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杀孔融和杨修是因为气量太小么?曹操难道真是小心眼

曹操杀孔融和杨修是因为气量太小么?曹操难道真是小心眼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78 更新时间:2024/1/8 14:06:54

曹操曾杀了犯言直谏的孔融,也曾杀了爱耍小聪明的杨修,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这位阿瞒先生气量不大,甚至睚眦必报。这于曹操,是不大公平的。他生当礼崩乐坏的汉末,最初,他像一个求上进的贫寒青年一样,只是不想让别人目为凡愚,希望建立名誉,最终,却以拯救天下自任,要垂名于后。纵观曹操的一生,还是胸襟开阔的时候更多。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末尾,陈寿对曹操有这样一段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这就是第一块《曹娥碑》。这块碑早已散失,写得怎样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记述里去窥探了。东汉书法家蔡邕去访碑,时值暮夜,蔡邕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这是中国最早的字谜,后人还专设一谜格称为曹娥格。关于这个谜语,还有一段曹操与杨修的佳话。曹操和杨修一起见到蔡邕谜语,杨修率先猜到,曹操说你先别讲,我还没想到。走了三十里,曹操说我知道了,你说下答案吧。杨修说出谜底,曹操感叹:“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从这件事,可见曹操并非嫉贤妒能之辈,至于后来之所以杀了杨修,是因为杨修的小聪明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

至于曹操杀了孔融,更是和这位孔门之后的好虚名而不切实际、好争胜而不切实用、好谏诤而混淆视听、好战争而志大才疏关系更大些。搅乱人心,过分好名,似是而非,混淆视听,所以该杀。

曹操的襟怀有多宽广,有意见流传既久的“烧信”事件可为一证。据《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袁绍逃跑时,图书车仗等物来不及带走,都扔了,曹操的亲信在翻捡这些图书的时候,发现书里夹着一些书信,是曹操手下的人暗地里和袁绍私通而写的,于是就把这些信拿给曹操看,曹操翻看了一下,内容多是赞美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操投奔袁绍。亲信建议曹操把写信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曹操不但没有那么做,反而命令把这些信全部烧掉,亲信大为不解,曹操笑着说:“那时袁绍实力那么强大,我都无法自保,何况大家呢?”曹操把这些信烧掉以后,那些曾写信给袁绍的人大为感动,从此以后死心塌地地为曹操卖命。

曹操视野开阔,广纳贤才,不仅自己帐下的旧部个个成才,凡是有能力的,不管过去是不是身边人都能视如己出,给一定的位置让他干事,在干事中把他们变成自己可靠的帮手。开阔的视野和量才使用的弹性,使得曹操身边人才济济,也吸引了其他人才像水一样汇聚到曹操旗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器量,使得曹操最终能成就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建安十二年,曹操决心清除夷狄之患,北征乌丸,但遭到许多部属的反对,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众人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们认为曹操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表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为曹操所有,而乌丸作为异族,未必就是真心要助袁尚兄弟复仇。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为人“通有算略”的郭嘉在分析了大的政治格局后,认为曹操“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对郭嘉之言,曹操深表赞同。是年夏,曹操率诸将亲统大军北征乌丸,经数月苦战,终获全胜。

曹操最大的襟怀,还在于他一辈子东挡西杀,平定大半个中国,却一直没有灭掉汉献帝,大家都在骂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孙权、刘备却都在有生之年给自己封了个皇帝。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玄奘为何被称为"御弟圣僧"?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都知道,玄奘曾经与唐皇结为兄弟,因此玄奘会得到一个“御弟”的称呼。事实上,当时唐朝初立,与西域不能算是友好邦交,还会限制出境,玄奘取经本身就是一个“偷渡”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与李世民有这么好的交情。但是,他虽然没有与李世民结拜,但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打败仗?刘备死后才看出诸葛亮的缺点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刘备死后整个蜀国都要靠诸葛亮一人主持大局,关键是当时的蜀国已经人才陨灭,诸葛亮能仰仗的人并不多。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一把手,可能这个时候诸葛亮的神话就开始破灭,隐约能看到诸葛亮身上的一些缺点了。其实诸葛亮是一位非常谨慎的人,但是在北伐时这种谨慎并没有帮助诸葛亮取得胜利,反而打了很多败仗。说起三国

  • 秦始皇的宫殿为什么叫“阿房”?有哪些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秦始皇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不仅是因为秦始皇创造的功绩,更是因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态度,当时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了六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专制。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对于秦始皇的议论也是有不少的,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秦始皇,有的人说秦始皇的宫殿为什么叫阿房宫呢?小编觉得这样取名一定有

  • 关羽逃到麦城谁最有可能去救他?关羽的死是注定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的死直接影响了三国的走势,蜀国直接提前进入到衰败期。当时关羽败走麦城,难道真的没人能救他么?刘封和马超其实都还离的挺近,但是他们都没有出兵营救关羽,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关羽的死总有种宿命感,好像是有人期盼发生的事情。关羽死的就有点太快,就连曹操也没想到关羽就这样被孙权给包抄了,如果是曹操难道还会

  • 出身贵族的李密为何还要牛角挂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小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叫做牛角挂书,大致是说一个小孩非常刻苦地读书,即便是骑在牛背上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把书挂在牛的一只角上。也许是受到“骑牛”两个字的影响,很多人在不了解故事的主角的情况下,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小孩应该是一个贫民,读书也是在他“放牛

  • 天要下雨为什么要与娘要嫁人连在一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中国有很多寓意丰富的俗语,和成语一样,用短小的句子概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道理。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前后意思似乎并不关联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或许其中一个句子我们好理解,但是另一个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就比如“天要下雨”我们明白,可后面跟着的一句“娘要嫁人”

  • 曹操养子功成名就,刘备养子惨遭错杀,孙权养子是什么情况?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样子的问题其实在三国时期也还是蛮有说法的,因为很多人也因为这个事情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了,大家也知道的著名的曹操的养子非常的有出息,虽然刘备的养子被错杀了,但是我们怎么就没怎么听说过孙权的养子呢?那么孙权的养子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熟读汉末三国名,我们不难得知,在那段乱世中,自从三

  • 司马徽为什么要把诸葛亮介绍给刘备,诸葛亮有跟错人么?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罗贯中在演义里写到是司马徽把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的,当时诸葛亮的名气已经很大了,而且刘表也多次找过诸葛亮只是都被拒绝了。其实诸葛亮还是一位有野心的人,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出来,但是很显然跟着刘备一起的风险很大,而且不一定能成功,既然这样为什么诸葛亮还是要选择刘备呢?诸葛亮算是跟错了人么?三国时期,曹操、刘备

  • 宋江上梁山的投名状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投名状”,可并不是一个像写的状纸那种简单的正经的东西,一般是指加入古代边缘群体要做一件非法的行为,用以表达自己对组织的忠心。就比如在水浒传中,加入梁山泊就需要下山去杀一个人,带着人头上来。但也不尽然必须杀人,有一些经历过生死的人,他们的经历本身就足以成为他们的投名状。那

  • 韩遂是靠什么起家的?韩遂选择归顺曹操的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韩遂也算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虽然实力并不算非常强劲,但也不能小看。韩遂和马腾原本都归顺了曹操,但是马超却让韩遂抗曹,最后还失败了。看的出来韩遂也并不想制作一个为曹操打工的人,而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方之霸,或者成立自己的国都。当然当时每位大军阀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最后能做到的也只有三位。汉灵帝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