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唐代人为什么以肥为美?

唐朝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唐代人为什么以肥为美?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55 更新时间:2024/1/15 16:58:15

说到唐朝还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当时的唐朝人们生活雍容华贵,生活的非常富裕,唐朝的经济在当时也是达到了极盛。唐朝的人们也是过着安逸,祥和乐观的生活。当时的人们也大多都是肥胖。不过,在唐朝,人们以肥为美,以肥为贵。越肥就是越美的表现,并不像现在的人们追求苗条。那么,唐朝人为什么以肥为美呢?具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人的“以胖为美”,不是今日所说的胖,而是一种富态的丰腴,体脂率大概在25%至30%之间。从唐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女性体态丰腴,但无臃肿的感觉。

“胖”并不是有唐一代始终的审美取向的。这里有一个误区,正如大多数人怀念的唐代其实也就是初唐的“贞观之治”到盛唐的“开元盛世”而已,很少有人去怀念藩镇割据的晚唐一样,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也仅是盛唐时期才有的,其余的三个阶段(初、中、晚)基本还是以清瘦为美的。

那盛唐的人为什么会认为这样的一种形态是美的呢?以至于流行这样一种审美?

隋唐的统治集团来自汉化了的鲜卑人,也就是关陇集团,承袭北魏—西魏—北周一线。鲜卑人属于北方少数民族,也就是“五胡乱华”中的一大主力。

从东汉末年到隋再次统一中国,中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一直处于汉人和胡人杂居状态,胡人归化汉人,与汉人胡化是很普遍的,前者主要发生在胡人的统治阶层,后者主要是贫苦百姓,但历史主流还是汉化。但是这一趋势在西魏发生地很微妙,北魏的灭亡就是胡人对汉化的反扑,所以西魏的宇文泰在建国之初,实行了胡化——对鲜卑人部落、血缘和风俗的再强化。于是,来自于鲜卑人的唐代统治集团,在审美上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胡人,在风俗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因为与游牧民族的生活相适应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此外,虽然唐朝李氏自托是道教李耳后裔,但是佛教在唐代也是得到了极大地推崇和发展,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这个从龙门石窟中唐代的造窟数量和规模就可见一斑。佛教中的菩萨造像,都是丰肥而有富态,形体柔美,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互为表里,也对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

当然,紧靠国家的宣传和倡导还不行,要有物质基础。

虽然民众富足程度逊于宋代,唐朝国力强盛是毋庸置疑的。唐承隋制,但隋朝太短暂,并且隋炀帝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喜欢大兴土木,对百姓民生的恢复很不利。所以唐朝建立后,不得不像汉代一样,减轻百姓的负担,以期国家复原。所以,才会有其后盛唐这样的局面,那时的人才能有丰富充足的物质条件。也因此,尽管此时的统治阶层提倡“以胖为美”却不至于被后世扣上瘦了天下,肥了自己的自私行为。

那么唐代的饮食是否真的有别于前代呢?虽然中国史书重政治轻社会、重英雄轻百姓,官方记载中,并没有太多对食材的记载,但还是有些只言片语透露出了变化。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就是饮食上的胡化。王谠在《唐语林》(卷一)中记载了唐肃宗做太子时侍膳的情形,提到肃宗用刀割羊肉,这明显是胡人的作风。相对于中原汉人的面食文化,胡人主要是吃肉、喝羊奶,都是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饮食结构上的变化,也是“以胖为美”的一个物质基础。

社会风尚的鼓励和饮食的支持,的确可以人无忧无虑地长肉,但是如果本身是长不胖的体质,这些都是无用功。所以,唐朝的“以胖为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战乱和基因。

从汉末到唐初,中国经历了近400年的战乱,人口由东汉末期的近6000万,经过汉末动乱和三国征伐,到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时人口才恢复到约3500万,到隋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才又恢复到了4500万,是“魏晋以来数百年间中国古代国家所控制的著籍人户的最高额”。但是唐经过隋炀帝的大兴土木和征伐,以及隋唐之际的战乱,唐初人口只有1235万。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的起伏是非常明显的。究其原因,不外乎天灾人祸,在战乱年代战争伤亡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出现屠城的现象时,但是更严重的是战乱带来的对生活和生产秩序的破坏,使百姓无法较快恢复生产,由此带来的逃难和饥荒也是不可忽视原因。

但是有研究显示,正常人甚至是较苗条的人,仅依靠水和维生素也可以存活几周时间,其中脂肪就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也就是说,在饥荒来临时,胖子有更大的存活几率,有可能会扛到下一次谷物的收获。胖的人在此时便更显出生存优势。

其实还有更深刻的影响,“近期的研究发现,个体间约40%~70%体重指数(BMI,常用于定义和评估肥胖)差异都被归因于遗传因素。”众所周知,基因是要遗传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那么长的战乱中,胖子基因相较于瘦子基因,更容易得到保存和流传,也就是说,在唐朝人中,胖子基因占得比例要远高于正常年代,人们更容易长胖,也更渴望长胖。

然而,为什么物质丰裕程度较之唐代更高的宋代人,没有“以胖为美”的观念呢?不能说宋代没有很多胖人,但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名仕书画中可以看出,清瘦才是主流,也没有那么奔放的服饰和形态。究其原因,宋朝时刻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风险下,百姓忧虑,充满危机意识。

“胖不胖”或许还真与心态有关,中国也有个成语——心宽体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百姓在经历的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民众心态乐观开放。

唐代人之所以会有“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或许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这也是其他朝代无法复制的原因。这里既有统治阶层独特示范作用,也有赖以产生的物质和心理条件,更有深层次的基因缘由,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审美取向。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曹操、刘备和孙权谁最会管理部下?曹操才是最适合当老板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看完整个三国历史,你会发现综合能力最强的还是曹操。刘备虽然以仁义著称但是少了曹操那份霸气和才华,孙权懂得忍让但野心不足。如果让你挑选一位最有前途的人跟着做事,可能大部分都会选择曹操,当然我们这里还是说做事的能力,曹操性格暴虐也是他最大的缺点。所以说曹操当老板进本也就不用担心这个公司会没业务可做了

  • 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推行吃猪肉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猪肉小编相信很多人知道的,猪肉可以说是现在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而且,猪肉加工成的美食也是受到不少人的欢迎,俗话说的好,猪身上全都是宝,不管是猪的什么地方,都可以加工成美食,端上人们的餐桌。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吃猪肉的吗?吃猪肉有可以追溯的事件吗?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 目不识丁却能成为三国大将,他们两位是如何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年代,目不识丁似乎就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大字不识如何读书学习?不学习怎么会懂得排兵布阵或者治理国家?没有能力,就没有人愿意招揽,虽然本身没有才华,谈不上怀才不遇,可是这种不被任命的感觉,人们当然会觉得不甘心。那么,今天就来看看两个从目不识丁成长为一代大将的人物的故事吧。三国时期是

  • 诸葛亮为什么叫诸葛村夫?诸葛亮出山以前是做什么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虽然年少成名,但是到了27岁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当官。那之前诸葛亮都是在干嘛呢?其实27岁正值一个最好的年纪,小一点显得青涩不稳重,大一点又太大了,刘表就曾多次请诸葛亮出山但是都没答应,诸葛亮隐居也是另有目的。这隐居的日子里诸葛亮就是一名全职农民了,除了学习就是种地,所以对农耕也是有自己的见

  • 秦在灭六国的时候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秦朝灭六国这件事情也还是真的是很有话说的,因为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做得不简单,更多的时候其实还是有好处的,最近很多网友也说了,再灭六国这件事情上,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真的是路途遥远啊,举步维艰啊,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秦在灭六国的时候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这个问题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盘点历史上有那些惊人的五大巧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历史上惊人的巧合这件事情其实还真的是非常的值得大家去探索探索和述说的,因为有的巧合看起来也实在是很有意思让人觉得十分的尴尬有趣啊,那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述说述说在历史上有那些惊人的巧合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特例四大美女都有两个合法的丈夫。西施有夫差和范蠡。王昭君有呼韩邪单于父子(要嫁给孙子的

  • 罗贯中为什么要丑化蒋干?正史里的蒋干真这么蠢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罗贯中好像并不喜欢蒋干,所以让蒋干每次出场都是最糗的那位。实际上蒋干是一位非常能言善道的名士,而且还是当时有名的辩论家,一个辩论家的口才怎么会差呢?所以想要了解真实的蒋干还是需要看看正史才能定夺,曹操把蒋干当游说者肯定是相信蒋干的能力,曹操可不会让自己的人跑到东

  • 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枪这个东西啊,其实大家仔细的回忆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一般的话都是用木头做的柄,这样的话如果用得久了小编觉得应该是会断的,那么古人为什么不选择用刚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揭秘看看了!看演义小说,那里面的武将也跟小兵一样用木头杆子的长矛,而且动不

  • 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队实力最强?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古时候总是战火连连,其实,打仗最苦的还是老百姓了,但是,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一直打仗呢?原因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了争夺地盘,为自己的国家留更多的利益。让国家更加的强大,那么,打仗也是要有相应的军队的,中国古代史上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军队,军队也是有强有弱的。军队有强有弱,军队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

  • "吃豆腐"和"吃醋"都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汉语词语中,有很多是具有引申意义的词,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意思,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用的会是它的深层含义。这里就来说两个与吃有关的词,一个是吃豆腐,一个是吃醋。表面上看就是普通的吃,但我们都知道,它们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那么,这两个词分别有着怎样有趣的来历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产生了很多词语,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