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征讨噶尔丹

征讨噶尔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49 更新时间:2023/12/30 2:27:39

康熙皇帝急于和俄国签订和约,的确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蒙古族准噶尔部落头目噶尔丹发动的叛乱。

早在元朝灭亡以后,成吉思汗的子孙退回塞外,驻扎在大沙漠南北,逐渐形迈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这些蒙古部族之间相互攻打,还经常南下骚扰内地。后来,努尔哈赤皇太极用征伐、联姻和结盟的办法,把漠南蒙古征服了。清朝设立了蒙古衙门(后改为理藩院)管理蒙古各部,把漠南蒙古分为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这样,漠南蒙古各部成了清朝当权者最可靠的盟友。漠北蒙古又叫喀尔喀蒙古,继漠南蒙古之后,也跟清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每年向清朝进献一头白骆驼,八匹白马,称为“九白之贡”。

清朝入关以后,只依靠几十万满族人,是维持不了对全中国的统治的。为了弥补力量不足,多尔衮顺治、康熙都把联合蒙古各部做为一项重要的国策。

可是这时候,还有居住在阿尔泰山以西的漠西蒙古不肯合作。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分为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准噶尔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力量最强大,它兼并了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把土尔扈特部排挤到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一带,又把和硕特部的人赶到了青海、西藏。

准噶尔部控制了阿尔泰山周围地区,又继续向东进兵,想占领漠北广大地区。喀尔喀各部挡不住准噶尔骑兵,只好奔向漠南并请求康熙皇帝加以保护。康熙皇帝把科尔沁草原借给喀尔喀各部驻牧,救济他们大量的牲畜、茶、布,又派人劝告准噶尔头目噶尔丹返回阿尔泰山地区,退还喀尔喀的故地。噶尔丹自认为兵力强盛,不但不把康熙皇帝的命令放在眼里,还率领十万大兵深入到漠南蒙古乌珠穆沁草原,想和康熙皇帝较量一下。

康熙皇帝见噶尔丹这样猖狂,已经威胁到内地的安全了,就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秋高气爽、草肥马壮的时候下令征讨。他亲自率兵驻扎在长城口外,任命他的哥哥裕亲王为大将军,在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和准噶尔兵决战。

噶尔丹没和清军正式交过锋,还不知深浅。他依山列成“驼城”,把一万头骆驼捆住脚,让它们卧在地上,又在骆驼背上搭起箱垛,盖上湿毡,然后让主力部队隐藏在“驼城”之内,从箱垛的空隙放枪射箭。清军隔河隐晦阵,先用大炮轰击“驼城”,打死了许多骆驼、骑兵,步兵随后冲杀过来,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知道打不过清军,当晚就把军队撤到高处,第二天一大早,派随军的西藏喇嘛到清营求和。

清朝大将军马上派人向康熙皇帝报告战况,又派使臣到噶尔丹营内,让噶尔丹向“威灵佛”起誓,保证不再向内地进犯。噶尔丹连忙当着使臣的面跪在“威灵佛”前磕头,样子显得很虔诚。使臣看到这种情况,很放心地回去了。

康熙皇帝得到噶尔丹乞降的报告,担心大将军受他愚弄,当即派人对大将军说:“噶尔丹为人狡猾,不可不防。”没想到这个命令还没有达到,噶尔丹已经拔营逃走了。

噶尔丹丢下辎重,率军狂奔不止,沿途放火烧毁了草场,想断绝清军的粮路,士兵一路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回到老家一清点,十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为了彻底孤立噶尔丹,第二年五月,康熙皇帝亲自到了多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召集蒙古各部王公开会,会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阅兵那天一大早,八旗禁旅盔甲鲜明,戈矛锋利,威武雄壮地在会场整齐列队。不一会儿,号角齐鸣,康熙皇帝身穿金甲,骑着俊马缓辔而来。只见他还不到四十岁,身板挺直,两眼炯炯有神,鼻子略微呈鹰勾形,脸上有稀疏的麻子。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性格刚毅,精力过人。康熙皇帝接受了诸王、大臣、皇子和蒙古王公的朝拜,又率领众人检阅了蒙古各部骑兵。他一路用娴熟的蒙古语同蒙古王公亲切交谈。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检阅完毕,在蒙古王公的恳请下,他当众连发十箭,九箭命中靶心。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众人山呼万岁,随后,康熙皇帝对协助追剿噶尔丹的蒙古王公进行了嘉奖,对暗中给噶尔丹通风报信的人进行了责罚。蒙古王公们见康熙皇帝不但弓马娴熟,而且赏罚严明,都对他心悦诚服。

康熙皇帝依照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编制,把漠北蒙古编为三十七旗。因为蒙古各部笃信喇嘛教,他下令在多伦建立汇宗寺。为了纪念这次盛大的盟会,他还亲笔撰写了汇宗寺碑文,命人树立在汇宗寺内。

噶尔丹虽然遭到失败,但仍不死心。五年以后,他又率领三万骑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掠夺。还扬言借来了俄国鸟枪兵六万,要兴兵深入内地。

康熙皇帝接到消息,决定第二次亲征。他命东三省清军为东路,陕甘地区清军为西路,自己亲率中路大军从独石口进入大沙漠。在沙漠里行军。粮草常常接济不上,康熙皇帝和官兵一起吃干肉、喝马奶,日夜兼程,走了七十多天,才探听到噶尔丹屯住在克鲁伦河的消息。有的大臣怕苦怕累,听说敌人还很远,就劝阻说:“道路迂回,粮秣不继,走了七十多天,还未见敌军,皇上不如暂时回驾吧!”康熙皇帝听了非常生气,斩钉截铁地说:“朕已告祭了天地宗庙。现在这样不见敌军就回去,还有什么面目对天下百姓?”他当即下令开拔,直奔克鲁伦河。到了克鲁伦河以后,康熙皇帝不等扎下营寨,就命令从征皇子和诸将前来议事。他席地而坐,拿出亲手绘制的阵势图,详细部署了作战方略。随后,又派使臣渡河到噶尔丹大营,约他明天决战。

噶尔丹根本不相信康熙皇帝会亲征到此,他放声大笑说:“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可是,等他登上克鲁伦河边的北孟纳兰山,见到河南岸清营黄幄龙纛,十分鲜明,大兵屯集,漫无边际。他吓得六神无主,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哪能来得那么容易!哪能来得那么容易?”随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军营,闷头不语。当天晚上,他丢下营帐辎重,率领部众向西逃走了。

第二天一早,清军前来决战,只见噶尔丹的营盘已空无一人。康熙皇帝马上率领骑兵轻装追赶,沿途到处都看得到噶尔丹部队遗弃的财物、牲畜,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清军整整追了三天,没能赶上,只好停止追赶,康熙皇帝估计噶尔丹很快就要跟西路大军遭遇,就派人通知西路军火速阻击敌人。

标签: 征讨噶尔丹康熙

更多文章

  • 鄱阳湖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鄱阳湖,大战,朱元璋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

  • 和尚原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尚原之战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

  • 钟相杨么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钟相杨么起义,南宋

    南宋王朝一面对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紧对人民剥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灾难。公元1130年,金兵攻占了潭州,抢掠了一阵走了。接着,有一个被金兵打败的宋朝团练使孔彦舟,带着一批败兵残卒在那里趁火打劫,催粮逼租。当地百姓忍无可忍,在钟相带领下举行了起义。钟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时

  • 北洋舰队全家福照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洋,舰队,全家福,照片

    铁甲舰定远舰镇远舰快船(巡洋舰)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广甲舰超勇舰扬威舰济远舰平远舰广乙舰广丙舰辅助舰艇及练习舰操江舰威远舰康济舰湄云舰导海(挖泥船)超海蚊子船、炮舰镇东舰镇中舰镇北舰镇西舰鱼雷艇福龙艇左一艇右一艇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

  • 白莲教起义:黄天死,苍天生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莲教,起义,黄天死

    嘉庆元年正月七日白莲教聚众起事。当时川楚陕三省边境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历来为被迫离开土地的流民聚集之所。在这里,流民除搭棚佃耕土地外,还受雇于木厢厂﹑铁厂﹑纸厂,获取微薄工钱,以求生存。他们不仅受地主﹑厂主的剥削,还要受差役﹑讼棍的勒索,生活极为艰难。绝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乾隆后期

  • 项羽破釜沉舟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破釜沉舟,项梁

    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整顿起义队伍,并把原楚怀王的孙子孙心找来立为楚王,并仍然称作楚怀王。再说项梁连续打了几个胜仗,杀得章邯落花流水。项梁于是骄傲了,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谁知,章邯卷土重来,向项梁发起猛烈反扑。项梁猝不及防,战死了,项羽、刘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章邯乘胜前进,指挥秦军北上,一口气打下了

  • 黄巾军起义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巾军起义,故事

    东汉经过几代外戚和宦官的折腾,国库里的钱早就花得差不多了。汉灵帝只知道终日荒淫挥霍,可钱从哪儿来呢?宦官们就给汉灵帝出了个主意,开一个挺特别的铺子,让有钱的人来买官职和爵位:四百石的官职定价四百万钱,两千石的官职定价两千万钱,没有钱的也可以买官做,等他上任之后再加倍付款。买官做的人图个什么呢?还不是

  • 晋军淝水大捷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军,淝水

    在北府军袭击洛涧之前,形势对东晋是很不利的。水军将领胡彬根据谢安的吩咐,带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可是在半途就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在今安徽寿县西北),等待与谢石、谢玄会合。苻融得寸进尺,他派部将梁成带领五万人马攻下洛涧,把胡彬的后路给断了。胡彬的水军被围困,粮食供应

  • 红巾军高举义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红巾军,义旗

    “石人一只眼,挑动(开挖)黄河天下反。”元朝末年,山东、河南开挖黄河河道的穷苦民工中,曾秘密流传过这一个预言。此时的中国,已经天下大乱。朝廷内争,官吏腐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过着奢糜的生活。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又称惠宗,名妥帖睦儿)一次就将山东十六万二千多顷土地赏赐给一座大寺院。政治压迫、经济剥削

  • 古代十大草包常败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十大,草包

    1,李广利(西汉)俗话说,一个将军打败仗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打败仗,李广利身为汉武帝统治后半段的最高军事统帅,居然能够完成这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实在让人"佩服万分"。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虽然同为外戚,可李广利比起之前的卫青霍去病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