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3/12/27 4:09:48

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5年12月2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今捷克与斯洛伐克的斯拉夫科夫)地域进行了一次决定性战役,史称“三皇会战”。

1805年,正值拿破仑积极准备进攻英国本土之际,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俄国、瑞典西西里国等)也已做好进攻准备。8月,拿破仑因海战失利,遂即放弃登陆英国的企图。拿破仑获悉奥军西进、俄军拟与奥军会师的情报后,遂定下决心,改变部署,率军东进,在俄奥军会师前,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法军(17.6万人)挥师东进,以强行军速度,25天穿越法国本土。由于法军行动突然、神速,驻守在乌尔姆附近的奥军猝不及防,连遭法军重创。10月中旬,法军乌尔姆发动进攻,20日,奥军6万人投降,法军大胜。法军乘乌尔姆大捷之威,11月13日,一举攻占维也纳。奥军放弃维也纳后,向北转移。11月下旬,获俄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8.7万人)经数次战斗,退至维也纳以北的布尔诺、沃洛莫茨一线,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率法军尾追联军,追至布吕恩地区后,迫于形势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在布尔诺以东占领阵地。

当法军停止前进,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战时,俄奥联军乘机进入奥斯特利茨以西地区,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决意在援军到达前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拿破仑抓住这一时机,散布法军兵力薄弱,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联军进攻。俄奥联军对法军作战企图估计错误,正在军中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强令库图佐夫不待后续部队到达立即投入进攻。联军于11月27日,兵分5路按计划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故意命令前沿部队后撤,放弃利于防御的普拉岑高地,诱使联军迂回,以便乘联军运动之际,攻击联军的侧后。联军抵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

12月2日晨7时,俄奥联军在宽12公里的正面展开进攻,将主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奥斯特利茨西南部有一由湖泊和渔塘组成的水网沼泽地带,与利塔瓦河相连,形成许多隘路。拿破仑对俄奥联军的作战意图判断正确,在其右翼利用河流、水网沼泽地带的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几乎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奥斯特利茨会战开始后,法军在右翼以1万人的兵力牵制俄奥联军4万人,顶住了联军的进攻。俄奥联军为了保障左翼的进攻,把配置在普拉岑高地的纵队撤出,造成了中央兵力的空虚。普拉岑高地位于整个战场的中央,地位十分重要。法军很好地把握这一战机,将主力近6万兵力集中在该方向上,而联军仅4万人。法军形成兵力优势,于9时,以大纵深战斗队形向俄奥联军战斗队形中央发起攻击。联军面对锐利的攻势,伤亡惨重,节节败退。至11时,俄奥联军中央被突破,普拉岑高地被法军夺回。接着,法军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拦腰切断,全线转入进攻。法军向联军左翼侧后实施主要突击。配置在中央和右翼的联军不敌法军的猛攻,开始退却。联军主力在普拉岑高地以南地区进行艰苦的战斗,被迫仓皇后撤,退至湖泊、水网沼泽地带,遭重创。结果,联军伤亡1.2万人,被俘1.5万人,法军损失不足万人。在会战过程中,俄国沙皇和奥国皇帝狼狈而逃;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兵败负伤,险成俘虏。

法军奥斯特利茨会战的胜利使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奥皇弗兰茨又一次向拿破仑求和,于12月15日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

会战后,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奥皇被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

奥斯特利茨会战突出体现了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拿破仑巧妙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的原则,成功地选择了实施冲击的时机;在会战过程中,他还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施了有效的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相反,俄奥联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作战行动时一再严重失算:对法军情况侦察不够;对拿破仑作战企图判断错误;对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加之俄沙皇的干预,尽管俄军英勇奋战,终未能挽回败局。

恩格斯在《奥斯特利茨》一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利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他写道:“奥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以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同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利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标签: 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

更多文章

  • 罗马内战简介 罗马内战时间、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马内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1世纪40~前30年代【战争地点】罗马内部【交战各方】罗马内部各派别【关键人物】恺撒、安东尼、屋大维【战争背景】公元前2世纪中,罗马上层统治阶级已经意识到,在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情况下,奴隶主的共和制形式已过时,因而必须采取一种更加有力的统治形式——军事独裁。由于罗马共和国

  • 希腊独立战争:结束异族400年的军事占领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希腊,独立,战争,结束

    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开展了一场反抗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希腊近400年的军事封建统治,是希腊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腊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广大人民饱受痛苦和磨难。土耳其封建主残酷压迫希腊人民,强迫他们履行各种封建义务,激起广大希腊人民的强烈反

  • 越南当年活捉张万年的笑话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南,活捉,张万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张万年任43军副军长兼127师(铁军师)师长。3月3日19时,张万年接到军首长指示:因正面进攻某市的部队尚未赶到指定位置,总攻该市的时间改为4日早上7时。正准备渡河的某团二营和火箭炮营当即奉命停止行动。后面的部队停止渡河,已经过河的两个营就呈孤军突出之势。是撤回,还是不撤

  • 越南老山前线狙击手日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越南,老山,前线,狙击手

    一、我需要一具尸体整整一天,再没有大的战斗,飘渺游离的雾散去又起,一些残树枯枝在风里轻轻抖动,偶尔一声冷枪把一只鸟惊得扑的一声飞起。我的怀里抱着的是一支射程一千三百米的狙击步枪(svd阻击步枪有效射程800米,标尺射程1300米),通过瞄准镜我可以看到距离射击口七百米处横七竖八的躺着七具几乎一丝不挂

  • 拿破仑战争:从土伦到滑铁卢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拿破仑,战争,土伦

    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从1784年15岁入军校到1799年发动政变,建立以拿破仑为皇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其整个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因打仗有出色的才能而崛起,因打仗失败而跌落。处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个充满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拿破仑似

  • 中国到底援助越南多少物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援助,越南

    越南是我国对外援助时间最长、投入最大的国家。从1950年起,中国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实际援助。1956年前,限于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的薄弱,中国力所能及地向越南提供旧杂式装备,未计数。援越物资统计1956-1961年:各种枪27万支(挺),炮1万余门,枪弹2亿余发,炮弹202万发,有线电机1.5万部,无

  • 1979年自卫反击战的牺牲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1979年,自卫,反击战

    1979年自卫反击战的牺牲人数,部队牺牲约8531人,受伤两万一千多人。1984年—1989年老山轮战各部队的牺牲总人数约2190人。10年自卫反击战,保卫祖国南疆牺牲的总人数约12212(包括民工、民兵)人。1979年对越作战参战部队伤亡情况统计东线部队41军121师 阵亡411人 伤员1016人

  • 英缅战争:伊洛瓦底江饮恨在英国铁蹄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缅,战争,伊洛,瓦底江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位于中印两国之间,是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纽带,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70年代,缅甸就成为欧洲殖民者争夺的目 标。18世纪中叶,英国取得对印度的控制权后,即觊觎缅甸,多次派人前往缅甸谈判, 企图迫使缅甸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名进行侦察活动,积极为

  • 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伤亡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自卫,反击战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军的伤亡人数,越南媒体报道说是消灭我军3万多人,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我军参战部队总共二十万,在消灭了我军六分之一的情况下还会丢失越北,这显然只能说明越南军队的怯懦了。3万人的数字显然是过分了。我军《解放军报》报道说是伤亡4000人,这个数字也显然是缩了水的。对于具体的数字,开始我

  • 张自忠牺牲内幕曝光 日本人称他“活关公”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自忠,牺牲,内幕,曝光

    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12月,又率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中国老百姓美称他为“活关公”。此后,张自忠的勇猛善战也受到敌军的尊敬,被日军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关羽在中国被美化成武圣人,在日本则是战神的象征。)他杀日军无数被称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