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戚继光平倭寇

戚继光平倭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1/4 20:56:39

五月的一天,本来热闹非凡的台州城竟变得像死一样寂静,家家店门紧闭,连一条狗都看不到,只有风卷着残叶在地上打旋,这空空的街巷使人觉得好像有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半个时辰前,一个过路客商带来一个可怕的消息:“大批倭寇已经到达五里外的花园街了!”顿时,街上的人惊呼起来:“快跑呀,再不跑就没命啦!”

城里城外的百姓慌成一团 ,纷纷扶老携幼,准备逃命。

倭寇就是由日本人组成的海盗,他们每年趁东南风起的四五月间,驾着船到中国沿海地区騷扰、抢劫。他们不是一般海盗,大多是一些寺院雇用的武士,也有在内战中留下的残兵败将一些游手好闭之徒。到了明朝中期,他们活动更加猖獗,带着刀槍剑翰,火槍火炮,先在海上抢劫渔船,又到陆上打家劫舍,使我们东南沿海一带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人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

镇守在浙江 、宁波、绍兴、台州一带的将军叫戚继光,他在16 岁就立下保卫海防的志,17 岁那年,继承父职,当上了指挥官。这天中午,他刚端上饭碗,忽然传来倭寇侵扰台州的消息。戚继光把饭碗一推,说:“好哇,我正在等他们呢!”他立即带领人马,火速赶到台州城下。

这时,倭寇们正在城里作恶,砸门声,吆喝声,哭叫声,把整个台州几乎抬上了天。

戚继光顺着大街朝前走,正巧碰上二百多个倭寇背着大包小包往这边跑来;领头的是一个叫吉野三郎的家伙。这是个独眼龙,据说,他的另一只眼就是在抢劫时被渔民用鱼叉戳瞎的。

吉野三郎见到迎面而来的戚继光,先是一怔,随即镇静下来,迅速将队伍排成“一”字形,大步上前迎战。戚继光命令将士们后退几步,用火器迎头射击,“轰轰”几下,把倭寇打得全趴下了:剩下的很快变换成两路纵队围攻戚继光。戚继光将令旗一举,主力、伏兵一齐出击,倾刻间把敌军分割得七零八落。将士们在戚继光的指挥下猛冲猛打,倭寇溃不成军。独眼龙趁着混乱之际,跟着剩下来的倭寇夺路而逃。戚继光大喝一声:“追!”一阵马蹄声如鼓响去,一口气又追杀了三百多个敌人。

这一仗,缴获了长槍、弓箭等战利品六百多件,救出被掳的男女四千多人。

回到营帐,卫士跑到桌边端起碗,失声惊叫:“嗨呀,将军,饭还没凉呢!”

戚继光一摸饭碗,果真还有热气,便笑笑道:“那好,不用热了,我接着吃。”

“花园街之战连一顿饭功夫都没用就大获全胜,戚将军真神啦!”附近的百姓奔走相告,台州城的百姓更是欣喜若狂,他们纷纷从山上跑回家,集合好队伍,敲锣打鼓,抬着大匾来感谢戚继光。戚继光连连摆手:“太早了,太早了,倭寇的大批人马还在后头呢!”

这以后,咸继光又一连多次打退倭寇的进攻,沿海一带再也没看到倭寇的影子了,台州的渔船又敢出海捕鱼了。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里投宿。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

一个冬天一过,戚继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从小生长在军人之家的戚继光对这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一直在想改编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练兵的建议,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559年,上司才准许他作一次选兵、练兵的尝试。

戚继光激动万分,当夜和几位将官在大帐中拟定出一整套招兵的标准。

他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相反,那些眼神轻灵,细皮嫩肉的市井刁滑之徒是决不可以征招的。

一次,戚继光骑马路过一个渔村,正好那里发生了一场械斗,一方是五大三粗的矿工,一边是黑如泥鳅的渔民,鱼叉、棍棒上下翻飞,不少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没有一个求饶的。戚继光勒住马缰,正想上前阻拦,忽然灵机一动:这不是选兵的最好机会吗?

那些械斗的矿工、渔民见来了个大官,一起围上来向他告状,七嘴八舌,乱纷纷的。

戚继光这才得知,他们是为争夺从倭寇手中夺回的战利品而发生争执的,一方说那堆衣物是倭寇从他们那里抢的,一方说是从他们渔船上掳的。

争论不下,只好动武了。

戚继光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你们哪,都不想想,万一倭寇真的打过来,这样东西一样都不存在了,你们还争什么呢?眼下,应该万众一心,对付倭寇呀!”

戚继光趁机向大家说起倭寇在沿海的兽行,激起在场人的愤慨。有个叫犟伢的年轻人,拨开众人走到戚继光的面前,大声道:“将军,让我参加你们的队伍吧,我要跟着你去杀尽倭寇!”

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小伙子站了出来,

“将军,收下我吧!”

“还有我,收下我吧!”

一只只手臂高高地举起,一声声呼喊动人心魄,戚继光更是激动万分,当场收下参加械斗的上百个年轻后生,把他们带回军中,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甲,五甲为一队,并按照他自己设计的“鸳鸯阵”进行训练。

这天,戚继光乘船到大海上巡视,见远处的海面上有只小船,忽起忽落,随波漂流。戚继光感到惊诧,难道这是一艘无人驾驶的船?

船长说:“戚将军,靠上去看看。”

戚继光把手一摆:“且慢!”他吃过一次亏,有一回,他乘船出海,也碰到这样一只飘在水中的无人怪船,刚要往上靠,那船“轰”地一声爆炸了。

现在,可得小心谨慎为好。

戚继光派一名水手上前去打探,那水手泅到怪船边伸头一瞅,惊得全身直起鸡皮疙瘩,只见甲板上躺着好几具尸体,男男女女,赤身露体,从肤色衣着来看,都是沿海一带的渔民。那水手壮着胆子爬上船舷,不料,在船仓里竟发现几具倭寇的尸体。

水手把戚继光叫上船,戚继光仔细一看,发现船仓里的一只木箱里装满了三角脑袋的毒蛇,有的爬到箱子外,吐着通红的舌头,瞪着绿荧荧的眼睛。

戚继光沉思片刻,说:“一定是倭寇在翻仓时,把渔民们从蛇岛上捉来的毒蛇翻出来..”

水手指着仓底一位大胡 子尸体问:“那他怎么会自杀的呢?”

戚继光顺着水手指的方向一看,那个大胡 子倭寇竟然用槍把自己脑门打了个洞。他百思而不解。那个水手还在喃喃自语:“怪事,他自己怎么向自己开槍呢?”

戚继光俯身细看,顿时明白了,指指缠着槍板机的一条蛇道:“肯定是这条蛇缠住了倭寇手中的槍,尾巴抠动了扳机,所以..”

众人大眼瞪小眼,不得不佩服戚继光分析得在理。戚继光顿了一息,又道:“看看,连蛇都不想倭寇进入大明的疆土,愿与他们同归于尽,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这风趣的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接着,戚继光分析道:“别看这一带风平浪静,肯定有大批倭寇在活动。”

他叫人把这艘无人的船拖回港湾隐蔽起来,日后自有用处。

果然,不出三天,一支二千多人的倭寇队伍驾着铁船从日本渡海进入台州海面。

听说倭寇来了,而且来了这么多人,那些刚招募来的新兵中,有几个吓得脸色发白,有的竟把刚发下来的盔甲丢下,连夜逃跑了。

戚继光一边派人去调援军,一边把八百多个士兵排在海岸上,严阵以待。

一直等到海面上出现倭寇贼船的桅杆尖梢时,戚继光把胳臂一抡,几个士兵心领神会,跑到海湾边拖出一只船来。还是那只无人的怪船,船上的尸体早就被海风吹得干巴巴的,甲板上的血凝成一块块血茄。威继光往高处一站,大声说:“来来来,都来看看这艘船!”

队伍动荡起来,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往前拥。戚继光摆着手,道:“别挤,别挤,都能看到!”

将士们看到那一具具尸体,一片唏嘘。

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天哪,这是我家的船!”

众人马上让开一道缝,让那人挤了过来,戚继光定神一看,是犟伢子,他哭喊着奔过来要往上扑,被戚继光一把拉住。只听海风伴着犟伢子那撕心裂腑的呼喊:“爹呀,娘呀,大哥,二哥,你们死得好惨呀!”

人们这才知道,犟伢子的父母前些天出海打鱼,没想到竟遇上了倭寇。

他跺着脚,哭啊,喊啊,哭声揪着每个人的心,不少人也跟着啜泣起来。

戚继光再三安慰,他还是不停地哭。

戚继光辉剑往海上一指:“别哭了,倭寇已经到了眼皮底下了,我们只有狠狠地打,把这伙强盗赶回大海去!”

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地喊着:

“杀尽倭寇!”

“为父兄报仇!”

戚继光看大家的情绪被鼓动起来了,又大声道:“以往作战我们是以多胜少,今天却是以少敌众,还有不少兄弟刚刚入伍不久,我只要求大家做好三件事,第一不要争割倭寇的首级!二不要贪恋敌人的辎重,三不要轻易杀害胁从。如果打败了敌人,缴获的一切战利品全赏赐给大家,如果敌人还没打败,都争着去槍财物,那就别怪我无情!”

将士们纷纷应道:“放心吧,一切听从大帅的指挥!”“我们不会给大帅丢脸的!”

船上的倭寇见海岸上刀槍林立,旌旗招展,大吃一惊。他们不敢从正面登陆,偷偷地绕道从另一处爬了上来。戚继光早有所料,派兵从小路包抄过去,他命令士兵们每人手执松枝一束,伪装成一片松林,在山林边埋伏下来。

倭寇的船泊岸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往岸上爬,戈矛闪闪,你推我拥,长蛇般的队伍透逸行进,长达数里。隐蔽在坡上的士兵们一动也不动,远远望去,看不见一个人影,只见漫山青松,郁郁葱葱。

独眼龙吉野三郎也来了,这些倭寇都是他领来的。他四下一看,见没什么动静,便吆喝着叫大队伍往前进发。等倭寇的队伍过了一半,山崖后传来一阵海螺声,隐蔽的士兵们一起丢下松枝,居高临下地发起了进攻:倾刻间,喊杀声、火炮声,刀槍的撞突声震撼山谷;倭寇见中了埋伏,一个个嗷嗷怪叫,拼死应战。

紧接着,戚继光把令旗一举,把队伍排列成前后左右都能应战的“鸳鸯阵”,虽然这些新兵对“鸳鸯阵”还不大熟悉,但这已足使倭寇望而生畏,敌人的阵势顿时大乱,纷纷四散逃命。

戚继光见敌军渍散,便将事先做好的白旗往山上一擂,叫 部下高喊:“有投奔旗下者,可免一死!”

随着这一声呼叫,数百名倭寇奔得旗下,丢下武器,请求饶命。吉野三郎离开队伍,践跌撞撞地往前跑,一头栽进山谷,被乱石砸死。

二千多名倭寇,很快就被歼灭。

台州百姓听说戚继光又打了个大胜仗,便敲锣打鼓迎到二十里外,来不及做匾,竟把谁家新娘准备办喜事用的红绸用竹片撑了过来,那斗大的“囍”

字在夕陽下闪闪发光。

这以后,戚继光又带领新兵在福建、广东打了几个大胜仗,把倭寇打得焦头烂额,闻风丧胆。就连日本岛上的人一提起戚继光都把舌头直伸:“戚家军,了不起!了不起!”后来,倭寇很少再到中国沿海来逞强了。

标签: 戚继光倭寇

更多文章

  • 护国战争-棉花坡之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护国战争,棉花坡之役

    蔡锷的护国军和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四川卢州棉花坡打得难分难解。护国军只有五千人,而北洋军却集中了两个师和几个旅的数万之众。他们仗着实力雄厚,构筑坚固的工事,拼命抵抗护国军的进攻。担任护国军先峰团 支队长的董鸿勋,率领敢死队,轮番向敌人红庙高地进攻,都被猛烈的炮火压了回来。蔡锷心急如焚。袁世凯不顾全国人

  • 日俄旅顺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俄旅顺,海战

    1904 年2 月8 日晚,旅顺港内,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故舰艘艘灯火通明, 一派节日景象,岸上,俄国海军俱乐部里更是热闹非凡,舰队的全体指挥宫和旅顺口的各界要人,齐聚一堂,正在参加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举办的舞会。舞池里,伴随着优雅的华尔兹舞曲,对对衣着华丽的男女正翩翩起舞。突然,轰隆隆的炮声和震耳欲

  • 贞德保卫奥尔良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贞德,保卫,奥尔良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法国姑娘贞德就赶着羊群出了杜列米村。离村不远是收场,昨夜下了一场春雨,喝足了雨水的小草一定更绿更嫩了,贞德想赶早让羊儿吃个饱。她家很贫困,指望着靠这羊群补贴生计呢。贞德今年17 岁了,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她的皮肤不太白,一头的短发, 眉毛下一双蓝眼睛挺有神的,要不是上身套着一件红羊毛

  • 狮穴的陷落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狮穴,陷落

    公元前627 年,位于小亚细亚之东,包括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与非洲北部部分地城的亚述帝国,阿树尔巴纳帕尔君主去世,他的儿子阿树尔尼米德林继位,居住在与帝京萨尔贡堡育大道相连的城市尼尼微。尼尼微城被犹太先知称为“血腥的狮穴”。阿树尔尼米德林虽然刚刚登位,但很想学他父亲那样去开拓疆土,因此

  • 官渡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爆发在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通过这次战役,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袁绍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大世族豪强势力,于公元199年,大体上统一了河北。曹操当时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大体上统一了河南。于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大

  • 高加米拉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加米拉,决战

    马其顿人围攻推罗城的时候,大流士三世曾派遣了一个使臣来见亚历山大,愿意出1 万塔兰特的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还建议把幼发拉底河以西直到爱琴海一带的土地割让给亚历山大;并请求亚历山大娶他的女儿,两国修好,成为盟邦。亚历山大在高级将领会议上念了波斯皇帝的信,副帅帕曼纽槍着开了口,他说,如果他是

  • 奥斯特里茨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奥斯特里茨,战役

    乌耳姆一战,法军虽然战果辉煌,但仍来摆脱险恶的处境。就在麦克投降的第二天,法国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被英国海军歼灭。法国海军损失329艘战舰,约一万四千人伤亡和被俘。舰队司令维尔纳夫也被捕了。与此同时,由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军先头部队已经穿过奥地利滚滚而来。这支俄军约有四万五千人,途中汇集了陆续败退下来的

  • 依普尔运河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依普尔运河,战役

    1915 年春,德国正集中兵力在东部与俄国作战之际,西线的英法军队也不敢怠懈,他们在依普尔运河一带构筑工事,随时准备进行阵地战。法国军队的几个战士合力抬着一块大石头,向防御工事的空缺处堆放。不料脚下的青草一滑,石头便脱手滚下运河河岸,几个战士也随之滚下去。只听得“呼隆隆”一阵响,石头与战士相继落入水

  • 血战台儿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血战,台儿庄,1937年

    1937 年11 月12 日,侵华日军占领了上海之后,立即分兵3 路,直逼国民党 政府的首都南京。国民党 惊慌失措,仓促迁都武汉。日军兵临南京城下,猛烈进攻,仅仅6 天时间就占领了南京。入城的日本兽兵惨无人道地大肆烧杀婬掠,30 余万中国同胞丧身于日寇的屠刀之下! 至此,北平、天津、太原、石家庄、济

  • 色当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色当之战,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到1866 年6月17 日萨多瓦战役后,便可以说是以奥地利的失败而“剧终”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打算乘胜向维也纳进军,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伸斯麦却对国王说:“我们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虽然动了武,但我们同属德意志;我们固然要统一德国,然而真正的势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