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唯一没有自身画像的皇帝朱允炆

历史上唯一没有自身画像的皇帝朱允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61 更新时间:2024/1/1 5:08:02

六百年前,一个年仅21岁的青年登上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的皇位,只4年后,他的亲四叔率兵攻入京城,随着皇宫中的熊熊烈火,他的生死成为千古之谜。在他在位的四年中,微微出现的一缕使这老大帝国具有人性的曙光也随着这千古之谜永远尘封在历史之中。

这个青年,就是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

中国是崇拜权力的国度,是推崇胜利者的国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几乎垄断了人们所有窥向历史的目光,明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能为人们所注意的,仅仅是他在失败后的不知所踪。但我要为他招魂,在几千年都将人性视为鄙履的中国,他的灵光一现,应该比那些他着无数尸骨走上权力顶峰的帝王们更具有光辉。

明朝16位皇帝,15位有自己的画像,而朱允炆独独没有。我想,他一定是柔弱的像一个书生的样子,即使穿上皇袍,也不具有帝王所应有的霸气,但他却可以让身边的大臣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忠诚。宁可被诛十族也不愿意背叛他,他脸上总带着的谦和的微笑为什么比屠刀更具有力量?

他是懂得尊重人的天子,这种品质注定了他无法成为成功的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虐之君,也许是青年是过于贫困与坎坷了吧,成为九五之尊后,他近乎于变态的治国方略,完全做到了视人如猪鹿,连一向尊贵的士大夫阶层也不得不将清高的从道不从君收到心底的最深处,去面对经常无端发生的杀戮以及对于人格尊严的无情打击,而朱允炆却与祖父完全相反,他应该对于祖父的做法是极为反感和难于理解的,还是在做皇太孙期间,便利用自己可以参与国政的机会,将祖父所制定的《名例律》改订了73条之多,处理刑狱时,不是凭借手中的权力臆断随便处置犯人,而是破天荒的以储君的身份使用察言观色的方法加上细密的分析,使得多起冤狱获免。面对生性多疑的祖父,他没有附和跟从,用自己的宽仁之心作着无声的反抗,朱元璋没有生气,没有说他大逆不道,反而大加赞赏,也许这位洪武皇帝也认为该用宽政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或是装饰自己的门面吧,但他会不会被自己孙儿的仁爱之心所感动呢?

当正式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已经不必再因为有祖父在位而战战兢兢了,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坚信自己可以“仁义化民”、“仁德治国”:修改刑律,使刑部统计的囚犯比洪武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下令免除拖欠租税,赈济灾荒;下诏优养老人,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给贫民……,种种新政整个于洪武年间翻了个个,朱元璋认为越不把人当人,统治才能持久,朱允炆却非要拿人当人,他祖父时农民呼出“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而在建文年间,却是“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时人谈论,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朱元璋对于文人的摧残与轻贱可谓空前,他认为文人读的书多,便会明白许多事情,会对自己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不那么认同,这是多么的不自信,他的孙儿已经没有他那作为僭主的惶恐和有着惶恐所产生出来的残暴,对于文人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忘记了祖父打击文官地位的良苦用心,完全的反其道而行之,提高文臣地位,尊师重道,对于身边的大臣言必称“先生”,并规定亲王对于自己的老师要以礼相待,谈话时,老师不必称臣,只称姓名。对于历代皇帝纳谏的传统,也保持的非常真切,他要求臣下直言,并不是装装样子,自己因病视朝稍晚,被监察御使尹昌隆上表规劝,内官说应该解释,而他却言:“不可,这样的直言很难听到,我如辨别,人家就不好说话了。 ”在皇权至高无上的中国,对于大臣如此尊重,实在是难能可贵,可以说他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大臣而故作姿态,即使这样,用人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纵观二十四史,这样的皇帝少之又少,只是一个登上皇位而没有丧失人性的人,毋庸置疑的。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说,朱元璋对待人才“一不当则斥,一得罪则诛。盖霜雪之用多,而摧残之意亦甚不少。建文继之,专一照以阳春”。

在洪武年间饱受摧残,生命尊严受不到丝毫保证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建文帝的感情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人天生愿意做奴才,饱读诗书的文人更无法忍受自己被奴隶的对待,“士为知己者死”,对于文人来说,皇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学问,这是最大的知己,因此,当朱棣的靖难之师攻入南京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用自己生命向建文帝做了最好的报答: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全家被戮而昂然不屈;陈迪口中塞入了儿子被炒熟的鼻舌,吐出后仍骂不绝口;铁铉耳鼻被割,又被寸后投入油锅,却始终不向朱棣下跪……,在“瓜蔓抄”的大屠杀下,数万文人与他们的家人为建文帝殉葬,而大多数只要向朱棣表示效忠便可以保住身家性命甚至荣华富贵,但他们宁愿极其惨烈的为一个失败的皇帝去死,而不去良臣择主而侍,他们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明朝灭亡时为大明王朝殉节的忠臣,这是不能用简单的愚忠来看待的,他们在生存还是死亡之间选择时,心里都会明白,与朱元璋性格相同的朱棣根本不会拿他们当人看待的。

永乐皇帝打败了建文帝,是叔叔打败了侄子,暴虐打败了仁慈,残酷打败了善良,更是兽性对于人性的胜利,中国历史上已经上演了很多次了,从此,明朝坐稳了中国最为专制黑暗朝代的交椅,在以后的皇帝眼里,大臣只是奴才、工具,根本不具有做人的资格,有骨气的大臣还有,却都已经是奴性入骨的骨气,建文帝的大臣为人性而死,以后的大臣大多为奴性而死。

建文帝年间的史实,明朝的官修史书从未明确记载,明帝的世系中,他也一直没有正式的地位,他的事迹大多存于民间传说与野记杂闻。直到清朝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才给他上了谥号,为“恭闵惠皇帝”,一个具有人性的皇帝数百年后才为一个最为变态嗜杀的皇帝所承认,这应该是历史上一个大玩笑了吧。

标签: 文人大臣祖父皇帝自己对于建文没有

更多文章

  • 薛宝钗的妹妹是谁 揭秘王熙凤薛宝钗之间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宝玉,时候,自己,但是,宝钗,妹妹,丫鬟,故事

    薛宝钗的妹妹在这里指的就是薛宝琴,她也是出自皇商家族,也就是薛姨妈的侄女,因为小的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出门走过了很多地方,所以见识不凡,性格也是非常的豪爽大方,而且多才多艺,才能皆在薛宝钗之上,而且长得非常美艳。薛宝钗的妹妹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一出场,走的就是艳压群芳的路线,试想一下,美貌无比

  • 刘邦当时为什么杀韩信、张良还有萧何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自己,萧何,功臣,刘邦,成为,韩信,造反,张良

    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高处不胜寒,刘邦也不例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时已经年逾五十,老年的刘邦变得爱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当年一同南征北战的功臣将领们,尤其是不放心异姓的诸侯,于是有众多功将纷纷被刘邦杀害。刘邦上位后,便开始杀害项羽旧部归降于他的将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牺牲的功臣。第二年,韩信被小

  • 薛宝钗原型是谁 参加选秀的薛宝钗为何会落选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宝玉,时候,因为,宝钗,这个,说法,原型,但是

    薛宝钗是小说中重要的角色,因为备选而进入贾府,凭借着自身的手腕在大观园受到了众人的欣赏好评,最后顶替黛玉嫁给了宝玉,但是因为自身和宝玉并无感情,宝玉又一心想着林妹妹,最终选择出家,而薛宝钗却只能一个人孤独的过完一生。作者笔下的薛宝钗是个典型的淑女,也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标杆,那么薛宝钗原型是谁?有没有薛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哪本书更贴近真实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余年,三国演义,诸葛亮,三国志,所以,人物,真实,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赋,说明周瑜的儒雅气质与广博修养。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分析比较。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

  • 武媚娘与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没有爱情?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没有,武则天,一个,历史,李世民,爱情,因为,所以

    话说,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称皇的女帝,但是她也曾经当过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小老婆,那么,她和李世民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当然,这就得小孩没有娘,说来话长了。回首武则天刚进宫的时候,她还很小,按照如今的法律,她还是属于未成年呢,所以,尽管一日夫妻百日恩,但少不更事的她,能够产生对李世民的真正感情

  • 皇帝婚前性教育:谁是他们第一个性体验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氏,宫女,以后,皇帝,太后,女人,太子,宫中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太子的时候,13岁时结婚。在司马衷结婚之前,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后宫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

  • 皇家性启蒙:宫妇手把手地教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做爱,皇帝,各种,武则天,启蒙,欢喜,皇家,男女

    古代皇子们一般在14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进行性启蒙了。除了宫妇手把手教外,皇家对皇子进行性教育还有什么招儿?这里就来再补充一下这点。过去,男人在新婚大喜入洞房后,也有三样美事儿:一是看春意,就是古人常说的春宫图、春画;再者读淫书,这里的淫书是一种读书人家常备的性启蒙读物;第三是听淫声,即所谓新娘子做

  • 清末老太监披露宫中房事细节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有些,可能,宠幸,皇帝,太监,女性,宫中,一个

    敬事房里担任职务的太监,是专管皇帝房事问题的。每天在皇帝晚餐前后就托着一个盘,跪着呈到皇帝面前,盘中尽是象牙做成的签牌,每一根签头上,有些是黄色,有些是红色,有些是蓝色,这些颜色是表示后、妃、贵人的等级,上面还有黑字,写明许许多多名字,皇帝就拣出一根签,太监就唯唯而退。皇帝当晚要宠幸的一个女性,就是

  • 死去的皇后托梦给道光帝说地宫渗水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宝华,这个,渗水,地宫,皇后,自己,之后,道光

    道光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在陵寝竣工一个多月后,道光帝就把早自己而去的原配妻子——孝穆皇后,葬入到了东陵宝华峪的陵寝地宫中。然而,一年之后,道光帝却突然下令废掉了这个刚刚投入使用仅一年、且花费了数百万两白银的皇陵。原因则是——地宫中有渗水!至于道光帝是如何知道地宫中有渗水的,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一天

  • 史料记载真实的梁山好汉并不是108个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六,提及,越来越,没有,改成,好汉,宋江,写成

    梁山泊108条好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形象,然而,最早资料所记载的,与小说所描述的,有很大区别。最早有关记载宋江的材料《大宋宣和遗事》只说有36条好汉(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他们就是:宋江、吴加亮、李进义、杨志、李海、史进、公孙胜、张顺、秦明、阮小七、阮小五、阮进、关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