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人都是如何吸猫的?宋朝人还会为猫写诗

古人都是如何吸猫的?宋朝人还会为猫写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4/1/20 2:56:47

猫比狗更加神秘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知道狗是通过灰狼驯化而成,但猫究竟是由什么驯化得来的就不清楚了。反正以猫这种性格和体型,放在远古时期只有灭绝的份,但也不会是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物种。实际上猫的作用好像还真不如狗那么多,狗还能看家、打猎,帮忙干点家务活,而猫似乎只能用来卖萌。其实古人对吸猫的痴迷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现代人,甚至在宋朝还有很多爱猫的诗人为自己的猫写诗,这究竟会是幅怎样的场景呢?

宠物猫在宋人生活中很常见。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宋人将家猫分为两大类:捕鼠之猫、不捕之猫。猫不捕鼠而受主人“贵爱”,当然是将猫当成宠物养了。

宋代最名贵的宠物猫当是“狮猫”吧。相传秦桧的孙女就养了一名“狮猫”,极宠爱。明人思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述说:“桧女孙崇国夫人者,方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限令临安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秦家丢了一只宠物猫,竟然出动临安府协助寻找,固然可以看出秦家权焰熏天、以权谋私,但一下子能找到百余只狮猫,倒也说明了在宋朝临安城,养宠物猫的市民为数不少。

另一种名贵宠物猫是传说中的“乾红猫”。因为太名贵了,以致有奸诈之徒将普遍的家猫染色,冒充“乾红猫”搞销售欺诈。说一个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的故事(文词甚白,就不翻译了):

“临安小巷民孙三者,一夫一妇,每旦携热肉出售,常戒其妻曰:‘照管猫儿,都城并无此种,莫要教外闻见。若放出,必被人偷去,切须挂念。’日日申言不已,邻里未尝相往还,旦数闻其语,或云:‘想只是虎斑,旧时罕有,如今亦不足贵。’一日,忽拽索出,到门,妻急抱回,见者皆骇。猫乾红深色,尾足毛须尽然,无不叹羡。孙三归,痛棰其妻。已而浸浸达于内侍之耳,即遣人以直评买。孙拒之曰:‘我爱此猫如性命,异能割舍?’内侍求之甚力,竟以钱三百千取之。内侍得猫,不胜喜,欲调驯然安贴,乃以进入。已而色泽渐淡,才及半月,全成白猫。走访孙氏,既徙居矣。盖用染马缨绋之法,积日为伪。”

这个故事还透露出另一条信息:孙三的邻居或云:“想只是虎斑,旧时罕有,如今亦不足贵。”可知“虎斑猫”在宋代之前很是罕见,但在宋朝,已“不足贵”,想来很多寻常市民都养这种宠物猫。李迪的《蜻蜓花狸图》(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藏)所画之猫,看样子就是一只虎斑猫,宋人又称之为“花狸”。

从文献记录来看,南宋的寻常士庶之家确实也以养猫为乐。《夷坚志》记述了两则养宠物猫的故事,一则说,从政郎陈朴的母亲高氏,“畜一猫甚大,极爱之,常置于旁。猫娇呼,则取鱼肉和饭以饲”。另一则故事说,“桐江民豢二猫,爱之甚。一日,鼠窃瓮中粟,不能出,乃携一猫投于瓮,鼠跳踯上下,呼声甚厉,猫熟视不动,久之乃跃而出。又取其次,方投瓮,亦跃而出。”养“不捕之猫”,且“极爱之”、“爱之甚”,不是宠物是什么?

南宋诗人胡仲弓有一首《睡猫》诗写道:“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正是宋人饲养宠物猫的生动写照。今天不少城市白领、小资将猫当成“儿子”养,看来这种事儿宋朝时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见出宋人对猫的非同寻常的喜爱之情——给家中所养之猫起个名字。大诗人陆游晚年以猫为伴,他养的猫似乎都有名字,什么“粉鼻”、“雪儿”、“小於菟”(小虎)之类,他还写了好几首诗“赠猫”。给猫起名字,大概就是将猫视为家中成员了。

宋人养猫,要用“聘”:亲戚、朋友、邻居哪家的母猫生了小猫,你想养一只,就要准备一份“聘礼”,上门“礼聘”回来。“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者一袋子盐,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黄庭坚有《乞猫》诗写道:“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陆游的一首《赠猫》诗也说:“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诗句中的“衔蝉”、“狸奴”,都是宋人对猫的昵称。这一“聘猫儿”的习俗,直到1980年代,我老家一带还保留着。一个“聘”字,让我觉得,在宋朝人的观念中,猫就如一名新过门的家庭成员,而不是一只畜牲。

宋朝城市中还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商店里有猫粮、狗粮出售,连宠物房、宠物美容都有了,人们还给自己饲养的猫儿、狗儿起了名字,这跟今天我们养宠物又有什么不同呢?宋人的生活,确实透出一种亲切的现代气息。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钱”姓为什么排在百家姓第二位?历史上“钱”姓有哪些名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赵钱孙李”是百家姓排在前四位的姓氏,不过赵、孙、李这三个姓氏都比较常见,而且都是皇帝姓,但钱姓能排到第二位呢?当然百家姓的排名并不是根据姓氏人口,或者皇帝姓来排名的,不然可能大家都会有意见而且起争议。不过百家姓实在北宋期间编写完成的,所以把赵姓放在第一位应该还是能理解的,那

  • 张学良与11个情妇情爱史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张学良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不简单的,他的厉害之处我们先不谈,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这个人的私生活问题,话说张学良的童贞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表嫂给骗走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还有张学良与11个情妇的爱情史了,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张学良童贞竟被表嫂骗走张学良提到了自己表

  • 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霜降吃柿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今天是降霜,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证明马上冬天就要来临了。我们从小应该都有听说过,降霜要吃柿子,那你知道降霜和柿子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么?在古代,柿子被当做能够御寒保暖的水果,特别是老人需要在降霜的时候吃柿子,不然到了冬天可能就会感冒。当然到了现代这个说法基本上是没法成立的,到了冬天还是要注意保暖

  • 古代四大妖姬都叫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古代的四大妖姬其实我们经常性的有听说了,但是小编反正是叫不出这四大妖姬的名字的,所以这个事情大家也不要太要笑话小编,因为相比也有不少的网友也不知道,或者知道也只是知道其中的几个了,那么下面小编就找了一些资料给大家科普一下,所以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1、妺喜妺(mò

  • 古人三餐吃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现如今的我国,美食众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风味,如果不到本地去,将是很难品尝到最真实的味道的。不过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条件下,人们能吃到的东西是有很大不同的,现在很多人可能认为,在秦汉时期,如果想要吃一碗面条,那都是行不通的,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面条。这是真的吗?秦汉时期真的还没有诞生面条吗?1.古人吃

  • 清朝根本就没有尚方宝剑?尚方宝剑究竟出现在哪些朝代?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可能我们多数人知道尚方宝剑都是通过一些影视剧,在电影里尚方宝剑可以上斩昏君下斩奸臣,听上去好像拥有了尚方宝剑,权利就会比皇帝还要大。不过在现实中,你想要用尚方宝剑杀皇帝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也只是为了以示公正才这样说,目的还是为了对付奸臣。不过很有网友也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清朝到底有没有尚方宝剑呢?

  • 刘备和诸葛亮都推崇的向宠,为什么一点也不出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说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的这个时期蜀国也算得上是比较难受了,因为真的是人气少了点,因为他们好像真的是却少了人才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就比如诸葛亮和刘备一起推荐的一个叫“向宠”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到最后一点也不出名呢?下面我

  • 二战中一位“佛系”日本海军军官,拯救400多名敌军船员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受到军国主义的熏陶,他们对战争中出现的俘虏都给予了非常残忍的对待手段。在很多情况下,日本是不会对敌军官兵留下活口,基本上会统统杀死。但是尽管是这样,在日本官兵中还是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非常好的军官,不喜爱杀戮,充满着佛系之光。就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方面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佛系军

  • 骡子比马强壮又好驾驭,古代打仗为什么不把马换成骡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骡子一般是由公驴和母马交配出来的产物,骡子体型比驴大,身体比马更强壮结实,而且骡子也更好驾驭,最关键的一点骡子服役年限高达20-30年,远比马服役的年限长。这样看来的话,骡子应该更加适合在古代战场上担任坐骑的职责,那为什么古人并没有把马全部换成骡子呢?可能还是因为成本太高了,而且骡子并没有生育能力,

  • 古代的妻妾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所谓的“一夫多妻”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种制度始于黄帝尧舜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方才正式废除,主要体现为地主阶级的妻、妾并存,普通百姓则大多为一夫一妻或没有妻子。至于女性之间的关系,则是以妻为主,妾的地位则只是稍比奴婢高一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