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夏朝会不会或许与商朝并存?

夏朝会不会或许与商朝并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29 更新时间:2024/1/23 15:33:48

在上古时代历史,对夏朝起源就是这样记载: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生活很多个部落,然后这些部落一起推举共同的首领。在公元前2200-前2090年间,舜担任首领,之后在中原地区出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于是,舜就选派了一个大禹的人去治水,大禹有着高超的智慧,知道洪水只能疏不能堵,因此没有一味加高堤坝,只是把疏通河道让洪水流入大海之中。由于大禹为了治水三次不过家门,创下了杰出的政绩,部落首领舜就决定把自己位置传给毫无血缘关系却有民望的舜。大禹之后,皇位又传给了儿子。这样,部落的禅让制就结束了,世袭制的朝出现。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就这样诞生了。

可是,很多人都质疑夏朝的存在,有些人甚至还怀疑是不是夏朝与商朝都是并存?现在考古学界也缺乏对大洪水真实存在的具体考证,对于夏朝存在时间也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在二十世纪的疑古学派学者甚至怀疑大禹究竟是神,还是真实的人物。由于没有一手资料,对于夏朝的研究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在我国考古发现中,从年代上说,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朝一种文化,可能与地中海文化相媲美。在地中海每一个“文明遗址”,容纳人口只有几千人的规模,“二里头文化”规模确实可以容纳十五万人左右,有的却是估算人口与更加多,如一个城市或者都城。可是,中国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都没宣布“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时候的都城,主要就是在西方近代考古学家观点影响下,也认为二里头没有出现大量的贵金属。

甲骨文里记载,最早开始称王的商朝先祖就是王亥,亥字在甲骨文中写法就是上鸟下亥的合文,完整表达应为“王鸟亥”。王亥是商汤时代的六世祖,与夏后泄都处在同一时代。这说明在商已经是独霸一方的势力。

在甲骨文记录中,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现实,“王”的称号在当时也不是至高无上与独一无二的。殷商自称“大邑商”,用今天的话语翻译就是大城市商,不是大国商,更不是天朝商。暗示当时的政治观念还没有发展到法统唯一的程度,也没有形成高度统一的国家,似乎也存在各个地方为政的现象。可能“王”就相当于一个地方的霸主,如同部落中比较强大的一方部落一样。

从这些判断来说,夏朝虽然很难考证是否真实存在,但是不可能同时存在“夏朝”与“商朝”。“朝代”都是后来历史学家安排的,当时历史环境中可能是夏朝是以某一“邑”(城邦)为核心的松紧程度不一的联盟体。这些联盟体有时候战争有时候和平,势力也是有起有落,也许夏朝与商朝是那一时代成为“霸主”或名义“上国”的国家,我们不能用“朝代”去套取那时代的政治环境。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夏、商、周三朝自古以来都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观点,也是儒家作为经典治理的经典案例。

但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人们对夏王朝的真实存在越来越怀疑。商代被认为是真实的,因为考古证据,如殷墟和甲骨文。但对于夏朝来说,还没有相关的考古证据可供考证。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带队对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的“夏遗址”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二里头文化遗址。

从上图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集中在山西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两个地方,以黄河为分界线。山西省南部为东部的凤型,中部的二里头型。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二期约为公元前2080—1590年,即夏朝时期;第二、第三时期约为公元前1590—1300年,即商唐早商时期。

晋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应为殷墟甲骨文中记载大地的地方,即传统的夏遗址;豫中、豫西二里头文化遗址应为城唐灭夏史料的发生地。事实上,所谓“城唐灭夏”实际上打败了豫中、豫西的夏文化部落。然而,晋南的夏文化部落并没有被打败。直到中国和商朝时期,它才被商朝打败,最后被傅浩的军队摧毁,建立了一个新的地方国家。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兵器以木、石、骨为主。第三阶段只有少数青铜武器出现。这与战国时期的铁器一样,二里头文化中并不流行青铜器。二里头文化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陶器符号。下图显示了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24种陶瓷符号。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中最大的遗址。目前有一号和二号两座宫殿。一号宫略呈方形,缺少东北角,东西宽96.2米,南北宽107米,总面积9585平方米。第二宫东西宽58米,南北长72.8米。这两座宫殿四周都是墙。下图为修复后的一号宫殿。二里头遗址虽然有宫殿,但二里头遗址距离偃师商城只有6公里,偃师商城的建设始于二里头文化的第四期。因此,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可能是在第三阶段,即商代早期建成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存在的证据吗?从文字上看,二里头文化只有24个陶瓷符号,不能说是文字,更不能说是夏朝文字,因为陶瓷符号只有24个,不能组合成文字。

从出土青铜器来看,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没有出土青铜器,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青铜器只有100多件。只能说明青铜器是在二里头文化中后期开始出现的。商朝早期的存在,尚不能证明。与二里头文化同时,阿尔泰山脉(公元前2200-1800年)的塞玛吐鲁番文化也出土了青铜剑。赛玛吐鲁番文化早于二里头文化掌握青铜器(二里头文化直到公元前1590年才出现青铜器),这足以说明青铜冶炼技术是从西亚传入的。林梅村在其论文《塞马吐鲁番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中,给出了将青铜冶炼技术引入中原的路线图:塞马吐鲁番文化:南下西域,东进祁连山,进入中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通史武王克商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大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

  • 北方战争是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为了夺取波罗的海东部濒海地区,打开由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17001721年,彼得一世与当时的北方强国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开始时俄国在纳尔瓦城堡战败,遂失去了所有的大炮,大量士兵也被俘。但是,彼得大帝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和加强了军事力量:将教堂三分之一的铜钟用来铸炮,一年后就铸了300多

  • 为什么商周以后就很少有神话故事了?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问这个问题的人真不知道脑子是什么做的,夏、商、周,都属于奴隶社会,而且历史极为久远,出名的人物也只有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剩下的一些平庸的君主都无大作为,只能随着历史而消失,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官职也增加了史官,自此,每一个帝王的生平,以及他们登基时干的事都载入史册,篡改帝王生平

  • 中国历史朝代和欧洲历史朝代对应表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春秋战国时代对应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马其顿帝国,早期罗马。2、秦对应罗马共和国。3、西汉对应帕提亚,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4、东汉对应罗马帝国和帕提亚/萨珊波斯。5、三国西晋对应东西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6、东晋十六国对应东罗马帝国,萨珊波斯,欧洲蛮族诸国。7、南北朝和隋朝对应东罗马

  • 商灭夏的战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商灭夏的战役是鸣条之战,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说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战前誓师后,商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

  • 部落首领有很多,为什么是商这个部落灭夏建立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成汤借上天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成汤并缴获了夏朝的财物。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成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自此,诸侯全都

  • 战争女神怎么打哥布林王国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在异界混要有抗魔的先说下、一下各种级别的大体需求王者240勇士180冒险120不够的千万别打不光是技术的问题一房--直接硬碾过去没啥说的2房--控制推怪时间不要太快太快刷的怪跟不上3房--从右向左推找到仍标枪的守护者灭了他基本就OK了4房---硬碾没啥说的先秒少女5房--机器用燃烧瓶炸大约5个左右就

  • 妲己是不是导致了商朝灭亡,是不是一个王国的毁灭都是女人的错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妲己只是一个催化剂,最重要的还是帝王的荒淫无道。女人没有错,她们只是一个借口,被迫来承担罪名。这就是历史的悲哀,不敢去面对,却要女人来承担这一切

  • 商灭夏时是如何进军的,可否图示一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即为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汤军队在鸣条展开战略决战;决战中汤

  • 商朝时武丁攻打的渭是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的话,删除攻打为一类的地方,应该的是现在的为何附近吧那这么一个地方?1.指渭水入黄河处。约在今陕西潼关北。《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即其地。西晋建兴二年(314年)刘曜攻长安,进军至此。2.即泾水入渭之口。在今陕西高陵渭水北岸。《尚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孔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