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官渡之战简介:以弱胜强奠魏基

官渡之战简介:以弱胜强奠魏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87 更新时间:2023/12/6 16:06:45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

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昌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昌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昌,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操,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这时,袁绍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进攻许都。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田丰,这时候却不赞成马上进攻。他说:“现在许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然少,但是他善于用兵,变化多端,可不能小看他。我看还是作长期的打算。”

袁绍不听田丰的话,田丰一再劝谏,袁绍反认为他扰乱军心,把他下了监狱,他向各州郡发出文书,声讨曹操。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他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

这时候,曹操早已率领兵马回到官渡,听到白马被围,准备亲自去救。他的谋士荀攸劝他说:“敌人兵多,我们人少,不能跟他硬拼。不如分一部分人马往西在延津(在今河南延津西北)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我们就派一支轻骑兵到白马,打他个措手不及。”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来个声东击西。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来堵截。哪儿知道曹操已经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袭击白马。包围白马的袁军大将颜良没防备,被曹军杀得大败。颜良被杀,白马之围也解除了。

袁绍听到曹操救了白马,气得直跳脚。监军沮授劝袁绍把主力留在延津南面,分一部分兵力出击。但是袁绍心急火燎,不听沮授劝告,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并且派大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打先锋。这时候,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听说袁军来追,就把六百名骑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叫兵士解下马鞍,让马在山坡下蹓跶,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

文丑的骑兵赶到南坡,看见这样子,认为曹军已经逃远了,叫兵士收拾那丢在地上的武器。曹操一声令下,600名伏兵一齐冲杀出来。袁军来不及抵抗,被杀得七零八落。文丑也糊里糊涂地丢了脑袋。

两场仗打下来,袁绍一连损失了他手下的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军将士打得垂头丧气。但是袁绍不肯罢休,一定要追击曹操。监军沮授说:“我们人尽管多,可没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完了,他们自然会退兵。”

标签: 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宋金战争:岳飞抗金苦相持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金战争,岳飞,抗金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在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举兵反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金国建国后,洞悉北宋朝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便于天会三年十月,发兵十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九月,贡献太原后,转兵向东,进攻东京。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攻克了重镇真定府等地。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

  • 汉与匈奴之战:从和亲到反击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

    一统的西汉王朝比秦王朝幸运,更比西楚王国幸运,它的瓶颈危机虽拖的很久,但终于平安通过。但北方新兴的匈奴汗国,却忽然间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使中国饱受凌辱。不过等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后,就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国接触。于是西汉王朝和中

  •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反暴秦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原六国纷纷起兵反秦。公元前207年,秦大将章邯击杀楚军统领项梁后,又率兵围赵王于巨鹿。赵相张耳充分发挥其外交特长,游说其各地诸侯前来救赵,并申明天下之势在此一举!诸侯纷纷带大军而来。首先赶到的是赵大将军陈余,将其数万兵力扎住巨鹿之北。张耳的儿子张敖也收代兵万余人而来。南方的楚

  • 关于黄帝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帝,战役

    阪泉之战阪泉之战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今武功入渭。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

  • 虎牢之战:围城打援突奇兵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虎牢之战,围城打援

    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了三大起义军中心,李密瓦岗军转战于河南地区,窦建德起义军活跃于河北一带,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地区。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歼灭了大

  • 井陉之战:陷之死地而后生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井陉之战

    公元前206年,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

  • 采石矶之战:虞允文领兵抗金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采石矶之战,虞允文

    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岳飞死后20年的一个秋天。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分四路南下,妄图一举灭亡南宋。南宋的皇帝赵构这时已迁都临安(今杭州)。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金兵,朝廷里许多人主张投降,但也有不少爱国将士表示要像岳飞那样,和金人决一死战,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当时,在前线负责抵抗金

  • 最不可思议战争,大唐没用一兵一卒灭古印度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不可思议,战争,大唐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

  • 宋辽战争:巅峰对决干戈动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辽,战争,巅峰,对决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助北汉。该年3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5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

  • 崤之战简介,崤之战故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崤,之战,简介,故事

    在这一站中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一次战争殽之战。此战中,晋军利用秦国劳师袭远,士兵疲乏的弱点,适时出击,一举战胜了强秦,活捉强秦的三大主帅。地处中原西部的秦国本开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周平王东迁时,才受封。但经过几代国君的苦心经营,秦国终于也逐渐强盛起来,并不断向中原扩展势力也企图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