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菊花是如何成为重阳节的标志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52 更新时间:2024/2/16 5:28:32

菊花属于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古人也会经常举办赏菊的活动,而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就是赏菊。那重阳节和菊花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实际上菊花的历史要比重阳节更加久远,而且菊花是从中国传入到世界各地的。古人对于菊花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感,和菊花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直到唐朝重阳节才算是一个比较受人重视的节日,而且菊花也跟着流行了起来,不过流行的原因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个节日也是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人节。

自古以来,重阳节有三大习俗:登高、赏菊以及插茱萸。北宋文豪苏东坡曾有诗云:“菊花开时即重阳。”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菊花与重阳节绑定在了一起?本期大锤说史,咱们就来说一说,菊花与重阳节的千年之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历史文献里,菊花的历史可比重阳节的历史要悠久多了,在我国,菊花有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我国先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菊花的功用发展出了自己的认识。比如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九章》中多次提到菊花是可以用来吃的。

历史悠久的菊花与重阳节能够结合,首要条件就是菊花的花期。九月寒秋将至,百花凋谢,唯有菊花在此时盛放,因此九月很早就有“菊月”之称。也就是说,如果古人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要赏花,菊花几乎成为唯一的选项。

而菊花在九月百花凋零之下的这种盛放,让古人对菊花衍生出了更多的想法。时三国曹魏皇帝曹丕曾经给钟繇[yáo]写信,其中就提到:菊花在九月一枝独秀,如果不是它内含乾坤之纯和、芬芳之淑气,又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这可不是曹丕一个人的看法。实际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菊花可以滋补、养气、疗疾、延寿。西晋文学家潘岳曾经在《秋菊赋》中写道:“(菊花)既延期以永寿,亦蠲疾而弭疴。”那时候,就连曹丕都要送给钟繇一束菊花,“以助彭祖之术”。这个意思是引用典故,传说中的彭祖寿至800岁,是我国古代的长寿象征。

由于重阳节的成型期正是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菊花的花期正好契合重阳节,这就让重阳节赏菊具备了天时。

而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修仙求长生的风气非常浓厚,而菊花素来被视为养生延寿的有益道具,这种修仙求长生的风气,最终让这一时期的菊花大放异彩,被文人雅士普遍追捧,这就构成了人们在重阳节赏菊活动的人和。

曹魏时期的钟会在《菊花赋》里总结说:“夫菊有五美焉。黄花髙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徳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重阳节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定型,最终在唐代开始发扬光大。而到了唐代,魏晋南北朝时普遍的追慕求仙之风,因为世家门阀的衰落以及求仙本身的不可得,而逐步退出了流行时尚。当然,虽然菊花不再是成仙道具,但是其延寿的说法和讲究保留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菊花却并没有退出重阳节序列,反而更加发扬光大。

这要感谢魏晋南北朝时的一位著名文人陶渊明,正是他昔日酷爱菊花,塑造出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之风,让唐代以后追慕陶渊明的文人们,进而由人而推及菊花,相当于提前为菊花做好了千年助攻。正如后世北宋周敦颐总结的那样:“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正是从陶渊明开始,菊花在以往的延年益寿、品质高洁之外,又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蕴,这就是隐士的标志。而陶渊明身为文人自我实现的一代宗师,其标榜的隐逸之风,被后世文人前赴后继效仿。《全唐诗》里有七十多位诗人继续歌咏“陶菊”,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在唐代,对陶渊明和菊花的追捧,几乎发展到了有唐人咏菊处,必有陶渊明出没的程度。这种对陶渊明的崇尚,也作为一种强力推进剂,体现在了重阳节的节日民俗之中。唐朝诗人王勃在《九日》中说:“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连诗仙李白都要在重阳节登高时歌咏“渊明归去来”“笑酌黄花菊”。

这种文人风气甚至也影响到了皇室。唐中宗李显曾做《九日登高诗序》中曾有“渊明抱菊”之语。在菊花从重阳节成仙道具的角色中淡出的同时,在重阳节思慕先贤、追求精神解放的领域,菊花在唐代又取得了新进展,与重阳节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到了宋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活动愈加活跃。正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上,菊花实现了第三度与重阳节的结合,也就是从传统的士人、贵族阶层的赏菊活动,走向了更广泛的市民阶层。

在唐朝末年,重阳赏菊就有从上层向下层普及的趋势。到了宋代,这种普及更是扩大开来。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汴京赏菊有多种,有黄白色蕊的“万龄菊”,粉红色的“桃花菊”,此外还有“木香菊”“金铃菊”等等,当时宫中皇家和富贵人家都要赏菊,而一般的平民之家,也要买上一两株玩赏。

有学者认为,从宋代开始,唐代曾经盛行一时的重阳节插茱萸辟邪活动,开始消退,而赏菊、玩菊之风则继续延续,甚至更胜从前。这种重阳节内部习俗的地位转换,实际上代表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态,促使宋代以后的人们更青睐于菊花和其代表的“风骨”“延寿”两大现实意义,这两者正是针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期许与展望。

说白了就是,宋代人的生活比以前朝代的人要好一点了,于是对菊花的追慕更进了一步,对于菊花的两大功能祈福与消灾,人们会更倾向于前者。

也正是经历了送魏晋到两宋的数百年的交融,菊花终于成为了各个阶层普遍认可的重阳节的象征。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假如韩信自立为王,天下会三分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韩信总有人觉得他是真的厉害,厉害到可以成王的地步,也经常有人说如果韩信自己自立为王的话,那么天下是不是会被三分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的好解决了,那就是分析但是的情况就可以了,那么是不是真的会三分天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韩信,一代兵仙,他要的是功成名就。受胯下之辱,周围人尽

  • 兵马俑中间那个长土堆是干什么用的?里面有什么财宝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秦始皇其实大家都挺佩服这个人的,因为他是真的厉害啊,就兵马俑这件事情就显得让人惊叹了,但是如果去过兵马俑的网友会发现了,那就是兵马俑的两排俑之间好像有一个很长条的土堆呀,这个土堆里面会有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金银财宝呀?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兵马俑的建筑结构了。我们知

  • 古代官员用什么证明身份?冒名顶替如何防范?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人每人都会有一张身份证,上面会记载各种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防伪。那在古时候,当时的人们是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呢?特别是在新官上任期间,有时候新官会被派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光是路程或许就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所以防止新官被冒名顶替是非常重要的,古代也经常会出现被顶替的情况,当地知府可能也分辨不出真假

  • 为什么山西老板都这么会做生意?晋商传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都说山西人会做生意,各个都是煤老板出身,不过在百年以前晋商就非常出名,而且那个时候也没那么容易靠资源富裕起来。其实从明朝末期开始,晋商就正式步入历史的大舞台了,可能很多人觉得西北这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风水宝地,不如南方水灵,但在古代只要是长江和黄河经过的地方就有都贸易能做起来,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晋商开始崭

  • 秦桧发明宋体字却为何不能叫"秦体"?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汉字一般都有很多种字体,有很多是现代人设计出来的,但也有不少是古代就有,比如宋体字。宋体字诞生于宋朝时期,是现在印刷时使用最多的一种字体,在阅读方面比其他字体都更有优势,因此经久不衰。然而,宋体字的发明者竟然是一代奸臣秦桧,这也让人产生疑问了,字体一般都是以发明者的姓来命名,那么为什么宋体字不叫&l

  • 清朝养廉银是什么意思?养廉银有没有起到廉洁的效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养廉银是雍正皇帝专门为官员推出的一项薪资制度。本来雍正皇帝的出发点是想高薪养廉,培养官员们廉洁的品行,避免朝中发生贪污。不过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冒了出来,为什么养廉银没能起到廉洁的效果呢?其实根据养廉银的规则,官员的薪水已经有了10倍到100倍的提升,但似乎还是没办法达到养廉的效

  • 爱新觉罗的血脉没有断,溥仪其实有一个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溥仪大家都知道,在溥仪年幼的时候,遭到了宫中宫女肆无忌惮的性虐待,导致溥仪长大后失去了生育能力,他的一生都没有子嗣。但是近期小编在查阅关于溥仪的资料的时候,有说道他有一位儿子,但不是他亲生的,最后被选定作为了溥仪的继承人。虽然不是溥仪亲生的子嗣,但是这位继承人同样也是清王朝爱新觉罗家族的王子,留

  • 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什么地方?躬耕地真的存在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写下的一句话。很多人都好奇诸葛亮说的躬耕地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不过从小就虽父来到了荆州,后来定居襄阳。不过三顾茅庐去的地方又是在南阳,那诸葛亮的躬耕地到底是在襄阳还是南阳呢

  • 盘点亚洲十大灵异之地,香港达德学校、台湾绿岛八卦监狱上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灵异之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是有自己的一些心里想法的,因为很多时候自己都觉得自己害怕的才是最怕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在亚洲有那些公认的十大灵异之地呢?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吧,话说香港达德学校、台湾绿岛八卦监狱纷纷上榜,看看你又知道多少吧!1、香港达德学校达德学校据说是香港最恐怖的地方,最早

  • 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是被洋土豆打败了还是真有局限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主粮其实大家也应该有所了解,其实就是当地人民主要吃的粮食,长江流域就是稻谷要多一点,北方一点的可能就是玉米这样的,其实在有些地方这个土豆也算是主食的,但是我们也知道红薯其实要比土豆好很多,什么营养啊,什么口感啊都要比土豆好很多,为什么红薯我们吃得非常的少,不能成为主食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