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人是如何克服方言障碍的?普通话是哪里的方言?

古人是如何克服方言障碍的?普通话是哪里的方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4/2/16 4:24:28

中国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汉族,不过每个地区的方言有很多,一个省可能都会有好几种方言,交流起来会非常不方便。古代并没有统一普通话,那他们是如何克服方言障碍的呢?其实多数还是靠文字,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如果不好用语言交流的话,那写字就可以了。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普通话会是哪里的方言呢?其实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但音调听上去会平顺很多,现在全国某些地区还是会出现沟通障碍,大家一般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我们普通人对古代历史的了解不外乎两种途径,一则通过阅读文献,一则通过观看影视剧。尽管时隔千年,有着地域的不同,但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及其生活方式,这无疑是文字的功劳。

说起这文字,就不得不提秦始皇。因为正是秦始皇统一了战国古文字,以秦篆为官方文字,才使得我们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虽然会有方言的差异,但是面对同一种文字时还是能够彼此理解的。《中庸》讲“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本来是儒家统一天下的主张,却被推崇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实现了。就单从这一件事情来说,秦始皇功莫大焉。

统一文字固然是好事,但这是于思想文化的传播而言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口头交流。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山川河流的阻隔,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聚落,使得人们在说话时会有口音的差别,此即所谓的方言。

由于我们今天的大多数国人都会说普通话,加之影视剧中的古人也是操着一口普通话,这就使得我们形成了一种假象:古人也说着和我们一样的话。其实仔细想来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古代人说话和今天是很不相同的。既然如此,那他们是如何交流的呢?比如苏东坡是四川人,而当时北宋的皇帝是河南人,难道苏轼说着四川话和说着河南话的皇帝交流吗?再比如说,康有为是广东人,当时的光绪皇帝是北京人。那么,光绪皇帝是否能够听懂操着一口粤语方言的康有为呢?

这个问题在我们今天是不会存在的,因为人们都会通过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来交流,尽管有些人可能会有一些口音,但无伤大雅,彼此之间还是能够听得懂的。

普通话这个概念是现代汉语中才有的,在古代尚无此一说,那么古人有没有一种统一的交流语言,它又是以那个地方的方言为标准的呢?

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古代的普通话叫作“雅言”,一般是以国都所在区域为标准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即夏商周,除过西周,其他时期都是在河南建立都城的,因此当时的雅言就是河南话(以洛阳为中心)。汉族之名因汉朝而得名,之前是叫作华夏族的。所谓华者,衣冠之美;所谓夏者,礼仪之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号为东周。因此洛邑地区的语言便成为了当时的雅言。《论语》里讲“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孔子虽然是鲁国人,但他不用山东话讲学,而是用河南话讲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同时也统一了文字,即小篆。当时秦朝的国都是咸阳,咸阳位于关中,因此当时的雅言便是关中话。到了汉朝,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这时的雅言也基本上是陕西话和河南话。汉朝的汉语标准语也有“正音”、“雅言”和“通语”等不同的称谓。

东汉灭亡后虽然有过一段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很快就被西晋统一了。统一的西晋王朝建都于洛阳,因此其自然是以洛阳方言为雅言。但是不久后就发生了所谓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事件。面对此种局面,西晋王朝只能迁都,史称“永嘉南渡”。东晋王朝建都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由于南迁的士大夫普遍操一口洛阳方言,而当地的土著却是说着吴语,两相结合便形成了一种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后来同样建都于此的宋齐梁陈所继承,此即所谓的南朝。因此,整个南朝的雅言便是吴音。

到了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七年后,也就是589年,灭陈朝。此时的隋朝建都长安,朝廷编《切韵》一书。该书以洛阳雅音和金陵雅音为基础正音,唐承隋制,因此隋唐国语为“汉音”。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又作《广韵》,此一时期的国语又称“正音”、“雅音”。

元朝灭宋后,由于其为蒙古人,便以蒙古语为国语。由于建都北京,后来便以北京(燕山以东,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地区)地区的方言为“天下通语”。我们知道,元朝灭宋,很多士人衣冠南渡,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便定都于南京。由于这一地区的汉人相对完整的保持了“中原正音”,因此明朝初期便以南京官话为标准语。到了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即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但经过元末战乱,北京地区的人口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朱棣不得不将四十万南京居民迁入北京,以弥补人口的不足。由于这批人相对较多,因此自然而然的将南京官话带到了北京。因此终明一朝,其实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相反,北京官话通行范围较小,影响自然也就不高。

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但是到了雍正年间,这一局面逐渐得到了扭转。雍正八年,朝廷设立正音馆,该机构专门推广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北方官话。而所谓的“北京音”正是在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渗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综合而成。因此到了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了南京官话,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今天所说的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便是在清朝中后期逐渐奠定基础的。

古代虽然没有所谓的“普通话”,但一直推行朝廷官话。这是一种官方通用语言,以确保彼此之间能够听得懂。否则满口粤语的康有为如何能在朝堂上对着光绪皇帝侃侃而谈呢?即便其一开始时操着一口浓重的粤语,但当他步入官场以后就不得不学习朝廷官话。正是这种规则使得朝廷之间的对话才成为可能。

至于其他人呢,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讯手段也较为落后,各个地区的人口流动较小,只是面对着处于同一地区的人们,因此只要操一口方言也就交流无碍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成为名句原因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鲁迅其实也算是我们爱国教育史上很重要的一位人物了,话说他真的很想救当时的中国,但是发现学医是救不了的,所以最后从文了,写文章才能唤醒大家的意识吧,这其中就有一句名句是“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其实这句话真的很有意思,那么这句话话为什么会成为名句呢?下

  • 历史名著中,"一回合"究竟该怎么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回合,这是我们读名著的时候经常看到的词汇,特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经常出现。怎样算一个回合呢?这是很多朋友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回合必是需要武器的,短兵相接,那就可能产生一个回合了。其实不是,《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也是有回合的,用法术也能看出双方斗了一个回合。所

  • 宁珀现状,昨日神童出家后又还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宁珀”其实大家应该不知道这个人,但是这个人真的很刁了,话说他以前是可是神童哦,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想必大家有听说过吧,他就是这个版的第一人了,但是其实他到后来竟然出家了,但是最近又被曝光竟然还俗了,那么宁珀最新的现状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

  • 卷帘大将是做什么的?沙僧一辈子都是做苦力的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可能很多人在看完西游后还是不知道卷帘大将是做什么的,沙僧原本在天庭担任卷帘大将,但是因为触犯了天条被贬出天界,成了一名妖怪。如果卷帘大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那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被开除,实际上沙僧的本性也不坏,而且非常吃苦耐劳,取经背了一路的行李就连一句怨言都没有。沙僧在西游中被弱化了很多能力,几乎

  • 为什么乔峰的降龙十八掌比郭靖厉害?乔峰和郭靖是同时代的人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降龙十八掌应该算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出名的武功招式了,在《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中降龙十八掌都曾大放异彩。不过要是比较乔峰和郭靖两人的降龙十八掌,还是感觉乔峰的要更加厉害一些,毕竟乔峰不管是一对一还是群挑基本上靠着一招降龙十八掌就能吃遍天下。不过这也可能和人物设定的经历有关。郭靖的成长经历就比较传

  • 越南女兵不穿内衣真相揭秘,原因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越南女兵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总感觉他们在闹笑话,最近小编就有看到一则故事,说的就是关于越南女兵的,话说他们好像不穿内衣啊,那么这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啊?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其实真相让人防不胜防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最让解放军头痛的就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女子特工,她们像兵又

  • 清朝官员见皇帝为什么要拍袖子?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清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非汉人统治的时期,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满清皇族们的服饰与之前的朝代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一点,很多影视剧中也有所体现,虽然大多数其实并不严谨,但是其中的差别却也是比较明显的。而在那些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官员在面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袖子拍两下,这是什么原因呢?清朝

  • 古代宦官为什么挣得比大臣还多?宦官灰色收入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虽然大家都看不起宦官,但混的好的宦官就会比大臣的权利高出很多,而且挣得也会更多。主要还是因为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虽然每个朝代都颁布了很多以防宦官当政的政策,但好像总有几位太监还是能脱颖而入。作为皇帝身边形影不离的人,宦官的灰色收入也就多出很多,毕竟有时候需要在皇帝身边说说好话,或者办一些事情的

  • 明朝蟒服、飞鱼服、斗牛服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都是明朝时期独有的官服,不过并不是说所有太监和锦衣卫都能穿上蟒服和飞鱼服,这几种衣服只能通过皇帝赏赐获得。因为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上的图案和龙袍极其相似,所以也是一个极大的荣誉。一般一品赐蟒服、二品赐飞鱼服、三品赐斗牛服,所以并不是所有锦衣卫都有资格穿上飞鱼服,这在影视剧中是有误

  • 古代攻城云梯为什么不能被推翻?云梯上的机关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再看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时,每当出现攻城战,总会让观众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进攻方把云梯架在城门之上,防守士兵却没办法把云梯给推翻呢?如果能把云梯推翻,那士兵也就不可能翻墙而入了,但我们再看电视时,几乎没有一次是把云梯给推翻过。实际上古人也不是傻子,如果云梯这么容易就能破解,那早就上去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