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土木堡之战

土木堡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7 更新时间:2023/12/27 9:35:12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这一来,宦官的权力更大了。有一年,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地方的一个流氓,名叫王振,年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没考取,在县里当教官,后来因为犯罪,本来该充军,他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

明宣宗死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司礼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音là)部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削减了赏金和马价。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大同离开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剌军侵占,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和侍郎是军事部门的正副长官)邝埜(音kuàngyě,埜同野)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没充分准备,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音chéng)王朱祁钰(音yù)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这次出兵,本来从没好好准备,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风暴雨,没有走几天,粮食就接济不上,兵士们又饿又冷,还没有碰上瓦剌兵,已经叫苦连天。到了大同附近,兵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兵士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有个大臣发现士气低落,劝英宗退兵,被王振臭骂一顿,还罚跪了一天。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退下来。到了这时候,王振感到情况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劝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几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四十里地。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又匆匆忙忙下命令往回走。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剌的追兵赶上了。

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得像火烧,但是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开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条河,已经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找到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赶到土木堡,把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明英宗知道没法突围,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听,明英宗带的明军人数还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遭到损失,就假装答应议和,停止进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十分高兴,下命令让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们争先恐后跳出壕沟往河边跑,乱成一团,将领们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这时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军兵士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个个抡起长刀,大声吆喝着:“投降的不杀!”

明军兵士一听,纷纷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的和被乱兵踩死的,不计其数。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平时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候却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着,抡起手里的大铁锤,朝着王振脑门一锤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明英宗眼看脱逃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赶上来,俘虏了明英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骄横起来,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的身上了。

标签: 土木堡之战明太祖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战国

    战国时,秦大将王龁率数十万兵马像滚滚乌云一样笼罩住韩国上党城(今山西省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城以东地区),城中一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逃到赵国哀哀求救,赵王立刻派遣大将军廉颇率20多万兵马前往解围。不料,赵秦两军在长平遭遇,廉颇将军在马上一声呐喊,只见战马兵车卷起漫漫黄尘,鼓声阵阵,热浪翻滚,两军混战一

  • 孙武攻楚不战而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武,攻楚

    公元前506年,经伍子胥推荐,吴王阖闾拜大军事家孙武为大将,整顿兵马,准备进攻楚国。孙武是齐国人,自称是东海一小农,他是应吴国大夫伍子青的邀请,南下到吴国来的。他的兴趣是研究兵法,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他这次所以答应做地位显赫的大将,一是想助老朋友伍子胥一臂之力。击败楚国。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因父亲和哥

  • 钓鱼城保卫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钓鱼城,保卫战

    公元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蒙哥即汗位后,遣忽必烈开拓南部汉地,令旭烈兀远征西域,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看管蒙古本土,自己则亲率大军伐宋。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

  • 风声鹤唳战秦兵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风声鹤唳,战秦兵

    公元382年秋天,自称大秦天王的荷坚率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进军。大道上,步兵、骑兵,加上车辆、马匹,浩浩荡荡,掀起的烟尘遮天盖日。这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足足拖了一千里路长。苻坚是个骄傲自大的国君,为了扩大掠夺财富的范围,满足个人的私欲,发动了这场消灭东晋的战争。在动身前的一个晚上,他曾

  • 天降火牛助齐威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火牛

    这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以乐毅为上将军的燕国大军,联合了好几个国家的队伍,共几十万人,向齐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燕军所向披靡,很快攻克了齐国的首都临淄,齐王吓得逃到山东,这时,楚国派来一个姓淖的将军,口口声声要来声援齐国。齐王信以为真,任他为相,没想到他并非真心相助,而是想借机与燕国瓜分齐国。没多

  • 嘉庆年间天理教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嘉庆年间,天理

    清朝乾隆庆年,京大兴县宋家庄有个赖林清,喝嫖行。林清面干许多活计,肆,宣武,黄吏,和人开,工程中介费,果是为嫖宿就是终日了,都没有干长。城混下去后,林清又去苏州讨生活,道衙门、县衙给长官随从。是改,“营贿赂,即散去粪”,贪污受贿,胡作非为。贪污受贿案后,官将绳之法,林清潜,隐名运纤,宋家庄。京后,林

  • 官渡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官渡大战,刘备

    刘备逃到了邺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袁绍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进攻许都。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田丰,这时候却不赞成马上进攻。他说:“现在许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然少,但是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可不能小看他。我看还是作长期的打算。”袁绍不听田丰的话,田丰一再劝

  •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浇灭相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战争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浇率领有过氏军攻灭相及其领导的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斟寻氏(今河南巩义西南)的作战。东夷有穷氏(今山东西部)首领后羿推翻夏后氏。不久,其部属寒浞又篡夺政权。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力量,进行有限统治。

  •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夏少康复国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战争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夏王太康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

  • 蓝田之战是怎么发生的?蓝田之战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蓝田之战

    蓝田之战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于是爆发了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阳之战。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战争前一阶段是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