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呢?

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在斯大林去世后,为何未接班反而被处决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4/1/26 17:24:03

斯大林去世之前,苏联的二号人物不是斯大林的“藏獒”贝利亚,而是斯大林的“管家”马林科夫。马林科夫在1948年都被斯大林列为接班人了,他当时的职务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俗称苏联务副总理),而贝利亚当时的职务比马林科夫少了个“常务”二字。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让贝利亚提名让谁做他们的老大,贝利亚当即高呼马林科夫。贝利亚的支持不过是顺水人情,马林科夫成为苏联总理后,贝利亚的副总理也加上了“常务”二字,成为了苏联的第二号人物。马林科夫还投桃报,将苏联的国家安全部并入苏联的内务部。

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内务部正是贝利亚的地盘,苏联的内务部也叫契卡,就是后来的克格勃。贝利亚就是苏联的锦衣卫指挥使或者是厂公,是斯大林的“藏獒”,人见人怕,存在感极强,所以才有贝利亚就是苏联二号人物的错觉。您可以勉强说他是斯大林时期,实际的二号人物,但不能说他是二号人物,直到斯大林死后,他才成为苏联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当时贝利亚很强大,苏联的一号人物是他老弟,他又有苏联国家安全部的加持,不说问鼎大位,至少得以善终没什么问题吧。谁能想到,斯大林去世(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114天后的贝利亚就进了大牢,在平安夜的前一天就危险了枪决了!

贝利亚把俩加四个二的一手好牌,打成了四带二大败的“烂牌”,究其原因,也不能简单用太傻了来形容,但的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人不设防,以后就会倒霉,而贝利亚曾经害人,后来自断臂膀,那就不要怪别人抓住机会,痛下杀手,从而斩草除根了。说什么别人担心贝利亚是斯大林第二,他要真的是斯大林第二,不要说赫鲁晓夫没有机会,就是马林科夫也要败在他的手上。

人见人恨的贝利亚,其实有点冤。

贝利亚论关系,贝利亚可比马林科夫跟斯大林关系好多了。斯大林是贝利亚的老领导,贝利亚对斯大林可以称得上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绝对服从,绝对忠诚;斯大林是贝利亚的老大哥,贝利亚生于1899年,比斯大林小21岁,贝利亚就是叫斯大林大叔也没病,更多时候,是把他斯大林当作慈父的;斯大林是贝利亚的老乡,老乡见老乡,眼泪泪汪,乡土情怀哪里都有,他和斯大林都是来自格鲁吉亚。我们都知道贝利亚就是斯大林的一条狗,有趣的是高加索犬正是藏獒的后裔,所以福垊前边说贝利亚是斯大林的藏獒。

斯大林在争权夺利中,贝利亚也是出了大力的,但贝利亚并没有他的前任像亚戈达、叶若夫那么凶残和血,但依然落下了其前任的下场。有道是,世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如果说亚戈达、叶若夫对苏联一些精英官员侧重于简单粗暴的肉体消灭的话,那么贝利亚则侧重对他们的监控和折磨,让他们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应该说,在这方面马林科夫也是出了很大力的,正是他出主意并执行了建立详实的官员和精英档案。

不过,人家马林科夫是“功人”,而且后来消除自己作恶的证据。而贝利亚就处在那个位置上,是直接出力的,人们都怕他,也都恨他,怕的心惊胆战,恨得咬牙切齿。斯大林活着的时候,没谁敢X么他。斯大林死后,他除了承担他自己所做的恶外,也要替斯大林受过。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消息说斯大林之死,还跟贝利亚有关系。这贝利亚不是作死嘛!

自断臂膀回头的不是岸,而是不归路。

贝利亚如日中天的权势来自于斯大林,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人们像神一样对待他;斯大林死后,人们就会让他变成鬼!如果说贝利亚在斯大林之死做了手脚是作死的话,那么其后来的一系列动作,让他的对手都能乐翻天。福垊不知道,他这一系列动作,是良心发现的补救,还是知道自己作恶太多,好好补救赢得民心,然后进可得天下,退能得善终呢?不管贝利亚的动机是什么?回头不是岸而是断头台!贝利亚成为苏联常务副总理后,又得到了马林科夫的给他国家安全部的加持,他本应一方面强化自己的实力,一方面又谦虚。

贝利亚老年他一方面否定了斯大林(马林科夫支持),一方面又对国内外宽大为怀。诸如平反冤案、释放囚犯、提升加盟共和国的权力、改善对外关系。他这个行为,反而让马林科夫有些畏惧,他这样是不是获取民心,跟自己一争高下呢?可很快,马林科夫发现,贝利亚的改革就从自己下手了。贝利亚将内务部下的“三产”移交给经济部门;把古拉格(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拱手让给了司法单位。他这种行为很有点像负荆请罪,反而成为了孤家寡人,因为内务部的人也因为利益损失而不支持他。马林科夫也就抛弃了贝利亚,没有牙齿的贝利亚很快成为牺牲品。您知道吗?正是这个牺牲品,他主持研制了苏联的核武器。

反对核武器的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等人搞掉贝利亚后,赫鲁晓夫很快就取代了马林科夫,比较幸运的是马林科夫得到了善终,而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最终也落和马林科夫一样的结局。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坚决支持斯大林,成为了斯大林第二。

标签: 贝利亚苏联

更多文章

  • 其实,没几个人能拍好鹿鼎记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鹿鼎记

    在脱轨的时代里重回正轨如果说这周哪部剧被骂的最惨,那无疑是张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记》从特别随意的服化道到张一山的猴式惊悚表演,这部剧集的槽点让人多得下不去嘴。甚至在其衬托下,黄晓明那版原本已经被判定失败的作品也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已经有诸多媒体连篇累牍地批判新《鹿鼎记》,所以本文并不打算继续吐槽张

  • 欧洲人古代也“坐月子”,是现代医学消灭了这种风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坐月子

    闭门不出长期卧床、关紧门窗防止吹风、戴帽裹巾厚衣厚被、不能洗头洗澡乃至刷牙、不许喝凉水吃冷饮乃至所谓“凉性”水果……这些都是当代“中国式坐月子”的核心禁忌。据说,如果不按照这些要求去做,产妇必然落下使

  • 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酷刑?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酷刑

    古代的暴刑有很多,从商纣王时期开始,各种各样的暴刑酷刑在历史上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我们国家,从全世界的历史资料上可以看到,各种暴刑和酷刑出现在古代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酷刑?每一种刑罚的出现,都是一段残酷的历史。历史上这些残酷刑罚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下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

  •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那些,的,古代人,相亲,上,如何,古人,趣事

    相亲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但古人相亲就没有这么尴尬难堪。既然生活圈子太小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对象,我们不妨跟古人学学相亲的智慧。古人怎么相亲很多人印象中,古人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的情况不要太多。 可归根到底,古人也希望儿女能够获得幸福,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

  • 我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获得国籍后,身份证上要填什么民族?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外国人,国有,国籍,身份证,我,个民族,获得,后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语言文字,其中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在长相上就与主体的汉族人不同,不了解的很容易被认为是外国人。那随着这些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也越来越多,那如果外国人想要加入我国国籍话,又该被划为哪一民族呢?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而且我国

  • 中国美艳少女劝降日军,却被禽兽拖进山洞,60年后普京为她题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在战争中,受苦最多的莫过于女人;而若当女人们也参加了战争,他们中的故事也多是感人的。1945年8月12日,这个时间点距离日本投降也就仅仅不到3天,但在绥芬河市天长山上,一名中国少女却在日军的要塞中死于非命。她不是战士,也不是被日军肆意滥杀的平民,而是带着白旗与和平的橄榄枝走向日军的阵地,代表日苏之间

  • 假如“老子”有朋友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姓李,”,假如,朋友,“,名耳,有,老子,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东周春秋末期人,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自幼聪颖好学,曾在著名学者商容先生门下学习三年,后又被商容推荐到洛阳太学继续深造,师从太学博士。那一年是公元前558年,周灵王十四年,13岁的李耳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祖国伟大的首都洛阳。小贴士:1.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时间跨度最长,朝

  • 一嫡一庶:朱元璋的两种教子方式(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朱元璋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朱元璋立人树德、对子不过分宠爱、放手历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的教子方式对今人仍有些许启示。前文链接:练兵防边朱元璋对朱棣的历练朱元璋在大兴冤案,对功臣,尤其是武臣大肆屠杀的同时,安排皇子们或是前往北方边疆守边,或是派往内地重要城市驻守。燕王朱棣就是在北方守边

  • “画押”为何要按手印,古人有指纹识别技术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画押,指纹

    现如今,指纹技术因为具有唯一性、不易改变,且易留下痕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实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指纹,因此中国也被称作是“指纹发源地”。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古人是如

  • 撕男宠、搞同人,中国最野小说,在国外火了100年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宠,最野,在国外,搞,撕男,、,小说,同人,中国

    提起侦探小说,你能想到的第一个名字是什么?福尔摩斯,工藤新一,东野圭吾?确实,近代西方悬疑小说,对刑侦破案类的影视文学发展,功不可没。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就在柯南道尔之前,有一部精彩程度不亚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侦探小说问世。而且这部侦探小说在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在西方社会里众多侦探小说爱好者茶不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