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说说三教皆通身为孙悟空师傅的菩提祖师身份之谜

说说三教皆通身为孙悟空师傅的菩提祖师身份之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3/12/5 6:46:19

在白马之前的论述里,我们大约推得,《西游记》头两回露面的菩提祖师,其身上应有心学大师王阳明、五祖弘忍法师以及如来弟子须菩提等众的影子。

但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艺术人物中,一定要有一个主体灵魂。而这个灵魂,支撑着人物的性格以及行为走向。

那么,上述这些人等,哪个才是菩提这个艺术形象的灵魂主架呢?

我觉得应该都不是。

《西游记》原作者吴承恩无疑是一个儒生。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然作者儒生,亦非语道,尤未学佛”(有删节)。其核心本质,一定还是讲儒。

但值得一提的是,西游故事,并非全于吴承恩先生杜撰,究其本质,应属世代累积作品。其原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传成书于宋元时期),无疑是一部说佛的著作。但此间有西天取经的概念,却无“西游”说法。在后来的流承中,“西天取经”的称谓,逐渐为“西游”所统概,这里又有了道家的元素。譬如,庄子就曾著《逍遥游》。

尽管在文化基因的累积里,佛、道胎记是无法抹去的。但在最终定稿人吴承恩手中,定然有儒家元素的渗入,即便这或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儒家情绪的发酵,在取经愈发尾声,就愈发清晰了。

譬如在原著八十一回,镇海寺内,唐僧偶感风恙,病体无力。且见悟空说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等与你做徒弟,就是儿子一般。”兄弟三人,都伏侍着师父,不觉的早尽午来昏又至,良宵才过又侵晨。

佛家主导的是出家思想。悟空口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却回归家庭,讲究的是儒家传统的孝悌思想。

更有意思的是,连唐僧自己的思想也出现了异动。拉着悟空的手道,我要修一封书,并关文封在一处,你替我送上长安驾下,见太宗皇帝一面。书信内容如下,“当年奉旨离东土,指望灵山见世尊。不料途中曹厄难,何期半路有灾哈。僧病沉疴难进步,佛门深远接天门。有经无命空劳碌,奏当今别遣人”。

书信内容让人啼笑皆非,这哪里是个意志坚定的高僧所为。但也窥见,唐僧劳心劳力西去真经,驱动他行为的,却是忠君思想在作祟。这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了。

可见,即便是披着和尚外衣的取经四人组,看似一心向佛,其骨子里的东西,依然是儒。这也和吴承恩儒生身份是脱不开关系的。

吴承恩写孙悟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自己。悟空身上的儒,其实就是吴先生身上的儒。

儒讲究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因如此,原著里的悟空就曾公开抱怨,“玉帝不懂用人”。其实,这就是吴承恩潜意识里要报效朝廷的一种隐晦的折射,终究是苦无门路。

而小说里悟空身上的儒,从哪里来?唐僧是和尚,肯定教不了他,花果山那群妖精,就更无可能。那一定就是从首任恩师菩提处来。

这在原著里也有伏笔。

看菩提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这里的三家,即指儒、道、佛三家(当时颇流行三教合一的思想)。此段描述,字面上讲了道,说了禅,偏偏隐去了儒。恰恰证明了菩提儒家的本质。

可以想象当时讲座情形,菩提开讲,谈天说地,一会儿引用道家思想,一会儿引用了佛家思想。而此间引用,恰恰为自己儒家主体思想服务的。底下掌声如雷。

也正因如此,悟空央求菩提教授道家长生之法时,祖师用“窑头土坯”、“水中捞月”进行搪塞,言语颇为轻蔑。

佛洛依德曾提出一个很好的概念。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

“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事情。

“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这里的本我,英文简写为ID。譬如美国有部很出名的心理学影片,叫《致命ID》,讲得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里,大概会潜藏多重ID。

而在艺术创作里,作者往往可以把多个人的ID,集中在一个艺术形象上,也可以将自己潜在多个ID,打散在若干艺术角色中。

比如在《西游记》里,悟空身上有吴承恩的ID,而他的师父菩提身上,也有作者的ID。吴承恩把自己思想里矛盾部分,分散在不同个体身上,并产生不同行为。

简言之,吴承恩既想如悟空那般,投奔体制,或向朝廷里的邪流开战,还一个清平世界,又想着像菩提一般,超脱于物外的清高。而串起他们的内核,便是儒。

也许,这正是原作者创作菩提这个人物的真实意图吧。

标签: 菩提祖师孙悟空

更多文章

  • 揭秘心理有点变态的汉成帝差点不能继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汉成帝

    ​汉成帝何许人也?他是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是西汉第12位皇帝,历史上除了比较重视农业(任内编撰的《泛胜之书》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学专著)、好结交匈奴以及收集图书的“政声”之外,其他都乏善可陈,倒是他的一些风流韵事,比如与赵飞燕姐妹贪娱误国的“

  • 说说唐僧为何被如来佛祖贬下凡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如来佛祖,唐僧,说说

    ​【一】众所周知,西天取经人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了正果。而苦难的一个源头,即是一路妖精的疯狂阻击。至于阻击的直接目标,多是唐僧。这个胖面和尚身上白坨坨的肉,可是天大的宝贝啊。妖精为何对唐僧肉趋之若鹜呢?原来,妖精们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食用唐僧肉者,可长生不老。至于理论基础,大抵有二。其一,

  • 趣谈古代人出远门如何解决吃住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趣谈,古代

    在今日中国,沿着主要公路铁路行进,任何地方都有旅馆或者酒店,所以都不成问题,但在古代,却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简单。如果您在古代出行,可能首先想到驿站。但其实,驿站是官员身份才能用的,虽然在朝廷法令松弛的时候,有时通过关系普通人也可以住进客栈,但一般情况下一般人是没办法住的,只能自己想办法。那住自费客栈?

  • 盘点大宋风流皇帝赵佶宠爱的四个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盘点,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不理朝政,但对女人却有极大的兴趣。他过着糜烂的生活。风流韵事在当时就传出宫外,被老百姓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后宫妃嫔如云,数量多得惊人,不但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 吃“闭门羹”源于唐朝妓女接客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后来,原料,客人,主人,闭门羹,也就,一些,拒绝

    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这还得从唐朝妓女接客的历史典故故事说起。“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

  • 宋朝的幽默:宋徽宗赵佶创立瘦金体竟是为了省墨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宋徽宗

    读宋朝的正史或者笔记野史,你会发现,君臣之间、士大夫之间、读书人之间,乃至寻常百姓间,经常会看到很多幽默的段子,这在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中是很不多见的。以下四则宋代幽默故事,充分表现了宋代人的幽默气质。1、宋徽宗赵佶自创“瘦金书”,铁画银钩,他自我感觉非常满意,很是得意。一日,徽

  • 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之后,自己,觉得,才能,法令,太后,回答,因此

    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之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入朝拜见成帝,定陶国中的傅、相、中尉都跟着来到长安。当时成帝最小的弟弟中山孝王刘兴也来朝,但只带自己

  • 说说张无忌为什么不和朱元璋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说说,朱元璋斗,张无忌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114期张无忌为什么不和朱元璋斗斗?他为啥主动辞去教主不当皇上当时谁都知道,明教是名义上红巾军的总领袖。而张无忌是明教的教主,朱元璋也是他的部下。那么,一旦推翻了蒙元建立汉人王朝,张无忌顺理成章就会成为皇帝。奇怪的是,朱元璋使用诡计

  • 慈禧太后真有1000个情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记录,情人,没有,野史,还是,慈禧,一个,太后

    谁是晚清的陈冠希?这个无厘头的设想居然有了一个具象的实体人物。这个人就是来自英国的帅哥巴恪思。巴恪思是同性恋者,他写了一本自传体性质的《太后与我》,自称29岁时成为67岁慈禧太后的情人,并说,“没有第二个女人像她这样令我产生真正的情欲。”从而拉开了慈禧淫荡的私生活。同性恋者巴恪思也就成了晚清的陈冠希

  • 揭秘《推背图》真的有预言功能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推背图

    《推背图》并没有所谓的“预言”能力,而且该书版本众多,据说有将近100个版本。《推背图》的神奇预言功能其实都是历朝历代的神棍们编造和吹嘘出来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神棍,北宋有著名神棍林灵素、郭京,当代也有王林、李一等神棍,这些家伙哪个不是满嘴跑火车的大忽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