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之中蜀汉为何会最先灭亡

三国之中蜀汉为何会最先灭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8 更新时间:2023/12/10 7:53:43

看三国演义,总认为蜀汉最厉害。你看五虎上将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诸葛亮神机妙算,又有庞统法正等人献计,魏延等人效力,天下百姓对刘皇叔如此信任,那么为何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其一,五虎大将除赵云之外,大部分已经死翘翘,而且关羽的大意失街亭让蜀汉失掉了相互依靠的力量。而且关羽是蜀汉最会带兵的人,关羽死去,张飞被部下杀害,让刘备非常痛心。黄忠马超的相继亡故,让刘备失掉了进军中原的锐气,只有意气用事打下东吴,讨回荆州,才是蜀汉皇帝的心愿。格局小了,自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再加上夷陵之败,让刘备元气大伤,因此即使诸葛亮善于运筹,也孤木难支,让人无限感慨。

其二,蜀汉内部矛盾重重,并不稳定,蜀汉刘备父子也不是得到所有益州人的拥护。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着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诸葛亮和李严在争夺领导权的时候,拿下了李严削弱了当地人的势力,这也让蜀汉内部不团结。

其三,蜀汉内部内讧。大将魏延和杨仪的火拼,削弱了蜀汉的实力。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两个人内讧最终让刘禅自顾不暇。

其四,蜀汉人才匮乏。曹魏地方大,人就多,人才就多,蜀汉后期人才凋敝,后起之秀就一姜维罢了。孙吴也一样,周瑜,鲁肃,陆逊,吕蒙接连早逝,后期也就一陆抗。反观曹魏,郝昭、邓艾、钟会、羊祜、郭淮、杜预、王双,再加上司马一家与老将张合,人才济济。有人才就有实力,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再加上诸葛亮穷兵黩武,姜维遵从诸葛亮的策略,自然蜀汉最先灭亡。

其五,蜀汉的投降派。名臣谯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却说败兵回到益州,报刘璋。璋大惊,闭门不出。人报城北马超救兵到,刘璋方敢登城望之。见马超、马岱立于城下,大叫:“请刘季玉答话。”刘璋在城上问之。超在马上以鞭指曰:“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今已归降刘皇叔。公可纳士拜降,免致生灵受苦。如或执迷,吾先攻城矣”刘璋惊得面如土色,气倒于城上。众官救醒。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一年:奈何便降?”刘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忽一人进曰:“主公之言,正合天意。”视之,乃巴西西充国人也,姓谯名周,字允南。此人素晓天文。璋问之,周曰:“某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况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先主来。此乃预兆。不可逆天道。”黄权、刘巴闻言皆大怒,欲斩之。刘璋挡住。忽报:“蜀郡太守许靖,逾城出降矣。”刘璋大哭归府。(第65回)后来也是此人劝刘禅投降。却说后主在成都,闻邓艾取了绵竹,诸葛瞻父子已亡,大惊,急召文武商议。近臣奏曰:“城外百姓,扶老携幼,哭声大震,各逃生命。”后主惊惶无措。忽哨马报到,说魏兵将近城下。多官议曰:“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早弃成都,奔南中七郡。其地险峻,可以自守,就借蛮兵,再来克复未迟。”光禄大夫谯周曰:不可。南蛮久反之人,平昔无惠;今若投之,必遭大祸。”多官又奏曰:“蜀、吴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周又谏曰:“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臣料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若称臣于吴,是一辱也;若吴被魏所吞,陛下再称臣于魏,是两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吴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

其六,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唇亡齿寒,可惜东吴忽视了北方势力的强大。没有大的格局,自然最后丢掉了机会。

不管怎样,蜀汉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和蜀汉内部没有人才有关,至于小说里把蜀汉武将神话诸葛神话,那都是骗人的把戏。蜀汉灭亡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历史上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内部矛盾重重,自然最后走向灭亡。

标签: 刘备东吴蜀汉自然诸葛亮内部百姓投降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为什么选择醇亲王的儿子当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自己,儿子,太后,历史,还是,同治,亲王,慈禧

    同治帝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因病不治而英年早逝。大家知道,同治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的唯一一个儿子。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慈禧太后,原本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但是,她却仰仗着自己的权威,再次决定了皇位的继承人。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光绪皇帝童年时期 经过深思熟虑,慈禧太后最终选择了醇

  • 慈禧太后西逃时被骂了三回却不生气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太太,铜钱,可以,慈禧,太后,陕西,这个,京城

    1900年8月14日,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终于遇到了一个更狠的对手,八国联军张牙舞爪地杀到了京城外面的八里桥。八里桥距离京城只有八里路,可以说,转眼之间,就可以攻打到京城。慈禧太后也急了,要和京城共存亡,可是她跳金水河,准备和河底的龙王爷谈心的时候,却被端亲王载漪等人给拦住了。经过一番“留得青山在,不

  • 唐玄宗曾派一个太监去平定叛乱!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南,平定,中国,越南,唐玄宗,军事,太监,叛乱

    越南在五代十国以前都属于中国的领土,968年正式脱离中国独立建国,但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直到清朝末年,才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即使是作为中国领土期间,越南当地人也曾经多次叛乱,意图脱离中央政府独立。东汉末年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

  • 她杀死十几位至亲骨肉只为登上皇帝宝座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太宗,两个,皇帝,高宗,武则天,皇后,女儿

    说起武则天,她漂亮,有野心,工于心计,醉心权势,胸怀机谋,信奉佛教,荒淫奢靡……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她的残忍无情。为了争权夺利,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她可以将爱情、亲情等全都抛诸脑后。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武则天属于那种早熟的女孩,年方14岁便已开启“花解语、玉生香”之女性情怀。就在这

  • 义和团最大悲剧:慈禧利用完之后就被无情抛弃绞杀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大臣,利用,一个,光绪,之后,慈禧,改革

    清军战败,八国联军血洗北京。慈禧逃跑后,马上下了一个命令,把一切问题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叫官军和洋人联合起来一起绞杀义和团。这是义和团的悲剧,民众被慈禧为代表的一个最腐朽的势力所利用,利用完了之后,又被无情的抛弃绞杀。那些支持慈禧的顽固派大臣,有很多也被杀了,还有被流放的。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

  • 揭秘——慈禧的厕纸是怎么制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一般,慈禧,皇帝,就是,手纸,不一,如厕

    慈禧太后用的卫生纸是将一大张白棉纸,按需求裁好后,用水将纸喷得发又潮又蔫,然后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使原来带毛发涩的纸变得光滑平整,叠好备用。这种卫生纸对太后来说,不一定是如厕用,也是她的经期用纸。皇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的什么物件都应是不同凡响,有异于常人的。就拿不太雅的如厕用的手纸来说吧,皇

  • 这些故事让英雄岳飞走下神坛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朝廷,记载,已经,手下,后来,说明,此后,不是

    宋代文人笔下关于岳飞的记载很多,其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代抗金名将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缘于认知水平和时代局限,有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但亦无损岳武穆英名,管中窥豹,走下神坛的岳飞也有平常人的一面,其血肉丰满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才是英雄和普罗大众零距离的接触,或许这样的岳飞才更加真实

  • 古代名妓是怎样脱颖而出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风尘,她们,女子,妓女,出现,妓院,时期

    在我国古代,“妓女”这一角色出现的很早。从殷商时期的“巫娼”,经过春秋时期出现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妓院——官妓,到了唐宋时期,“妓院”的发展达到鼎盛,俨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妓院文化。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载入史册的“妓院文化名人”,如风流才媛的名妓诗人薛涛,才貌双全的传奇名妓李师师等。到了

  • 古代云游四海的大侠从哪里来钱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银子,他们,武功,而且,云游,自己,四海,大侠

    我们看古装武侠小说、电视剧里面,大侠们都喜欢云游四海,到处逛逛,其实,在古时候,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是很有限的,生活半径也不大,有些人甚至是足不出户,能够云游四海的人真是少得可怜。古时候和现在一样,云游四海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我想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你得有闲而且有心;其次,你得有钱;第三,你

  • 乾隆12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爷爷康熙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来,牡丹,孙子,历史,圆明园,雍正,乾隆,康熙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的皇帝们,在圆明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