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役竟活埋40万人

长平之战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役竟活埋40万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76 更新时间:2023/12/10 19:19:34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

1.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处于巅峰状态,倾国之力都集中在一线,对峙就长达三年,失败的赵国死亡整整一代人,胜利的秦国一样国力大损。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战后秦朝大将白起无视赵军投降,活埋40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2.白登之战,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平定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得到匈奴帮助,刘邦32万大军亲征,惨败于白登,被围困,但匈奴也不好过。

白登之战也称白登之围、平城之围,是指公元前200年刘邦与匈奴在平城白登山的围困战役。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韩王信的投降成了战争的导火索,这年冬天,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在铜(革是)(今沁县一带)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乘胜进兵至平城(大同)。刘邦不听刘敬劝阻,率兵进入冒顿单于40万骑兵的包围圈,虽经激战,难以突围,在白登山上被围七天七夜。据说后刘邦采用陈平计,重贿单于之妻阏氏,加上援军即将到达,方才解围。战后,刘邦命周勃樊哙率兵20万守代地,并采用刘敬的和亲政策,与匈奴和平相处。

3.隋朝第一次征高句丽,古代史上最庞大的远征,隋炀帝动员主力部队113万,其中有至少70万是参加过灭陈或者突厥战争的老兵,征发民夫过300百万,部队绵延千里,高句丽总人口不过五百万,隋朝惨败,但高句丽的人口受到惨重打击。

准确的说是隋炀帝玩政治赌博失败的产物。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听从了裴钜(也就是大唐双龙传中我的最爱石之轩)的建议,征兵113万,民夫两百万,分为24军,一日发一军,连绵960里,漫山遍野杀向辽东。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资治通鉴》大业八年二月条载:炀帝“引曷萨那可汗及高昌王伯雅观战处以慑惮之。”引曷萨是西突厥的可汗,从此处可知他真正就没把高丽放在眼里,打高丽是为了展现国力,震慑外国。而事实上,此时高丽以北的东囘突厥已经称臣,高丽以东的靺鞨、契丹,以西的新罗百济先后投降并派兵助战,高丽四面受敌,是真正的孤军奋战。

而且隋军将士英勇用命,于辽河畔大败高丽,歼俘近五万,消灭了高丽主力近半。隋炀帝满以为大军攻入高丽本土,高丽就会开城投降,因此他还在每一军中安排受降使者,并传喻:“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结果预备打棉花纵兵。”结果预备打棉花的拳头打在钢板上,高丽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居然硬是拼死抵抗,隋军准备不足,大败而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悲惨状况:长平之究竟战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亭将

  • 长平大战为何非要换下廉颇 而启用赵姓小毛孩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战国后期的长平大战,由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对阵秦国,双方投入兵力都在60万左右。可以这场大战,一方面是秦国模式与赵国模式的巅峰对决,谁胜出意味着新的强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一方面,更直接关乎两国生死,列国存亡,因为当时能够与秦国一战、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赵国了,赵国完蛋,那么列国都将成为待宰羔羊

  • 三国时期这几场战争的胜利 为何都与它有关?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战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战役往往成为历史进程的重要节点。比如在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而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帮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而今天要说的三国时期的,同样诞生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影响历史的战争。值得注意的

  • 揭秘巨鹿之战竟然是司马迁撒下的弥天大谎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巨鹿之战,秦朝,战争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巨鹿之战解析:巨鹿之战是项羽的成名作,也是《史记》最著名的篇章。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勇猛善战叱咤风云。虽然楚军主力刚刚被章邯消灭,刘邦又分兵一部向西而去

  • 巨鹿之战:四个原因导致项羽不得不破釜沉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巨鹿之战,秦朝,战争,项羽,破釜沉舟

    NO1.秦军实力非常强大驻扎在巨鹿之地有两支秦军,一支是由王离率领的20万边防军,一支是由章邯率领的20万平乱军。王离是蒙括的副将,蒙括死后王离统军,蒙括有30万边防军驻守北方,此时王离统帅20万,另外10万分给了章邯平息叛乱。有人或许会说章邯的部队大多是奴隶,囚徒组成的,其实不然。起初对抗周文的起

  • 古代的“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谁,最后是谁胜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巨鹿之战,秦朝,战争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军与起义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破釜沉舟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

  • 巨鹿之战的真相被司马迁掩盖?项羽没有打败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巨鹿之战,秦朝,战争,章邯,项羽

    巨鹿之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大军战败投降,彻底扭转了诸侯军队面临的不利局面。而战争中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这些只是司马迁撒的谎?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马迁的艺术夸张。虽然破釜沉舟这事听起来挺鼓舞士气的,但是干起来一点也不靠谱。按照史记中的描写

  • 解析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败仗淝水之战失败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淝水之战,南北朝,苻坚

    苻坚淝水之战的战役过程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

  •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犯了什么致命错误让他错失天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淝水之战,南北朝,苻坚,前秦

    苻坚怎么读苻,有两个读音,一个和福的发音一样一个和蒲的发音一样。苻,名词指草木植物,苻蓠就是白芷的另一个名称。苻通莩,芦苇杆里的薄膜,稀薄的意思。苻,通符,符文,符命,指预言命运。苻,作为姓氏,通蒲,有两个音,一个福音,现代的读音,一个蒲音古代的读音。苻氏现在读福音,古代为蒲氏。为什么出现两种读音,

  • 苻坚淝水之战 史上最蹊跷的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淝水之战,南北朝,苻坚,前秦

    苻坚的部队集结在淝水西岸,和晋军隔河对峙。当时苻坚部队共有多少人,一直说法各异。苻融的军团共有三十万人(此处采用《资治通鉴》的记载,另有说法是二十五万),苻坚从项城又带来了八千骑兵。但是苻融派出过三万人的部队前往荆州,此外在洛涧又损失了一些兵马,并留下一些军队驻守寿春。如此一来,淝水岸边的前秦军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