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考试是如何识别考生身份防止作弊的?

古代考试是如何识别考生身份防止作弊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3/2 3:36:16

我们都知道现在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考试,现在的考试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了,那么,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参加考试的呢?古时候考试又是如防止考生作弊的呢?小编在网上查看了一番,制度还是非的严格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吧!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

“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称“代笔”,又称“倩枪”、“枪手”。古代由于照片技术尚没有发明。

功能类似于现代准考证的“票卷”,“考凭”上是没有照片的,考生凭票入场,“枪手”很容易混过去。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清代考场实行“点名识认”。

所谓的“点名识认”就是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入场前,在门外设序进牌,上面写明牌数、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认明随行,听候点名识认。

古时的考场称“贡院”,“点名识认”程序在贡院的最外一道“龙门”进行。点名好办,识认不容易,守门人都是随机新换的兵役,不认识考生怎么办?考生要拿出“识认官印结”。

“识认官印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行政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识认官”就是担保人,其姓名登记在点名册上,叫到考生时他就出来辨认。

这种办法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人工“人脸识别技术”,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万一识认官不到场,除了将其所报的试卷扣除以外,识认官也将被查处。对国子监、府学出来的特定人群的考生,也可由其老师(助教)一类考官认可的人员出来辨认。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考生这样,凡进入考场的人员都要严查,或出示“印结”,或使用专用“腰牌”(临时身份证)。

“枪手”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学臣考试,有积惯随棚代考之枪手,察出审实,枷号3个月,发烟瘴地面充军。

其雇倩枪手之人,及包揽之人,并与枪手同罪。知情保结之廪生,杖一百。窝留之家,不知情者,照不应重律治罪。倘有别情,从重科断。有赃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如何查出作弊工具?

经过识认后,考生还不能进入考场,要经过第二道关口“搜检”。所谓“搜检”就是搜身检查所携带物品。为了防止考生将作弊资料亦即古代所称的“怀挟”偷偷带进考场,甚至不顾及考生的隐私。

在实行科举取士初期的隋唐时代,并不禁止考生携带考试资料入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检之例,当时规定凡搜出考试作弊资料者不予录取。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出台“搜检法”,这一考场纪律为后来各朝效仿,即使现代考试也不例外。

金时期,朝廷对“怀挟”行为开始严打,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甚至采取“裸检”手段,考生进场前“行沐浴更衣之法”。由于有悖斯文,脱衣解裤等手段并未被严格执行,一直到清代才又重视起来,搜检时连内裤都要搜。据清《钦定礼部则例》(卷91)《仪制清吏司·乡会试场规》记载,顺天府的乡试和会试考生入场时,在第一和第二两道门分两次进行搜检:“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考生)从中鱼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士子开襟解袜。”

后来更规定,考生必须穿规定服装。据清《钦定科场条例》(卷30)《关防·搜检士子》,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规定:“凡考试举子入闱,俱穿拆缝衣服,单层鞋底,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其别物令在外留截。如违,严加治罪。”

据《清会典事例》(卷341)《礼部·贡举·整肃场规》,当时怀挟手法五花八门:“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清朝最严的一次乡试搜检,出现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在乡试头场,乾隆皇帝派出亲近大臣数人前往监看,当场搜出怀挟21人,在二场搜检时又搜出21人;临时弃考的有2000多人。在考场外,“抛弃的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

经过这次检查,清朝的考场纪律更严,对所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作出明确规定,如对带入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连考生所穿内衣内裤(亵衣、裈裤)都有强行要求:“裈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

搜检时,内衣内裤都要搜。曾有人就此举提出异议,乾隆皇帝亲自解释:“设无所别,而一概从宽,则将来裈裤中竟成怀挟之薮矣。”意思是说如果内衣内裤不搜的话,那考生都把作弊资料藏那里了。

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应试举监、生儒及官吏人等,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当场搜出者,枷号一个月,满日杖一百,革去职役。”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推荐费祎为什么费祎却遭暗杀?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生前非常看重费祎,但是费祎却被暗杀,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费祎生前算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人,也被认为是蜀国的三驾马车之一,费祎一死蜀国就是姜维独大,最后姜维穷兵黩武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可能费祎的死直接改变了蜀国命运的走向,那费祎是姜维计划杀死的么?可能这起事件只能是个谜了,后期蜀国内斗还是挺严重的。

  • 明清两代的决策机构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国古代的决策机构,小编觉得应该还是有不少的人都有所了解的,尤其以明清两代最为显著了,明代的内阁制,清代的军机处,都是重要的决策机构,同时,也是非常严密的地方,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明清两代的决策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何联系呢?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开

  • 刘备真的像书里写的那样宅心仁厚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于刘备的印象一直都是君子、仁义,大多也都是受了罗贯中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刘备完全是假仁义伪君子。然而评价一个人用一种非黑即白的方式多少有些不妥,事实上,刘备可以算做是一个“双面人”,有他的仁厚,也有他的暴躁。那么,他的这些性格又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呢?真

  • 清朝四大奇案是哪四大?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中国中国古代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当时的清政府可以说非常的腐朽落后,因为清政府实行的把关锁国政策,人们的思想也是非常的落后。自己闭关锁骨最终肯定会被别国强行打开国门,这也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那么,在当时的清朝,小编也是看到有四大奇案,这到底是哪四大呢?具体的小编也在网上搜索了一番,下

  • 正史里马稷真的被诸葛亮斩了么?马稷或许根本就没有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首次北伐就吃了败仗,可能我们都会怪马稷没听诸葛亮的命令,不过就当是马稷的兵力和张郃的兵力相比,马稷几乎也不可能获胜,难道马稷这次只是一个背锅侠么?如果诸葛亮把自己的失败全推到马稷身上也是说的过去的,不过在正史里马稷说不定还有活下来的可能。诸葛亮也是爱才之人,而对于缺少人才的蜀国来说马稷活着还是

  • 为什么刘邦可以失败无数次而项羽只能失败一次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刘邦项羽这些都是三国里的人物,关于三国的风云历史很多人也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在当时,刘邦和项羽的传言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说,刘邦为什么可以失败无数次,而项羽却只能失败一次呢?小编也是觉得很好奇,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和项羽的成败,其实是背后两种国家体制的较量。中国的社

  • 秦始皇死后,他的子女都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去世,而在他死后,长子扶苏也被赵高调换过的遗诏害死。那么不禁有人要问,秦始皇根本不只有这两个儿子,其他的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胡亥,阻止赵高?他们在秦始皇死后,都去了哪里呢?秦始皇可谓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皇帝,其凭借强大的军力,一统六

  • 虞姬会是刘邦安排的卧底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喜欢三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虞姬了,虞姬是当时的一位美人了,虞姬也是一直陪伴在项羽的身边,服侍着项羽。当然了,有传言虞姬和刘邦的关系一直很好,有网友便猜测,虞姬会是刘邦安排的卧底吗?小编也是觉得非常奇怪的,但是,又是有点好奇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查询了一番,具体信息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史记·项羽

  • 杨贵妃到底是谁的女人?她的真实样貌美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杨贵妃小编觉得还是有不少的人都知道的,杨贵妃是当时非常出名的一位红人了,杨贵妃的体态非常的肥胖,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以肥为美的。越肥代表越富贵。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杨贵妃到底是谁的女人呢?杨贵妃真实样貌美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随着电影《妖猫传》的

  • 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取代刘禅自己去做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刘备临终托孤时,深知自己的儿子刘禅并不是一个能与自己相比的人,也许是出于“嫡长子”的身份,刘备别无选择。他也告诉诸葛亮,若是刘禅委实不能做这个君主,他可以取而代之。然而大家都知道,即使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也一直奉他为主,那么他又是为什么没有取代刘禅,自己做皇帝呢?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