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趣闻:古代科举考试现场就有古人打广告

历史趣闻:古代科举考试现场就有古人打广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4/1/11 7:27:52

“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在北京众多的老字号中,若提起致和臭豆腐,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连尝遍了珍馐美味的慈禧太后,都对它赞不绝口,将其列为御膳小菜,赐名“青方”。

从金榜落第到“一臭万年”,从“弃仕从商”到衣锦还乡……说起来,这位隔壁老王的发家史,就是又一个草根逆袭的傲娇故事嘛

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举行会试。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闻讯赶来,他们都是各地乡贤推荐,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举人,会试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落榜者中仍有不少佼佼者,王致和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普通的穷书生,王致和不甘心就这样收拾行李匆忙回老家,他决定暂留京城,找份差事做着,等待下一次科举。

迫于生计,王致和决定一边学做豆腐维持生活,一边忙中抽闲刻苦攻读。转眼间,大半年过去了,到了盛夏季节,生意进入淡季。豆腐一时卖不完,他便从集市上买来一些坛子,把剩下的豆腐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进坛子里暂且腌着。

炎热的夏天悄悄过去,转瞬秋凉已至。王致和蓦然想起自己曾腌制的几坛豆腐。当他打开坛子时,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将豆腐舀出来一看,全都成了青灰色,还泛着长长的绿。王致和顿时懊恼不已,心疼起这几锅豆腐,悔不该粗心大意。

王致和自幼以勤俭为本,在京城饱尝生活的艰辛,尽管发现“豆腐坏了”,但总觉得这样扔掉十分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尝,忽然发现别具风味。

接下来,他反复品尝了几次,发现自己身体并无异样,遂将其分送给左邻右舍品尝。没想到邻里看到散发臭味的怪异豆腐,个个不敢下口,直到王致和当面试吃,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品尝起来。

这一吃不当紧,大家马上发现这豆腐入口竟有一股浓郁的酱香味在舌尖缠绕,品尝者无不啧啧称奇,认为这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很快,王致和的臭豆腐一下子传播开了,“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奇谈。

虽然名为“臭豆腐”,但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恶臭。王致和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发明了好几种独到的吃法,最叫绝的就是臭豆腐热汤面,最受当时沦落京城的莘莘学子们的喜爱,很多人一吃就是三大碗。

“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吃上一块臭豆腐,锦绣文章不知休”,在文人墨客组织的小型聚会上,臭豆腐也频频“登场”,成为众人下酒吟诗的一道好菜。

王致和误打误撞,制作出了人间美味“臭豆腐”,他一时名声大噪,成了当时京城妇孺皆知的名人。很多聪明的同行深受发,也开始琢磨臭豆腐的做法,几个月的时间,街头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十几家臭豆腐店。由于卖豆腐多是行商,没有固定摊位,当时的情况可谓“一臭万年,香飘万家”。

由于一门心思做豆腐,加之生意太忙,王致和渐渐忘记了科举,直到房东一遍遍提醒,他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来京城的目的,是要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的,生意人在当时社会地位较低,做豆腐生意就算身价数万,恐怕回到家乡也并不光彩。

很快到了会试时间,王致和发现自己的策论成绩下降得厉害,深感光阴虚度,在考场里一时愁眉不展。心思也总是回到自己的豆腐锅里,担心这几天豆腐做不好砸了生意。他越想越出神,嘴巴竟忍不住砸吧起来。​

这时王致和发现,考“诗”的题目是“知味下车”,不禁灵机一动,吟诗一首,盛赞起自己发明制作的臭豆腐。他奋笔疾书写下开篇:“名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

写下这两句,王致和暗自庆幸:自己发明创造臭豆腐或许会让自己流芳千古,百年后的名气恐怕不会低于今日的状元。

于是他不禁诗兴大发,接着写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接下来,他开始描写臭豆腐的特点:“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再写到臭豆腐的深远影响:“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诗文结尾处,不忘再次吹捧一番:“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写完之后,他颇为得意,甚至打算将此诗带回去,到了诗会上给大家炫耀一番。

他拿着卷子离开座位,将卷子递给监考。由于王致和交卷较早,监考翻开卷子一看,八股文写的一般,再看后面竟然写了一首盛赞臭豆腐的打油诗,顿时勃然大怒,立刻喊住王致和。“大胆!”监考大声呵斥。

王致和本就在考场茶饭不香、营养不良,猛听一声吆喝,吓得浑身一哆嗦,回过头来一看监考双目圆睁,胡子翘起,活脱脱像一只欲要扑过来的虎狼。

他小心翼翼地张口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你可知罪?”监考一下子将卷子扔在地上,“我看你这泼皮竟然亵渎考场,应当拉出去重打二十大板!”王致和一下子糊涂了,自己何曾有亵渎考场举动,吓得半响说不出话。

这时候,主考官听到动静走了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监考看到上差过来,赶紧汇报:“这位考生玩世不恭,写作歪诗亵渎考试圣地……”说完便弯腰从地面拾起王致和的卷子。

王致和在文学上思维敏捷,一听是怪罪自己的诗,顿时就想好了对策。这时候,主考官问王致和为何用臭豆腐入诗。王致和不慌不忙的回答:“以往‘知味下车之题,考试皆千篇一律论‘酒,岂不乏味?况且草民所作的臭豆腐,表面为臭,腹内都是宝啊!”

主考一听,王致和对臭豆腐的解释倒是合情合理,而且别有寓意,不禁点了点头,对监考说道:“臭豆腐入诗,别开生面,且诗意豁达,以诗阅人,作者定是有真材实料之人,应当重新裁定才是。”

监考一听,连忙称是,将王致和的卷子恭恭敬敬地收了起来。王致和险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名,放任铁岭县,后升任卫辉知府。

但是做官时,王致和的豆腐情结始终存在。最后他终于辞官,在北京延寿街开了一家臭豆腐铺,专心经营自己的字号。他不但将自己当年考场写的诗装裱放在店内,而且大门还写了一副特别醒目的对联:“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为:“臭名远扬”。

臭豆腐历经三百多年,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即便时至今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很多高档酒席上,它仍然作为一道小菜,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标签: 科举古代历史广告趣闻

更多文章

  • 老北京烟鬼往事:吸食鸦片被列入相亲门槛?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京

    鸦片(大烟)、海洛因(白面儿)等毒品为历代统治者所“禁”,至少是不公开提倡。从清末到民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前,都是实行“征”(征税)、“禁”并举的政策。烟客躺在床上,把双腿一蜷,腰儿一弓,老北京人骂这副德性相为“大虾米炒

  • 说说康熙帝后宫中的苏杭美女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美女,后宫,说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国江南,特别是苏州、杭州一带多出美女。据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史专家杨珍研究员考证,在康熙帝的妃嫔中就有来自江南苏杭一带的汉族美女。据说,清朝皇家有一个内部规定,为了保持满族血统,清朝皇帝不得纳娶汉族女子为妃。汉族女子如果能进入皇宫,成为大清皇帝的

  • 戳破西北军“大刀队”的神话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北

    长城抗战之西北军“大刀队”传奇,在民间与学界流传极为广泛1933年“长城抗战”,迄今仍最为世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二十九军之“大刀队”传奇。该传奇称:二十九军109旅在守卫喜峰口时,利用西北军素有的大刀传统

  • 太庙祭祖:雍正帝为何只走旁门?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

    从天安门步行来到紫禁城的午门前,往右一扭头,能看到一个大门,上书:阙左门,过了阙左门,又是一个大门,这里是太庙的西北门。想当初,皇帝祭祖的队伍旗幡轿辇,金瓜宝顶,浩浩荡荡,要从午门出来,一直走到太庙街门,从这儿进入太庙,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四爷雍正。雍正办事雷厉风行,也因此得

  • 趣说康熙帝家庭的生活日常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生活

    康熙帝玄烨后妃之多,居清朝诸帝之首。随玄烨入葬景陵的后妃共55人,埋葬规格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说来也怪,虽后宫佳丽三千,却很少有人评价玄烨贪恋女色。帝王之家,后宫的安定与否,关系到王朝的治乱兴衰。​在50余年的婚姻生活中,玄烨是如何平衡后宫与前朝关系,享受天伦之乐的?除皇后、贵妃和蒙古妃子外,玄烨

  • 风流才子唐伯虎曾经也是一个房奴?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伯虎,桃花,自己,一个,买房,第一,房子,就是

    房价高是现代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房奴”一词如今越来越成为众人共同关注的热点。“房奴”,顾名思义即为房子的“奴隶”,选择贷款买房后,而后终日为还贷而奔波劳碌。房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贷款买房,或者说白了就是借钱买房,并为还债长期奔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其实也有房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

  • 孙殿英盗乾隆九龙剑价值十亿并引发大魔咒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殿英,乾隆

    孙殿英在民国时期称之为“盗墓大王”。1928年7月2日,胆大妄为的他以演习为“隔离”了清东陵,随之连夜盗掘了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将里面陪葬的金银珠宝等物洗劫一空,最后用20大车才运走,可见宝物数量之丰。不久,孙殿英盗墓的事东窗事发,面对全国各界人士法办

  • 历史趣闻:白蛇如何演变为温柔多情的白娘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趣闻,历史

    北京京剧院《白蛇传》剧照千百年来,《白蛇传》的故事以笔记、小品、评话、戏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也不断改编这一经典传说,如赵雅芝、叶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张曼玉、王祖贤、李连杰等主演的电影《青蛇》等影视作品,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凡是

  • 诸葛亮曾用美男计成功抱得才女归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家,因此,自己,荆州,知道,更是,当时,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以前说过,诸葛亮这个人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

  • 趣闻:蒋介石晚年与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晚年,趣闻,蒋介石,张学,西安事变

    1949年,李宗仁欲释张学良,蒋介石指示陈诚“不知何在”1949年初,蒋介石受桂系逼迫下野,另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与中共开展和谈。李氏欲向外界展示其和平“诚意”,以求在和谈中获取舆论支持,故拟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等政治犯,但此举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