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春秋时期鄢陵之战是古代战争中着名的范例

春秋时期鄢陵之战是古代战争中着名的范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85 更新时间:2023/12/4 11:30:56

鄢陵之战对于晋楚两国之间国力较量具有一局定胜负的意义,鄢陵一战后,楚国大败,国君楚共在伤亡惨重的境遇中连夜逃离。

鄢陵之战是一场晋楚两霸主国为争夺附庸小国而挑起的战争,晋国原本处于弱势的一方,抓准楚国的弊病后,反败为胜,一战成名,巩固了其霸主地位。他们首先做到了知己知彼,摸透了楚军的六大弱点,这六个弱点中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比如主帅不和,在两军对垒的残绘战斗中必然会令出两端,弄得士兵不知所措。比如贵族子弟参战,这些个公子哥儿养尊处优惯了,趾高气昂,志满意得,却吃不了苦,没有战斗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一来,对敌方的弱点了如指掌,因此胸有成竹,才能打胜仗。

晋厉公在其谋臣苗贲皇的支招下,改变军中严整的军容,制造出一种军机溃散的假象,以迷惑敌方,诱使楚军攻打晋军布军最为强盛一支力量,牵制其全部军力后,调动左右兵力,趁其深陷包围时,一举歼灭。在混战中,楚共王双目被箭所伤,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

晋楚鄢陵之战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历经城濮之战、邲之战两此正面对战后,两国主力军队第三次于鄢陵县正面交锋,此次鄢陵之战是晋楚之争中最后一次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营前有大片泥沼。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分别为郑军和蛮兵,队列不整。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着名的范例。

鄢陵之战图片

鄢陵,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领地,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灭鄢,废鄢国为鄢邑,改为鄢陵,因为其城池修建于南北向的土陵之上,故而得此名。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发生战争。在战争中,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分析鄢陵之战中,晋厉公所采用的排阵步兵策略,为后世军事家列为战策典范。鄢陵之战是一场晋楚两霸主国为争夺附庸小国而挑起的战争,晋国原本处于弱势的一方,抓准楚国的弊病后,反败为胜,一战成名,巩固了其霸主地位。他们首先做到了知己知彼,摸透了楚军的六大弱点,这六个弱点中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比如主帅不和,在两军对垒的残绘战斗中必然会令出两端,弄得士兵不知所措。比如贵族子弟参战,这些个公子哥儿养尊处优惯了,趾高气昂,志满意得,却吃不了苦,没有战斗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晋楚两方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不料事态的发展正如晋军所料,楚军将领子反,在营帐内醉酒,不能及时商议军机,调整战略,导致楚军回天无力,溃不成军,被迫夜遁。而子反因贻误军机而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鄢陵之战

更多文章

  • 解析岳家军中原大捷的郾城和颍昌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原大捷,岳家军,郾城和颍昌之战

    “连结河朔,直捣中原”郾城、颍昌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重要战役之一。由着名抗金将领岳飞指挥岳家军于1140年七月先后在郾城、颍昌大破金军,取得了直捣中原、收复河朔计划的关键性胜利。此战是岳飞生前最后一次与金军主力决战,不久,岳飞奉命班师,使抗金的有利形势废于一旦。绍兴十

  • 长平之战时楚国为什么不秦国空虚攻打它?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

    这个问题也算千古谜团了。其实,在秦赵在长平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楚国如果倾其所有,是完全有机会趁火打劫的,即使打不残秦国,肯定也会让秦半死。实际上,当时的秦并非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在和赵国苦战的时候,秦重点防备的两个国家。一个是魏国一个就是楚国,秦楚边界从始至终都保持想当的军事力量。另外一个很搞笑的是,秦

  •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前后一共消耗了多长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

  • 揭秘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

    秦、赵的长平之战是一场战略决战,此战过后,秦国统一六国有了较大的基础;而赵国元气大伤,亡国已近在咫尺!在开战之前,秦赵之前的实力本就悬殊,而在关键时刻,赵王却弃善于守城的廉颇不用,而改为用实战经验很少的赵括!不得不说,赵括也因此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声。不过就算其不是纸上谈兵,这场战役赵国取胜的胜算也是

  • 长平之战为何唇齿相依的东方五国都袖手旁观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为争夺上党地区,秦赵爆发了着名的长平之战。此战以秦国惨胜收场,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失去了抵御强秦的中坚力量,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那么为什么唇齿相依的东方六国面对秦赵生死对决都袖手旁观呢?六国之所以不施以援手,主要是魏韩自身难保,没那胆量招惹强秦;楚与赵不接壤,有力使不上,而且楚

  • 长平大战为何非要换下廉颇 其中有何隐情?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战国后期的长平大战,由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对阵秦国,双方投入兵力都在60万左右。可以这场大战,一方面是秦国模式与赵国模式的巅峰对决,谁胜出意味着新的强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一方面,更直接关乎两国生死,列国存亡,因为当时能够与秦国一战、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赵国了,赵国完蛋,那么列国都将成为待宰羔羊

  • 长平之战大胜的将领是谁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白起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着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得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使得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得赵国前后死伤约四十五万人。而战争中的几位将领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起,就是长平之战中使得秦军大胜的将领。他又名公孙起,秦国人士,在秦王征战六国时,立下了累累战功。他同时也是战国

  • 长平之战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战役竟活埋40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1.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处于巅峰状态,倾国之力都集中在一线,对峙就长达三年,失败的赵国死亡整整一代人,胜利的秦

  • 长平之战悲惨状况:长平之究竟战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亭将

  • 长平大战为何非要换下廉颇 而启用赵姓小毛孩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平大战,战国,战争

    战国后期的长平大战,由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对阵秦国,双方投入兵力都在60万左右。可以这场大战,一方面是秦国模式与赵国模式的巅峰对决,谁胜出意味着新的强权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形成;而另一方面,更直接关乎两国生死,列国存亡,因为当时能够与秦国一战、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赵国了,赵国完蛋,那么列国都将成为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