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携民渡江真正目的是什么?刘备真的“仁义”么?

刘备携民渡江真正目的是什么?刘备真的“仁义”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6/6 1:23:01

刘备能够服众就是靠自己的一颗仁义之心,不管是对自己的部下还是百姓都是如此。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就非常有名,百姓怕曹操大军屠城,所以宁愿跟着刘备活命,而刘备也是不忍心这些百姓。可能当时刘备心里也在打着小算盘,到底是带这些人还是不带,肯定也是权衡后才做出的决定。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刘备的“仁义”也是有前提和条件的。

关于曹操南征荆州时,有多达十万的荆州官员和百姓拖家带口跟随刘备逃窜的事情,至今有很多朋友都不解,不但质疑荆州百姓的愚蠢做法,认为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逃窜,荆州百姓仍旧可以过着自己的平凡小日子,没理由要跟着刘备浪迹天涯的啊?同时更是质疑刘备的动机,说刘备是把这些人当挡箭牌了。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刘备在南逃过程中存在的几点疑问,疑问解决了,真相也就出来了。

一来,刘备的驻扎地为何从新野后撤到了樊城?二来,刘琮为何不告诉刘备,他投降曹操了?三来,刘备到底和刘琮说了什么,吓得他竟然都站不起来?四来,为何之前跟随刘琮的官员,后来都要跟着刘备跑?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

我们知道,刘备从袁绍那逃到荆州刘表处以后,曹操并没有放过他,而刘表也预感到曹操南征是早晚的事,于是就派刘备屯驻新野,成为抵抗曹操的第一线。曹操在彻底解决了北方问题之后,遂决定开始南征,派大将夏侯惇于禁征讨新野的刘备,结果大败。

对此,刘表很是欣慰,准许刘备屯驻沔水北岸的重镇樊城,也就是说,在新野和襄阳之间建立了一定的防御纵深。但随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曹操震怒于夏侯惇的大败,率大军亲征来了。恰在此时,刘表死了,留下了三大矛盾:刘琦和刘琮的矛盾、荆州蔡氏等大族和刘备的矛盾、战还是降的矛盾。

接着来看第二点。由于刘备是个抗曹死硬派分子,所以在刘表一死之后,立马就和荆州土著势力的理念发生了矛盾,荆州立马分裂为了两大势力,即刘琮派和刘备、刘琦派。刘琦因为立嗣之争,只能是倒向刘备,诸葛亮出于布局的想法,建议他出镇江夏。这也就是刘琮为何不告诉刘备,他已投降了曹操。

再看第三点,刘备路过襄阳时,和城楼上的刘琮到底说了什么,吓得对方半死?

我们来大胆猜测下,刘备说:“你是汉室宗亲,就连汉献帝都被曹操折磨得生不如死,你投降他能有啥好果子吃?”此话一出,刘琮想必定然肝胆俱裂,蔡瑁等人在一旁奸笑不语。

最后看第四点,刘琮身边的官员为何要跟着刘备跑?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刘琮投降曹操的事。

蔡氏等大族策划投降曹操,就连一水之隔的樊城刘备都不知道,这就意味着,不但迎立刘琮是秘密策划的,投降曹操这么大的事情也是一样,只有荆州大族的几个核心人物才知晓。这样一来,我们就好理解为何大批中下层官员,会蜂拥出城逃窜了。

因为大批中下层官员,很多都是流亡北士,他们很多都来自兖州、徐州、豫州等地,曹操在以上三州大肆屠杀名士和屠城的壮举,大家可都是清楚的很。

所以,刘备携民渡江的历史真相就是,根本不存在这件事。怎么说?

刘表死时,蔡氏等大族封锁消息,立刘琮为荆州牧后,拒绝刘备和刘琦前来襄阳吊唁。曹操大军到达宛城后,蔡氏等大族力劝刘琮降曹,刘琮被迫同意,希望曹操出兵打败,至少是打跑刘备,好断了荆州抗曹势力的念想,然后无障碍降曹,并希望曹操在拿下刘备之前,暂时不要公开自己已投降的消息。

曹操对此欣然同意,但消息还是在小范围内泄漏了,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为伊籍。此人是荆州上层核心人物之一,且私下早就向刘备表达了依附的想法。

刘备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为防止腹背受敌,只好放弃樊城,一路向南。樊城的百姓是不需要逃跑的,因为刘备这个抗曹顽固分子已经走了。也就是说,刘备从樊城出发的时候,除了高层家属之外,就是部队,并没有多少樊城百姓跟随。

在途径襄阳的时候,刘备对刘琮说的那番话,普通的荆州官员仍旧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还以为他是羞愧于夺了大哥刘琦的继承权。他们只知道,刘备放弃了在樊城的防御,那么襄阳也不好守了,既然刘备准备南逃,大家都知道江陵物资粮草充足,为何不随刘备一起,而要在襄阳等着曹操来屠城呢?

至此,我们终于民百,跟随刘备逃跑的群众,其实基本上都只是襄阳城的基层官员和百姓,而樊城的百姓根本就没必要跟着跑。既然如此,哪襄阳的群众也根本不需要渡过沔水,直接从陆地跑就是了,所以说,压根就不存在刘备携民渡江一说。

大批群众打开襄阳城门出逃时,正是刘备趁乱混进城,一举拿下襄阳的良机。

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诸葛亮建议拿下襄阳是十拿九稳的事,只需要张飞、赵云陈到三人带着愣头青刘封,控制住刘琮,墙头草蔡瑁根本就毫无办法,襄阳名将文聘更是羞愧的闭门不出。

可刘备认为,好端端的襄阳城下,突然发生两大刘姓火并,感情上实在太突兀了,转不过这个弯;而且大批襄阳百姓居然抛弃刘琮跟着自己,也极大地感动了他。可他根本不知道蔡瑁已经建议曹操急速追杀自己,所以在当徐庶建议急速南进确保江陵时,刘备完全不以为然,嘴里客气地说:“襄阳百姓既然追随我,我怎能忍心将他们抛下?”

徒留徐庶一声长叹。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帅的皇帝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帅哥这件事情现在还真的是谁不爱啊,但是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其实现在的帅哥以前的帅哥的定义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论了,我们要说的是如果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要去看最帅的皇帝的话,那这个皇帝到底是谁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十大中国历史上最帅的皇帝:第一名 西燕皇帝慕容冲第二

  • 三国时期是怎么对付外族侵略的?外族侵略时优先一致对外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中国的历史其实可以分成中原和草原,但是我们基本上学习的都是中原,很少接触草原上的历史。在古代,草原上的都是少数民族,时不时也会对中原进行侵略,不过从汉朝开始中原人都能牢牢掌握主动权,把外族限制起来。不过到了三国时期中原也已经大乱,那还要怎么对付外族的侵略呢?实际上当时三个国家都有专门抵抗外族的部队,

  • 三国从哪一年开始正式结束?晋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根据史书的记载,三国存在的时间是220年~280年,其实也就只有短短的60年时间。如果要说三国时期正式结束,肯定就是从吴国灭亡开始算,不过当时曹魏也已经被司马家给篡权。可能很多人以为曹魏才是最后灭亡的,实际上东吴才是最后一个,蜀国灭亡的后两年司马炎就登基称帝,建立了晋国然后才灭的吴,从此晋朝登上历史

  • 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放过刘邦?项羽不敢杀刘邦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项羽请刘邦参加鸿门宴原本就是为了试探刘邦,当场杀掉刘邦也是在计划之内的,但是最后为什么让刘邦给跑了呢?估计这次几次也成了项羽一生的遗憾,如果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也就没后面什么事了。不过结合当时的情形,相遇不动手也是有原因的,毕竟的身份摆在那里,请个人吃饭然后把他暗算了传出去也不好听,可能当时应该再

  • 南极为何为没有和北极一样成为各国争夺的领地?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地球的最北端和最难端想必也是有太多的秘密可言的,因为气候恶劣等原因这个地方也是少有人涉足啊,但是大家或许经常的发现了,那就是北极好像经常性的被大家所争夺了,但是南极就会少很多,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南极难道没有值钱的东西,或者说这个地方有其他秘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继俄罗斯宣布在北

  • 刘邦和刘秀治国有什么区别?刘秀称帝有杀开国功臣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西汉和东汉都是汉朝非常伟大的时代,虽然中间被王莽中断了几年,但还是依靠刘秀完成了汉朝的继承。作为两个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刘秀在治国理念上有什么区别呢?刘秀应该算是汉朝少有的明君,而且治国能力相当出色,东汉能快速回复生机,而且文学也达到了一定的顶峰这些都和刘秀分不开。最重要的是刘秀并没有像刘邦一样称

  • 韩信没死真的会造反么?韩信一生怎么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韩信算是刘邦消灭项羽的最大功臣,可能韩信就像是刘邦这边的项羽,勇猛无敌。但是等刘邦称帝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大扫除了,把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要除掉,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手上有兵权的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韩信是因为要叛变才导致被杀,韩信难道真的会造反么?现在我们也只能马后炮的来分析一下,韩信的一生有过辉煌

  • 六一儿童节到,还记自己小时候玩的玩具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昨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了20个小时候的玩的玩具,包括什么发条青蛙,什么悠悠球,什么四驱车,还有一些自己手工打造的玩具了,但是这些其实都还没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天小编将要继续为大家继续盘点小时候玩的那些玩具了!昨天给大家说了20个童年的玩具,分别是:发条青蛙,吸盘枪,印章,小粘手,洋画,弹珠东,南西

  • 三国时期的玄学是什么?何宴为什么会玄学?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还特别加入了一些玄学的东西,有些是和八卦有关,例如诸葛亮的八卦阵,其实八卦阵应该并没有什么实战作用,但是在演义里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何宴是玄学描写最多的人了,何宴是曹操的养子,之后帮助曹爽但是被司马懿兵变成功就给斩了,感觉何宴的玄学也并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那这个东西到底是什

  •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是什么意思?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典故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孔融也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只是孔融本人太过于真性情,很多事都不吐不快,这种直爽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当时人们都知道得罪谁也不要得罪曹操,孔融却偏要往这个火坑里跳。孔融在被下令斩杀之前想要曹操放了自己的家人,但是孔融的儿子这时候说了一句“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也是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