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献帝主动让位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不接受?汉献帝是真不想当皇帝么?

汉献帝主动让位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不接受?汉献帝是真不想当皇帝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88 更新时间:2024/1/23 20:29:56

汉献帝原本就是被董卓提拔上位的傀儡皇帝,董卓死后又被曹操继续要挟。其实汉献帝是真不想当这个皇帝,哪有皇帝还整天提心吊胆的?所以在这期间汉献帝曾几次主动让位给曹操,曹操死后又让位曹丕,但刚开始两人都没有接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也想称帝,但是一旦称帝可能会留下千古骂名,这也是曹操不想看到的,最后还是由曹丕把这件事给做了。

“禅让”这事,在历史上也不是汉献帝独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燕王哙就为了图个舜之名,把王位让给国相子之。而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后,曹丕得意洋洋地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这话的意思还真值得玩味。

那么,汉献帝当时是不是真想禅让呢?要得到真相,必然要了解当事人汉献帝的情况。

汉献帝非常悲催,他在位的时候,权臣当道,并且还层出不穷。先是被权臣董卓迎立为帝,打着他的旗号号令诸侯,而他有名无权,只能听任董卓摆布。

董卓死后,权臣曹操又将汉献帝迎至许昌。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寄人篱下的汉献帝为了报恩,赐他权力无上的“节钺”,希望他能匡扶汉室。

不过曹操才不做赔本的买卖呢。他本来就是利用汉献帝的名号,完成他统一天下的野心,于是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模式,而汉献帝再次郁闷地成为傀儡。

当然小青年汉献帝也曾为此而反抗过。他曾暗下衣带诏,让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谋杀曹操。

董承忠于汉室,听命于汉献帝,于是暗中与左将军刘备等人密谋,结果还未起事,就泄漏了风声,就这样窝囊地成了曹操的刀下鬼。可怜还有孕在身的董贵人,也跟着送了命。

事情发生后,曹操对待汉献帝像没事人一样。可是他越是这样平静,让汉献帝和伏皇后完越是害怕。于是伏皇后和汉献帝暗中商量,想寻求父亲伏完的帮助。她秘密地写了封信给伏完,希望他能杀死曹操。遗憾的是,伏完在忠诚和保命之间,选择了保命。所以他收到信后,只是装聋作哑。结果他果然保全了性命,而他死后,有人将伏皇后的事告密,伏皇后再次成为牺牲品,她和汉献帝所生的两个皇子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曹操借故铲除。

可以说,在强大的曹操面前,汉献帝真是无计可施。再加上后来曹操又将三个女儿都嫁入后宫,也就意味着前堂有曹操坐镇,后宫有他三个女儿做眼线,汉献帝想要行动,更是孤掌难鸣。

公元220年,曹操统一了中原腹地。然而还没等他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却一病不起。

曹操去世后,次子曹丕继承了相位。

此时的军队都是他曹家的私兵,而官员也是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后招募的人才。虽然汉献帝是皇帝,可这些人吃的是曹家的饭,领的是曹家的工资,当然曹家才是他们的大BOSS。因此,曹丕继位后,这些人对新主子要表忠心,有人就提出,曹家白养了汉献帝这么多年,是时候让他禅让帝位了。

这话曹丕爱听,他早就想以魏代汉,完成曹操遗志了。

不过曹丕不能去对汉献帝明言。当然这事也不用曹丕说,就有人找到汉献帝,好一番威胁,汉献帝知道时不我待,如不禅让,小命也会玩完。也许禅让还能留得性命,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依从建议,写下了禅让诏书。

曹丕大喜,再说他也觉得汉献帝不过在股掌之中,夺取帝位不过是早晚的事,所以他坦然地准备接受禅让诏书。

想立功的人肯定不止一个,比如司马懿就赶紧在这时表示,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给天下人诟病,那么帝位就有些来路不正了。

于是,这才有了文武大臣多次上表进言劝曹丕称帝的行为。据史书记载,像这样的行为多达15次。

同时,汉献帝也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懂得作戏,于是他连下四次禅让诏书,劝曹丕称帝。

而曹丕呢,则再三推让,表示自己能力不够。

有了这些铺垫,天下皆知汉献帝要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待一切戏做足后,曹丕这才“不情不愿”地在繁阳亭接受玉玺,登基称帝,是为魏文帝。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三国最牛诸葛三兄弟,分别辅佐魏蜀吴,功勋卓著还互不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提起三国,我们不能不提的军师非诸葛亮莫属。其神乎其技的谋略和鞠躬尽瘁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无法忘怀,然而你可知道诸葛家族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在三国中大放异彩,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大家称为“龙虎狗”,三人同出一脉,却分效三国,各自仕途一帆风顺却还能够互不影响,不禁使人啧啧称奇(看来古人早

  • 西游记中白龙马有什么能力?白龙马为什么就是一匹普通的马?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一直都认为西天取经只有四个人,其实白龙马应该也算一个,但是谁也没想到龙王三太子变成的马就只是一匹普通的马,所以存在感极低。不知道是不是吴承恩偷懒,所以不想给白龙马戏份,普通的马能做的事也有限,关键时刻肯定是保护不了唐僧的,所以这样的设定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白龙马能有一些法力的话可能也就不会被人们

  • 历史上乌纱帽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乌纱帽”这样物品,现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而因为乌纱帽的使用人群都是官员,所以后来一直到现在,也用它来称呼官位。然而一样东西的诞生,必定会有它的作用,乌纱帽的发展历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历经了数个朝代。那么,乌纱帽究竟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的呢?1.

  • 浊酒是什么意思?古代的酒为什么有"浊酒"?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在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这样一个词“浊酒”,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中,浊酒的出现频率都是非常高的。浊有浑浊的意思,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酒,都是像清水一样透明干净的,并没有看到过浑浊的酒是什么样子,可能就没办法想象酒里面如果浑浊的话,都是些什么东西。那么,为什么古

  • 古代的公主,郡主,县主都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各种“公主”,而除了公主之外,常见的还会有“郡主”等。这些一般都是古代对皇室之女的称呼,但是这些称呼之间必然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家世、品级等。那么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古代社会,这些称呼分别指的是什么人?她们具体有哪些分别,应

  • 古时候狐狸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变成骂人的词?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狐狸精”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事,经过了太多的文字或影视作品的刻画,让“狐狸精”三个字已经成为一种负面形象的代名词,一说起这个词,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种很典型的形象,妖娆妩媚的祸水。但是其实有很多词语在诞生之初,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

  • 古代汉族男子都束发吗?古人为何要束发?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束发”,是一个经常见于有关古代礼仪的词,一般指的是男子到了一定年纪就需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用一些物品固定住,然而很多人还是对影视形象中扎一半留一半的那种“飘然若仙”的形象念念不忘,认为那样才是美的。的确,从美不美的角度来看,束发总是更加的端正、肃穆,

  • 古代吃牛肉多还是吃猪肉多?大侠们为什么不爱吃猪肉?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现在一说到“吃肉”,种类最多最丰富的,可能就是猪肉了,不管是肉包子、烤串还是炖汤,首选的基本上都是猪肉。但是我们在看一些武侠小说的时候,大侠们经常会“切二斤熟牛肉”,却从来没听到有人说“上一桌猪肉”。但是有人也说了,牛在古代是耕

  • 和尚为什么不能吃韭菜?佛门"荤菜"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和尚这个群体,我们都知道,身为佛家弟子,自然就要遵守一些佛家的规矩。有些规矩我,普通人也是知道的,例如在吃的方面,就要“戒荤”。可能很多人对于“荤”的理解就是肉类的食物,然而在和尚的食谱里面,却有一样蔬菜也不能吃,那就是韭菜。这就很奇怪了,韭菜又不是荤

  • 道士说的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你是否经常会在各种影视、小说当中,看到道士驱邪驱鬼的时候,都会念叨的一句话“急急如律令”?伴随着这句话产生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邪物”被迫现形,然后展开恶斗的场景。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当然不是那些神魔鬼怪,而是“急急如律令”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