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郭嘉的死才是曹操最大损失?郭嘉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郭嘉的死才是曹操最大损失?郭嘉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2/16 7:14:15

郭嘉英年早逝,也是让曹操心痛不已,这样一位鬼才的离去算是曹操最大的损失了。要不是魏国人才多,换成吴国或者蜀国估计真个国家都危险了,毕竟在三国时代对于人才的争夺才是最激烈的,而且往往一个人就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过郭嘉和司马懿的关系也很微妙,郭嘉说看不透司马懿本想会会司马懿只不过没这个机会了。

近日,电视剧《三国机密》正在热播之中,前11集郭嘉一直没露面,12集尾才登场,而对这个人物前期的铺垫已经非常到位了,简直就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虽然郭嘉才刚出场,但是令人瑟瑟发抖的人设已算是立住了,神乎其神,还从不犯错,进城不到一天就打乱伏寿等人布置很久的计划,好像真是有点被神化了。

但其实,《三国机密》并没有神化郭嘉,在真正的历史之中,郭嘉就是这么厉害,甚至更厉害。如果他能晚死两年,得以在赤壁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早就统一天下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十余万荆州水师损失殆尽,曹操只得狼狈杀回江陵,却发现剩下的兵马,病的病,弱的弱,伤的伤,颓的颓,守城或可,进取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曹操只得借酒浇愁,连声哭叹:“郭奉孝若在,必能料敌机先,不使孤至此。”曹操这一叹,让在座的贾诩、程昱、荀攸等谋士都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劝慰。

在军事行动中,战略远比战术重要,特别是在乱世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一个军事集团之中,除最高领袖决策人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战略参谋。比如秦昭襄王的战略参谋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战略谋划,奠定大秦帝国统一之基石;又如汉高祖之战略参谋韩信,提出“汉中对策”,助刘邦先入关中再争天下,五年楚汉相争便造汉室四百年江山;再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同样也是一个战略参谋,他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为光武中兴之业建立不朽功勋。而刘备在得到战略参谋诸葛亮之前,也都是四处碰壁无所适从,直到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刘备的事业才有转机;同样孙权就是有了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时局论”,才得与曹操刘备争雄天下,否则靠张昭那帮文士如何成事?

而曹操最重要的战略参谋是谁呢?

正是郭嘉无疑。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名将,曹操的军事理论与战术指挥能力强于其战略能力,这就需要他的谋士集团帮他补强。而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荀攸、程昱长于战术,只有荀彧、郭嘉是战略高手,而荀彧的才能又偏行政,真正能帮助曹操解决“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的,只有郭嘉。

公元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又遭袁绍写信羞辱,正是郭嘉在此关键时刻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曹操先讨吕布,并派钟繇稳定关中,再跟袁绍决战,必胜!

公元198年,曹操征吕布,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士兵疲敝,曹操准备放弃,又是郭嘉力劝曹操急攻,奠定胜局。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刘备突然反叛,曹操欲自讨之,诸将极力劝阻,又是郭嘉力挺曹操回师,将刘备打跑,为曹操避免了两面受敌的窘境。。

公元203年,袁绍死后,二子反目,郭嘉又提出“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的战略规划,让曹操悠着点儿不用急于进攻,从而轻而易举地分别击破了二袁。还有之后的征乌桓,也是郭嘉帮助曹操下的决策,虽然有些冒险,但终究是让曹操再无后顾之忧了。

总之,曹操做事,杀伐决断,但失之性急,所以就需要郭嘉这样的深受信任、心细如尘、临敌制变的超级智囊给他提供鞭辟入里而丝丝入扣之全盘战略计划,并在黄盖诈降、风向变化等细微末节上为曹操进行风险管控,这些都是曹操其他谋士做不到的。

有人说,曹操不是还有毒士贾诩吗?确实,贾诩在曹操顺江东下之前,是有劝过曹操,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之安土乐业,则可不兴师动众,即江东稽服亦。”但贾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在这乱世之中,谁还相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鬼话,所以就连后世史家裴松之也说:“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遂、马超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

当此之时,若换做郭嘉在曹操身边,必会详细分析各方局势,设身处地为曹操算清楚攻打孙刘的各种利与弊,助曹操完美决策。即便拿不下孙刘,也绝不会有赤壁大败。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诩参谋水平不行,毕竟这老鬼头天生就是如此,世故圆滑,明哲保身,故谋事不能尽言,常常闪烁其词,毕竟他不是曹操嫡系,非如此也不能身处高位而安享富贵到八十岁了。

可郭嘉不一样,他在智谋上虽然不一定比贾诩高多少,但他年轻敢为,英姿勃勃,意气风发,勇于任事。史书上说他“每月大义,发言盈庭“,无所不言,十分自信,这样的战略参谋对决策者才是帮助最大的。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术谋士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初官渡之战,程昱力劝曹操不要分兵守兖州,为曹操节省了宝贵的兵力;而荀攸更是献计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大挫袁军锐气;荀彧也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多次为曹操分析局势、加油打气。然而到了赤壁之战,曹军大多数谋士突然就跟失踪了一般,不献一策,结果让曹老板以自己一人之头脑,对抗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之超强决策团队,曹操也就理所当然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赤壁之战,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曹操哭郭嘉,其本意就是间接地批评周围的谋臣们,你们在关键时刻为什么不能像郭奉孝那样给孤出谋献策呢?

看来,曹操为人,还是情商颇高的,他通过哭念郭嘉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大家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教训,并给大家留了面子,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最后说一下曹操这强大的谋士团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如此不给力呢?

其一,赤壁与曹操以往的战争不同,是水战,而荀攸程昱这些北方战术参谋对水战不了解,又因年纪大了不愿学习,所以固步自封,从此渐渐淡出了曹魏的历史舞台。

其二,曹操统一北方后威权渐大,侵浸皇权,荀氏叔侄乃与曹操政见不合,双方已现裂痕;程昱又性情刚烈,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还被诬告谋反,虽然有曹操护着他不曾被害,但他已心灰意冷,在赤壁之战前夕便上交兵权,不太管事儿了;贾诩的情况则前文已述。事实上,就算这些谋士尽力尽力,但他们已年老体衰,魄力减退,与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年富力强、干劲十足的天纵英才还是没得比啊!

看来,值此世代轮替之时,曹操的顶级人才库,已开始落后于他的对手。

其实曹操后来也打过周瑜的主意,特意派名士蒋干前去游说,可惜周瑜不从;并且也曾拉拢过太史慈,亲自写信给他,并于信件中暗夹中药“当归”,以为暗示,但太史慈也没理会。到最后,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几个他太不喜欢的人出来给自己谋事。

一个,就是河内司马氏的优秀后辈,小乌龟司马懿。要不是曹操真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他。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

一个,就是汉宗室成员,光武帝刘秀子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其实以为个人意见,小刘也可当得上“算无遗策”四个字,其才能恐仅在郭嘉之下,而且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活得长,一直活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期。只可惜他身世不好,与刘协刘备刘表一家的,是汉朝宗室出身,雄主如曹操,尚能勉强“授晔以心腹之任”;心胸狭窄如曹丕者,就难以重用他了,每每不从其策。到了明帝时期,总算一度颇有熬出头来的希望(“晔事明皇帝,又大见亲重”),可惜最终还是被小人构陷,“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什么会败给徐晃?关羽实力有被夸大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作为蜀军五虎将之首,为什么会败给徐晃呢?关羽的实力到底有没有被夸大?其实关羽在罗贯中笔下确实有些太勇猛了,在三国时期各个武将的实力其实差距并没有很大,更多的还是靠计谋和人数。例如关于过五关斩六将在正史里是不存在的,所以关羽被称为战神小说的渲染大于实际事实,可能大家想了解真正的关羽还是要看看正史。

  • 小乔与诸葛亮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小乔,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大美女,历史上关于小乔的记载并不多,关于她的资料介绍更多的来自于文学作品中。这也给了后人对小乔进行联想的空间。有人说小乔喜欢诸葛亮,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小乔为什么要救诸葛亮呢。关于小乔的历史介绍很少的三国志中有一处: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 曹丕称帝后怎么处置自己的兄弟?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曹冲死后,曹操的继承人基本上就只能在曹植和曹丕里面二选一了。最后曹丕战胜了曹植,顺利登基。不过曹丕称帝后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兄弟的呢?毕竟曹操的儿子有20多个。要说曹丕给他们的待遇也还不错,并没有赶尽杀绝大义灭亲,甚至曹植活的时间比曹丕还要长一些。但是想掌权基本上也没曹植什么事了,最后也是忧郁病死。曹操

  • 吕蒙才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陆逊和吕蒙谁更聪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吕蒙在三国里最大的成就就是献计抓住了关羽。不过吕蒙一般都会当做是反派人物,感觉和陆逊、周瑜等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不过吕蒙也许才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关羽能败在吕蒙手上并非巧合,只能说吕蒙棋高一着,摸准了关羽的性格才知道怎样对症下药。不过吕蒙把拥有万千粉丝的关羽杀了,肯定也是不受待见了。荆州历朝历代都是

  •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国的历史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当然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比较繁荣发达的一个时期了。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小编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关于这则消息的报道还是有不少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对郑国不太了解,因为它好像在春秋战国时

  • 魏国能灭吴蜀最大原因是什么?只怪诸葛亮孙权后继无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每个国家的人才储备直接影响你这个国家能走多远。魏国、吴国和蜀国三国鼎立的,但是最后也逃脱不了被魏国统一的局面,这真是因为吴蜀缺乏人才,诸葛亮和孙权死后就开始斗争不断,并不想魏国没了曹家还有司马家族能站出来主持大局。所以吴蜀被灭几乎也是注定发生的事情,就看时间长短,或许用时还长了一些。三国后期,魏

  • 在兵马俑被发现以前,当地人知道这东西的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兵马俑的发现其实这个东西的发现很多网友都知道,也还是真的是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说的,也被誉为是奇迹了,而且面积之大,数量之广不得不说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有意思的,所以很多网友有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兵马俑在发现之前,当地的人知道不知道这个东西,又是怎么面对的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我就是当地人,首

  • 清朝灭明之后是怎样对待明朝十万皇族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腐朽落后的一个朝代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让自己最终走向了毁灭。当然了,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说清朝也有自己辉煌的时候,清朝灭明之后是怎样对待明朝的十万皇族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清廷对于明朝的藩王、皇子固然是杀之而后快

  • 曹操手下大将为什么都相互不和?曹操真的不信任降将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而且不会轻易相信身边的人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善于使用权术。不过曹操又是一个惜才的人,各种人才都想揽入自己阵营,不过曹操手下的大将经常闹出不和,这里给魏军带来了很多麻烦。要不是魏国地广人多可能最后还不一定能统一。据说曹操对降将都会多留意三分,毕竟能背叛原先的主人,那也有可

  • 将尼姑以猪肉价格卖给老光棍,明朝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尼姑和尚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和尚和尼姑都是出家人,一般出家便色即是空,没有了七情六欲,但是在明朝,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在问将尼姑以猪肉价格卖给老光棍,明朝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小编觉得也是挺奇怪的,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人口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