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汉族男子都束发吗?古人为何要束发?

古代汉族男子都束发吗?古人为何要束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1/17 18:46:52

“束发”,是一个经常见于有关古代礼仪的词,一般指的是男子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用一些物品固定住,然而很多人还是对影视形象中扎一半留一半的那种“飘然若仙”的形象念念不忘,认为那样才是美的。的确,从美不美的角度来看,束发总是更加的端正、肃穆,没有留一半更受欢迎,但实际上,全部束起来才是古代汉族男子应有的状态。

1.束发是什么

经历过清朝初期的“剃发易服”,那些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丢弃汉族传统蓄发的人,早已经不存在了,清朝末期又经历了来自列强的侵略,满清的标志辫子也被剪去,国人的形象也就逐渐现如今短发的形象靠拢。不过在此之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受到这种思想影响的汉族人,是不会轻易剪掉自己的头发的,自然包括男子。

在清朝之前,汉族男孩在八九岁之前是不束发的,头发自然下垂,这就是所谓的“垂髫”;八九岁之后到十五岁,头两侧扎两个发结,就像羊角一样,名为“总角”;十五岁的时候解散总角,扎成一束但是不冠,成童;二十岁时行冠礼,成年。一般来讲,成年人的头发都是需要束起来的,至于影视剧,如果是历史剧,这样的形象自然是有问题的,不过如果是武侠或者其他,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2.束发用的工具

再来说束发用的工具。你以为古代男子束发就是一根簪子或者一个发冠吗?太天真了,古人远比你想象的更会玩。你是否对课本上出现过的一个东汉击鼓说唱的陶俑有点印象?笑逐颜开的陶人脑袋上扎的你也一定很眼熟,那很像是现如今陕西和晋西北居民在头上缠着的头巾。这两者之间不一定就是历史传承,只能说很像,至于是否是代代相传,还得找一找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

幞(音扶)头,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隋唐时期男子的普遍服饰,因为用料通常为青黑色,又名乌纱,所以也俗称“乌纱帽”。幞头当然也是不断发展的,相传幞头原名“帕头”,始于北周武帝时期,到了唐朝改成幞头,而材质也在变化,因为原本用纱罗太软,所以后来不断进行改进,加入桐木片、铜、铁丝,又将样子进行改造,所以也就有了平式幞头、软脚幞头、结式幞头等各种分类。

另外的簪、冠、冕等都可以用来束发,只不过根据时代的不同,还有身份地位、日常生活方式等的不同,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而且,男子同样也有追求美的权利,还记得《水浒传》中头上戴花的“钢铁好汉”们吗,宋朝时期簪花可不仅仅是女孩子的专属,男子同样乐此不疲,这可是由皇帝引领起来的时尚潮流,还有官方出品的规定,试问这种情况下,能不流行起来吗?

3.为什么要束发

最后来说说为什么要束发。这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今天简单说说其中两个。第一个,古代农耕生活,如果头发垂落下来会非常不利于日常的工作,不好打理,因此将头发束起来,再加上一些头巾之类的让头发全部“藏”起来,就完全不用担心头发会挡住眼睛,阻碍工作了。另外这样还能够保证夏日不会太热,冬天头部不会受凉,非常实用。

第二点,区分。中原地区与游牧民族们是有区别的,孔子的那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很好的例子,“被发”与“左衽”都是异族的标志,是一种落后不明的社会状态,为了有所区别,自然要束发右衽,更何况,真正去找一找披发和束发的图片来看,披发虽然有现代的飘逸美,但是束发却更令人感到精神焕发,是一种很饱满的状态。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很多时候为了表示对黑暗社会的抗拒,或者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有些人也会散发,还有一个“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白大大,如此的狂放不羁,一般人也是不会做的。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古代吃牛肉多还是吃猪肉多?大侠们为什么不爱吃猪肉?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现在一说到“吃肉”,种类最多最丰富的,可能就是猪肉了,不管是肉包子、烤串还是炖汤,首选的基本上都是猪肉。但是我们在看一些武侠小说的时候,大侠们经常会“切二斤熟牛肉”,却从来没听到有人说“上一桌猪肉”。但是有人也说了,牛在古代是耕

  • 和尚为什么不能吃韭菜?佛门"荤菜"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和尚这个群体,我们都知道,身为佛家弟子,自然就要遵守一些佛家的规矩。有些规矩我,普通人也是知道的,例如在吃的方面,就要“戒荤”。可能很多人对于“荤”的理解就是肉类的食物,然而在和尚的食谱里面,却有一样蔬菜也不能吃,那就是韭菜。这就很奇怪了,韭菜又不是荤

  • 道士说的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你是否经常会在各种影视、小说当中,看到道士驱邪驱鬼的时候,都会念叨的一句话“急急如律令”?伴随着这句话产生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邪物”被迫现形,然后展开恶斗的场景。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当然不是那些神魔鬼怪,而是“急急如律令”这句

  • 白蛇传中小青到底是男是女?青蛇的身世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白蛇传的传说,作为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一直以来也不断地被翻拍,以各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多数人接触到的或许就是一部经典的《新白娘子传奇》,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影视作品。除了白娘子这个角色,她身边的小青同样很出彩,但是你一定记得小青的来历,原本小青应该是一条雄蛇,可后来却变成了雌性,那么在最

  • 古人的冬天是怎么取暖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夏日纳凉,冬日取暖,人们能够感受到四季时间与温度的变化,相应的自然就会顺应时节,希望在与体温不适宜的时间想办法让自己感到舒适一些。天气转凉,秋天一到,冬天也就不会远了,那么到了冬天,你会如何取暖呢?的确,家中有冬暖夏凉的空调,这是最令人舒适的办法了,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取暖又是怎么做的呢?1.

  • 古代神话中有哪些瑞兽?你都知道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我国古代的神话体系,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而在这个神话体系中,不仅有很多以人的姿态出现的神鬼妖魔,还有很多“兽”,即以动物的形态出现的,包括瑞兽和凶兽等。那么在这其中,你所知道的瑞兽都有哪些?这些瑞兽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好运,它们又为何会被成为瑞兽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

  • 河南为什么叫豫?和大象又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每个省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简称,这个简称一般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自然地理等因素有着很深的渊源,有一些比较好理解,但是有一些却让人有点想不明白,就比如河南的“豫”。在这个字当中有一个“象”,难道说河南曾经有过大象吗?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大象一般都在气候

  • 龙生九子,那么凤有几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龙和凤,都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祥瑞,尽管只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却也寄托着无限的美好。而人们经常说“龙生九子”,原本是想说虽然都是龙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脾性、外貌却都是全然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既然龙都有九个孩子,那么凤又有多少孩子呢?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凤的孩子们都有哪些?1.凤育九

  • 历史上有没有重复使用的年号?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翻阅古籍文献的时候,其中很多都会涉及到古代的年份时间,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元纪年又是1582年罗马颁行的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而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年号纪年的方式。不过,古代的皇帝何其之多,他们使用年号的时候,会不会有重复的现象出现呢?1.年号在古代,

  • 高尔夫起源于哪里?我国古代竟然就有高尔夫"捶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要说起“高尔夫”这种运动,一般人对它的印象就是三个字“高大上”,因为接触的人不多,所以在大众面前,这种舶来的运动项目,一直都算是贵族运动的代言人。不过要说贵族,国外有,我国古代也有不少,而他们的运动项目,竟然就真的有一种类似于高尔夫的运动。这下子可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