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么“讲礼”?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么“讲礼”?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1/13 5:53:17

说到春节时期有的人感觉就是这个事情好像是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斗嘴,也就是百家争鸣的感觉,反正小编是这个感觉了,但是大家也许会发现了,在春秋时期不仅仅是人对人,就是站在双方都非常的讲礼数,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春秋时期的战争非常讲“礼”。

发起战争的时间要讲“礼”。不能违背天时,不能在农忙的时候用兵使人民受害;不能在酷暑和寒冬打仗,以免使百姓疲惫;也不能趁敌国有丧事和灾害的时候攻击。中国最早的战争编年史《左转》记载,楚国攻伐陈国,正遇陈国陈成公的丧事,遂“闻丧乃止”;晋国入侵齐国,遇到齐灵公的丧事,遂“闻丧而还”。

行军途中也要讲“礼”。进入敌国境内,不能破坏宗庙、田地,不能破坏公共建筑、城墙和房屋,不能砍伐树木,不能拿取六畜、禾黍、器械。

作战时也要讲“礼”。不能伤及幼儿和头发斑白的老人;遇见强壮的人,他本人不抵抗的不能当作敌人。

战结束后,敌人如果受伤,应该把医药送去。

打仗要讲究“师出有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双方要约定好时间、地点,两军相对,各居一面,鸣鼓而战,双方都摆好阵势后才擂鼓进攻。

公元前645年的韩原之战,晋侯使人请战,秦国国君要求晋国尽快摆好阵势后开战。

公元前638年著名的泓之战,宋襄公执意要等到敌军过河后才开战,以致贻误战机而兵败。战国初期的兵书《司马法》中记载,即使在两军相接,兵刃相见的厮杀过程中也是很讲究礼的。

纵览先秦史,春秋时期以礼治军、以礼治兵的社会历史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当时统治者推行“以礼治国”。

春秋时期虽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但流风遗韵尚存。上三代的夏、商、西周,统治者推行“君权神授”,对神权、宗祖的崇拜和祭祀,不仅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和凝聚部族的作用,而且神权和权的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这就促使最初祭祀时事鬼神的“礼”逐渐演绎成衡量一切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以礼治军,以礼治兵即是这一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春秋时期承袭上三代遗风,故尊礼、重信、轻诈和“先礼后兵”等仍是春秋时期战争的重要特点。

二是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奴隶主的“贵族战争”。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一书中将春秋时期称为“贵族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遵守信义。如:春秋时期贵族之间打仗很讲战争规范: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斑白的老人,不能落井下石,不能趁人之危,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实施偷袭。

二是珍视荣誉。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争中阵亡。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竟是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正冠而死。

三是崇尚勇敢。春秋时期的贵族特别崇尚武力。贵族男子以当兵为职业,军事训练是以礼、乐、射、御为主的“六艺”。楚庄王继位六年无战事,竟然认为是自己的重大失职。

“贵族文化”背景下的战争正如学者钱穆所言,称为“贵族战争”。当时作战主要是车战,战车不仅是战争的工具,也是维护奴隶主等级制的工具,它是奴隶主身份、权利的象征。

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双方布阵,堂堂正正交锋以一战决胜负,最多在一日之内解决战斗的贵族式战争。“先礼后兵”的战争礼是贯穿始终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是争霸的战争,不像战国时期的战争有灭国的目的。

春秋时期是贵族文化为主体,礼将崩而未崩,乐已坏而尚存,亦即“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参考文献:

1.何平立,《以礼治军:先秦奴隶制军事文化钩沉》,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韩再峰,黄儒敏,《论春秋战国的战争观念》,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12月。

3.林校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和政治控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杨坚是如何用小人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隋朝,除了那个劳民伤财的隋炀帝,也还有与他相反的隋文帝杨坚。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杨坚是否有做得不当之处,只来看看他的用人之道,准确地说,是用“小人”之道。很多人可能以为小人是没有办法能用的,实则不然,杨坚对待小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心得,那么,他的办法有是什么呢?周宣帝

  • 丘处机为什么会得到成吉思汗的召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丘处机,你一定会想到金庸笔下那个全真道士丘处机,以及其他一系列有关的人物,比如王重阳、全真七子、郭靖杨康等。但是,千万不要以为那是金庸先生虚构出来的,历史上真的有丘处机这个人,而且的确是全真教的掌教,同时也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等,是那个年代极其受人尊敬的道士。而且,还曾经接受过成吉思汗的召见

  • 古代的大刀后面带有一些铁环,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好汉使用的大刀的刀背上面,带有一串的铁环,但是却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有了铁环,就不能用刀鞘,因为会装不进去,而且,用的部分也是刀刃,与刀背也没什么关系。那么,既然不方便又没有用处,为什么还要装上铁环?铁环究竟有没有用,又有着什么作用呢?相信大家在很多影视剧中都看过这样的场景

  • 古人的夏天为什么还会有冰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一直都说,古人的智慧是很多身处现代社会的人学不来的,就比如,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想要乘凉,现代人会选择喝冰镇的水、吹空调等方式,但是古代,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却依然有冰块可以使用,虽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但是不得不说,他们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拥有冰块,也是十分厉害了。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有冰块呢?

  • 阿房宫和圆明园,有必要重建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中国历史上有两座辉煌一时,最终却被付诸一炬的有名的皇室建筑,一座是秦国时期的阿房宫,另一座就是清朝时期的圆明园。这两处可以说,都是集合了当时最顶尖的建筑艺术和审美风格,对于研究当时代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的意义。虽然已经被烧毁,不复往昔的耀眼,但是关于有没有必要重建,分成了两种阵营。那么,究竟有没

  • 袁绍为什么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和曹操的最大区别就在这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袁绍曾经是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但是却在一夜之间倒下成了曹操上位的一块阶梯。伐董成功后袁绍原本最有机会继续担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但是袁绍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袁绍就是用这个理由讨伐董卓的。从另一方面将袁绍也缺乏该有的野心,不然可能也不会三分天下,而是袁绍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可能袁绍和曹操的最大区别就是在

  • 姜维北伐时为什么不用八卦阵?八卦阵实战中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发明的八卦阵算是他的一大杀器,其实诸葛亮北伐时蜀国和魏国的实力差距还是挺大的,但是诸葛亮总能从中获得一些小胜,就是八卦阵在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诸葛亮死后有把八卦阵的用法交给姜维,姜维为什么却不用了呢?其实说到两人北伐的战绩,姜维胜的还要更多一些,难道是姜维觉得八卦阵在实战中根本就无处施展么

  • 孙权为什么是三国里最没存在感的皇帝?孙权可能是刘曹中情商最高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演义里很多篇章都是在描写蜀国和魏国,吴国显得有点孤寂,而孙权的存在感可能也是最低的。但是在正史三国志里,记载吴国和魏国的历史消息是最多的,因为当时蜀国实在太弱了。其实东吴并不是孙权打下来的,而是他哥哥孙策的成果,但是孙策英年早逝只能把位置交给孙权,所以孙权实际上功劳还不如很多大臣,但东吴竟然是三

  • 古代使用的兵器到底有多重?青龙偃月刀真的有82斤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打仗因为防具和武器就是铁铸的,所以全穿在身上是非常重的,所以战斗中不可能很灵活。特别是兵器动不动就将近100斤的重量,难道古代真用这么重的武器么?其实还真有可能,因为古代的计量和现代是有区别的,现代的一斤会更重一些,而且像三国时期铸造的技术也还不是很好,又要锋利还要坚固那就只能牺牲重量了。无论哪

  • 三国最著名的五个坐骑分别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每位大将都会配一个非常厉害的坐骑,当然在小说里可能会夸大一些,但是不同的马能力肯定也有高低之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三国里最著名的五个坐骑分别是什么。赤兔应该算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毕竟当时赤兔换过四个主人,而且也都是非常显赫的大人物。古代行军非常依赖好马,有时候能快人一步就决定整个战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