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人蹴鞠究竟踢的是什么球?

古代人蹴鞠究竟踢的是什么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855 更新时间:2024/1/9 12:57:25

现代的足球运动,我们知道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这项运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是很成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足球一般是黑白两色的球体,那么,唐朝人踢的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踢球又都有些什么样的规则,和现在是否一样呢?

在今天,足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全球性运动,也是一项全民性的运动,被无数人喜爱着。每到世界杯年,总会有大批的球迷为之疯狂。足球的魅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唐朝时是否有足球呢?他们又是踢的什么球?

其实,唐朝人也踢球,他们踢一种叫做“蹴鞠”的球,并且曾经风行一时。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发明了蹴鞠,发展到唐代,这种活动已经相当成熟,成为当时人们非喜欢玩的一项体育活动。

唐代的蹴鞠所用的球是充气球,唐朝仲无颜所作的《气球赋》描述说:“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面不溢。”给球充气,这是唐朝在原有球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他们还有另外一项革新,就是使用了高球门,在三丈多高的球门柱设一个小门洞,踢球过门者为赢,而之前是没有球门的,只有一个像小房子的鞠室。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制球工艺大大改进,唐代时的蹴鞠球是有了八片尖皮缝成外壳、内装一个吹满气的猪尿泡,看上去和现在的足球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蹴鞠球的改进大大增加了人们游戏的趣味,使之成为当时的一项最时尚的运动。唐代大诗人维的一首《寒食城东即事》,其中就提到郊游的人踢蹴鞠的情景:“蹴鞠屡过飞鸟上”,蹴鞠球很多次都被踢得飞上天空,甚至比鸟都还要飞得高,当时的人都以把气球踢高为能事。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叫张芬的人,在庙中踢球,球飞起来的高度可以达到塔的半腰上,大家看了都很惊奇。

康骈的《剧谈录》也讲了一个关于蹴鞠的故事:在当时的长安城里,有一位姓潘的将军,他家里的许多贵重珠宝丢失,但是门窗也丝毫无损。因担心别人笑他身为将军却连自身财产都无法保护,也没敢声张,暗地里拜托给了一位朋友——京兆府的缉盗衙役王超私访。清明节这天,王超路过一条街道时,看见有几个青年军人玩蹴鞠,周围围了一圈的观众,一个军人一脚将蹴鞠球踢到旁边的人群中,刚好人群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身着破衣,脚上穿了双木屐,见球飞来也不避让,迎上去就是一脚,那球腾地飞起四五丈高,过了好一会儿才落下地面,众人看了无不心生佩服。王超看了,认为此女一定不是寻常之人,便一路尾随她进入一个小巷子里,看她进了一间破屋,屋里还有一位老妇人,估计是她的母亲。王超走进去,直言道出了潘将军家中丢失珠宝之事。那女子听后笑道:“堂堂一个将军竟然守不住自己的珠宝,我是故意给他开玩笑的,珠宝都在报恩寺的塔上了,你自己去拿回给他吧!”由此可见,蹴鞠这项活动在当时已经非常盛行,即使是传奇故事中,也要加入打球的场景。

不仅民间对蹴鞠偏爱,皇宫里也有一大帮“蹴鞠迷”。在宫廷中,蹴鞠大多是由专业艺人进行表演,属于朝廷宴会上的观赏节目,教坊司和皇宫内都有专业蹴鞠艺人。

宫廷中的蹴鞠表演一般采用单球门,在场地中央设置一个球门,用两个长竿作门柱,再在两柱中部悬空联接一张网形成球门即为得分区。双方队员分别站在球门两侧,按一定的规则将球从得分区踢到对方的场地,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在当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设置双球门,比赛的人分成两队,角逐异常激烈。仲无颜《气球赋》中对此描写道“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然,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形象地描绘蹴鞠时的热闹场景。

时人蹴鞠花样繁多,除了单球门和双球门外,还有打鞠、白打、趯鞠、筑球鞠等。打鞠也叫“一人场”,不需要球门,对人数也没有限定,一人或者多人各自独踢,用头、肩、背、胸、腹、臀、膝等身体部位支配球,花样繁多。比赛时,球手们轮流展示,谁的花样多谁就能赢得比赛。这种踢法在民间也很流行,是作为个人健身活动的项目;白打,这个对人数有要求,人数必须是偶数,所以也叫“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等,比赛的时候也不用球门,就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传接对踢;趯鞠,这个规则相对简单,只需要将球踢高就行,在军队中比较流行;筑球鞠,《朝事实类苑》里面提到唐代时候的筑球:“球为牛尿泡,贯气而张之,跳跃性强,民间少年筑围而蹴之,不使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曰‘筑球鞠’。”就是许多参与者同时抢球踢球,要求每次都要在球还未落地时将其踢高,尽量不要让其落地。

据说唐太宗和唐玄宗也都喜欢踢球,因此皇宫中有专门的打球宫,还有大规模球场,妃连嫔宫女们都纷纷下场踢球。尤其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蹴鞠的风气盛行,以致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并上书劝谏,但几乎没有效果。到唐后期,蹴鞠依旧是流行的运动方式,很多将相大臣也能亲自上场踢上几脚。宫廷蹴鞠之风逐渐民间传播开来,唐代社会上的蹴鞠活动盛行,据史籍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就有永崇坊、靖恭坊、光福坊、平康坊等球场二十二个。在当时,蹴鞠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体育娱乐项目,人们还意识到它的健身功能。唐代人把蹴鞠叫做“发汗散”,所以当时人们说“蹴鞠成功难尽言,消食健体得安眠”,因此更加迷上了蹴鞠。

其实,蹴鞠就是足球的祖先,在唐朝时曾传到英国,后来经过英国改进后,现代足球就诞生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员有没有考勤制度?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人上班工作都会有一个考勤制度,上下班都需要打卡,用以管理工作时间,而且方式多样,非常方便。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官员们是如何上下班,又是如何知道是否有人迟到早退或者缺勤呢?今天就来看一看,明朝时期官员们的考勤制度,缺勤会受到什么惩罚呢?“上班点卯”的由来要了解古

  • 古时候的超级迷弟,追偶像一点不比现代人差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偶像明星这个群体一直以来都会对追星者产生两面的影响,一个是努力学习偶像的优点,另一个则是不顾一切疯狂追星,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思想做法,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醒他要理智。那么回到古代,有没有这样受万人追捧的偶像呢?答案自然是有的,那么,他们的迷弟迷妹们又会如何追星呢?大文豪苏东

  • 古时候也有产假,宋代如何鼓励生育?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会鼓励生育,增加本国人口,而在我国古代,人口问题也一直都是每个朝代头疼的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古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高,这就让政府十分重视生育问题,而且还为有怀孕的妻子的丈夫设置了“产假”。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宋朝时期是如何鼓励生育的吧。社会存在大量&ld

  • 宋朝时期写手的稿费有多高?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知道现代的作者、写手写出东西来,都是需要稿费的,虽然目前国内普遍的稿费标准非常低,以至于很多作者不得不做一些其他工作来挣一份薪资,单纯靠写作生活,很多人都会揭不开锅。那么在古代,也有这样一些类似于稿费的费用,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宋朝时期的稿费是怎样的吧。《隋书·郑译传》有一则故事:郑译为皇上拟诏书

  • 为什么宋朝公务员的薪水是所有朝代最高?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中国古代朝代甚多,每朝每代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安排给官员们的薪水自然也是不同。纵观整个古代,折算下来,竟然是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宋朝给官员们的薪资水平最高,放在现代那也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宋朝公务员们的高薪资究竟高到了什么地步吧。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

  • 北宋一大臣建议火烧皇宫,为什没有遭到反对?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皇宫历来都是皇家非常重要的处所,不仅居住着皇室族人,而且还是皇帝处理政务、皇家日常生活的地方。如果遭到损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要重修,让它恢复往日的样子。然而,北宋时期,一位大臣居然在宫殿遭到损毁之后建议直接烧完,更令人惊异的是皇帝居然没有反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范雍,北宋大臣,虽然名声远不如

  • 刘邦和刘秀是什么关系?刘邦刘秀谁更伟大?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喜欢把刘邦和刘秀拿出来作比较,一位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一位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其实放到现在,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刘秀是中国整个历史上难得出现的好皇帝。刘秀是少有的开明君主,还勤于国政、改革开拓,很快便让东汉重新振作起来。刘邦虽然也很伟大,但是历史形象就没刘秀这么好了,毕竟当时的对手项羽抢走了很多风

  •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后有发现刘备的野心么?曹操为什么放走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早期和刘备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把刘备吓个半死,难道当时曹操就已经看出刘备的野心了么?刘备能顺利称帝就是因为前期保密工作做的好,谁都没能看穿他的意图,而且也没人能想到刘备这种人能做出一番事业,毕竟当时有更加棘手的敌人。曹操此番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刘备,好在刘备隐藏的深不然可能早被杀了。要问谁最赏识和

  • 赤壁之战曹操身边谋士为什么都没能给出好的计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身边的人才最多,这也好曹操爱人才有关,但是在最为关键的赤壁一战上为什么曹操的这么多谋士都没能给出好的计谋呢?感觉全是吴蜀这边出尽了风头,曹魏一点反抗的余力都没有。实际上曹操并不擅长打水战,而且刚开始有点小看对手的实力,认为自己可以轻易取胜。曹操当时自信也是不无道理,身边的谋士就有些失职了。曹操可

  • 历史上最可笑的一次造反事件,只为了吃顿饭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一般而言,造反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不满统治者的压迫,要为和自己一样的底层人民争取权利,另一个则是觊觎皇帝的位置。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次让人哭笑不得的造反经历,听起来就像是穿插在正史当中的一个笑话,堪称史上最无厘头的造反。那么,这一次的造反又是什么样的呢?唐朝末年,民变蜂起。这些民变,基本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