而又严肃,让我们了解到的都是一本正经的历史。事实上,古人也会讲笑话,而且还专门为这些笑话写了一本书,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古代的笑话书到底是怎样的吧。

古人讲的笑话,有一本比较有名的笑话集《笑林广记》,是清朝时期的“游戏主人”编成,这个游戏主人,并非是某一个人物,就像是“八大山人”其实只是一个人,而游戏主人却是一大帮人,都是清朝时期的人。《笑林广记》算得上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风趣幽默,表现手法成熟。全书分为十二部,自然就有十二个主题,只不过这些分类并不绝对,只不过是搜集资料时的归类。

那么,既然是搜集而来,那又是从哪里搜集来的呢?难道是像时珍一样,亲自跑出去一个一个找到的吗?其实不然,笑话毕竟只是一笑而过,尽管含有粉刺意味,但是真实性却并不是笑话的宗旨,和《本草纲目》还是有所不同的。周作人考证过,这本书的内容是从冯梦龙《笑府》、李卓吾《笑倒》、石天基《笑得好》等书中选出来的,毕竟是笑话集,所以用词幽默而锋利,抓住一个丑恶的现象,用喜剧效果表现出来。

在整本书中,世情笑话占据的最多,达到七八成,因为它涵盖的是普通民众生活的各方各面,反映了人生百态,自然篇幅也是最多的。那么,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用古人的方式,讲一些讽刺不良风气的笑话吧。

有一篇《借脑子》,讲的是某一个苏州人,非喜欢对有钱人拍马屁,他经常对他有钱的主人说,你要是让我去死,我眉头不都不带皱一下的。某一日,主人得了病,大夫说病已经深入内脏,药物已经起不了作用,除非能用活人的脑髓配药。这谁能够找到啊,没事谁会把自己的脑子送出去,主人自然是找不到的。他忽然想起来那个经常说愿为自己去死的人,于是把他找过来,那人一听主人的话,立马说道:“那真是使不得啊,我们苏州人都是没脑子的啊!”

这个笑话估计带有一点古代的地域黑了,不知道作者是哪里人,如果让苏州人看见了,可能会轮流朝他翻白眼的。

《不利语》。有一位老人,膝下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他和自己的三个女婿住在一起。老人新建了一所房子,花了千金。某天,大女婿在外面喝了酒回来,敲门但是无人应答,不由得大骂为什么这牢门关的这么早。老人听了非常生气,找到二女婿说,这房子我花了千金盖起来的,哪有那么容易,他却这样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可恶至极。二女婿却说,要是卖出去的话,这房子顶多也就值五百金。老人自然更生气了,又找到三女婿,把这件事情说给他听,谁知三女婿却说,五百金已经很不错了,要是能卖酒卖掉,不然一把火把房子给烧了,别说五百金,连个屁都不值。

三个女婿组团怼老丈人,如果这个笑话是真实发生的,不知道这位老丈人有没有被当场气晕过去,或者把这些女婿们统统赶出家门,一个不留。

《圆谎》。有个人总是习惯说谎,身为他的仆人,每次都会替他圆谎。有一次这个人说,自己家里的一口井,因为昨天晚上的大风,被吹到隔壁家里去了。这话一说出来自然没人相信,但是他的仆人说,的确是这样,因为那口井靠近邻居家的篱笆,昨天那么大的风,篱笆被吹到了井的这边来,可不就像是把井给吹到他们家去了。

又有一天,那个主人说,有个人从天上射下来一只大雁,那只大雁脑袋上面还顶着一碗粉汤。众人自然又不相信,他的仆人继续圆谎,是那天他的主人在天井里面吃粉汤,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大雁,大雁的脑袋正好掉进碗里面,可不就像是脑袋上顶着粉汤嘛。

碰上这样仆人,这位主人不得不说也是命好,可是命再好,也有被官方吐槽的一天。有一回他有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天地遮被得严严实实的,一丁点的空隙都没有。这下好了,仆人也是难以继续圆谎了,他皱着眉头说,这话就真的太过分了,怎么就能扯出这样的漫天大谎,我可是在是圆不过来。

不得不说,古人讲起冷笑话,比现代人更加有意思不说,还具有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不同于正史记录的古代,更诙谐,更有趣。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古人怎么寄信?你是不是只知道飞鸽传书?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信件”这种东西,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极其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能有一部分人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还接触过写信,还写过一些信,但是随着时间段推移,信息技术的发展,恐怕很多人连写信的格式都已经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吧?但是在没有即时通信的古代,仍然还是要靠书信才能传

  • 月全食是什么?历史上出现过多少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月食,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投射在月球上面的光,看上去就像是月球缺少了一块。而又因为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不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两者之间存在一个5度的夹角,因此,月食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通常情况

  • 古人洗脸是怎么洗的?以前有洗面奶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洗脸,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事情,而且现在有很多品牌的面部清洁用品,针对这种皮肤的,针对那种人群的,针对不同时间段的,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是,在很多人看来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同样也需要日常的清洁和美观,既然古代有古人自己的化妆品,那么,是否也有清洁用品呢,比如洗面奶?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人是不是也会用

  • 古代人们的"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身份证”是我们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证件,顾名思义,身份证自然就是用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其实里面包含有太多的个人信息,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没有现代技术的古代,人们又该如何去辨别别人,或者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古代是不是也存在证明

  • 古时候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高考,每年都会有,而考试结束,成绩评定完成之后,就该选择自己未来的学校了。学校选择完成,就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了。现在很多名校都争相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录取通知书,学生们尽管还没有进入学校,就已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息。但“录取通知书”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同样拥有“

  • 古代没有电人们用什么照明?除了能用蜡烛还能用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灯泡自然是近代才出现的产物,有了电,才有了灯泡。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对一些非用电的照明工具有所了解,比如家中停电之后就会用到的蜡烛,以及很多人小时候,或者长辈们小时候用过的煤油灯。历史上,电的历史并不长,更多的是没有电的时代,那么,在没有电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照明的呢?他们除了蜡烛,还有什么工具可以

  • 夜不闭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古人能够做到?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两个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简单地说,就是路上不管掉了些什么东西,都没有人会因为贪财而把它捡起来,据为己有,到了晚上的时候,睡觉都不用关门,因为不会有人进来偷东西。这种社会状况,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童话故事,很多人即便是

  • 小说里有哪些形式各异的毒药?有些毒药竟然真的存在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先来说说那些真实存在的。比如,鹤顶红。“鹤顶红”这个名字,来源于丹顶鹤头顶上那一块红色的部位,也就因此,很多人都会误以为那块红色就是能够产生剧毒的部位,有一些影视剧中也出现过直接去取丹顶鹤头顶那一块红色的情节。其实这都是一种误解,丹顶鹤之所以会出现红色,完全与它们自身的基因发

  • 古代皇宫里的妃子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她们有什么工作?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都会涉及到一些皇宫的内容,只不过限于剧情和篇幅的影响,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一些有情节的内容,并没有办法通过影视剧去了解住在皇宫里面的妃子们的日常生活,毕竟除了勾心斗角,日子也还是要照样过的。那么,古代皇宫里面的妃子们每天的日常都是做些什么呢?她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古

  • 蒙恬的妻子是谁?和造笔传说有关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古时候总是有很多故事传说,对于古老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的,总会有一种好奇的态度,但是又没有办法解释,所以就产生了传说。但是很多历史名人,却也有一些真假难辨的传说流传于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关于秦朝名将蒙恬的传说。相传毛笔就是蒙恬的发明,而且他的妻子也是一位“造笔专家”。那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