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代历史,对夏朝起源就是这样记载: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生活很多个部落,然后这些部落一起推举共同的首领。在公元前2200-前2090年间,舜担任首领,之后在中原地区出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水。于是,舜就选派了一个大禹的人去治水,大禹有着高超的智慧,知道洪水只能疏不能堵,因此没有一味加高堤坝,只是把疏通河道让洪水流入大海之中。由于大禹为了治水三次不过家门,创下了杰出的政绩,部落首领舜就决定把自己位置传给毫无血缘关系却有民望的舜。大禹之后,皇位又传给了儿子启。这样,部落的禅让制就结束了,世袭制的王朝出现。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就这样诞生了。
可是,很多人都质疑夏朝的存在,有些人甚至还怀疑是不是夏朝与商朝都是并存?现在考古学界也缺乏对大洪水真实存在的具体考证,对于夏朝存在时间也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在二十世纪的疑古学派学者甚至怀疑大禹究竟是神,还是真实的人物。由于没有一手资料,对于夏朝的研究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在我国考古发现中,从年代上说,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朝一种文化,可能与地中海文化相媲美。在地中海每一个“文明遗址”,容纳人口只有几千人的规模,“二里头文化”规模确实可以容纳十五万人左右,有的却是估算人口与更加多,如一个城市或者都城。可是,中国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都没宣布“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时候的都城,主要就是在西方近代考古学家观点影响下,也认为二里头没有出现大量的贵金属。
甲骨文里记载,最早开始称王的商朝先祖就是王亥,亥字在甲骨文中写法就是上鸟下亥的合文,完整表达应为“王鸟亥”。王亥是商汤时代的六世祖,与夏后泄都处在同一时代。这说明在商已经是独霸一方的势力。
在甲骨文记录中,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现实,“王”的称号在当时也不是至高无上与独一无二的。殷商自称“大邑商”,用今天的话语翻译就是大城市商,不是大国商,更不是天朝商。暗示当时的政治观念还没有发展到法统唯一的程度,也没有形成高度统一的国家,似乎也存在各个地方为政的现象。可能“王”就相当于一个地方的霸主,如同部落中比较强大的一方部落一样。
从这些判断来说,夏朝虽然很难考证是否真实存在,但是不可能同时存在“夏朝”与“商朝”。“朝代”都是后来历史学家安排的,当时历史环境中可能是夏朝是以某一“邑”(城邦)为核心的松紧程度不一的联盟体。这些联盟体有时候战争有时候和平,势力也是有起有落,也许夏朝与商朝是那一时代成为“霸主”或名义“上国”的国家,我们不能用“朝代”去套取那时代的政治环境。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夏、商、周三朝自古以来都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观点,也是儒家作为经典治理的经典案例。
但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人们对夏王朝的真实存在越来越怀疑。商代被认为是真实的,因为考古证据,如殷墟和甲骨文。但对于夏朝来说,还没有相关的考古证据可供考证。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带队对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的“夏遗址”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二里头文化遗址。
从上图可以看出,二里头文化集中在山西南部和河南中西部两个地方,以黄河为分界线。山西省南部为东部的凤型,中部的二里头型。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二期约为公元前2080—1590年,即夏朝时期;第二、第三时期约为公元前1590—1300年,即商唐早商时期。
晋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应为殷墟甲骨文中记载大地的地方,即传统的夏遗址;豫中、豫西二里头文化遗址应为城唐灭夏史料的发生地。事实上,所谓“城唐灭夏”实际上打败了豫中、豫西的夏文化部落。然而,晋南的夏文化部落并没有被打败。直到中国和商朝时期,它才被商朝打败,最后被傅浩的军队摧毁,建立了一个新的地方国家。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兵器以木、石、骨为主。第三阶段只有少数青铜武器出现。这与战国时期的铁器一样,二里头文化中并不流行青铜器。二里头文化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陶器符号。下图显示了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24种陶瓷符号。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中最大的遗址。目前有一号和二号两座宫殿。一号宫略呈方形,缺少东北角,东西宽96.2米,南北宽107米,总面积9585平方米。第二宫东西宽58米,南北长72.8米。这两座宫殿四周都是墙。下图为修复后的一号宫殿。二里头遗址虽然有宫殿,但二里头遗址距离偃师商城只有6公里,偃师商城的建设始于二里头文化的第四期。因此,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可能是在第三阶段,即商代早期建成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存在的证据吗?从文字上看,二里头文化只有24个陶瓷符号,不能说是文字,更不能说是夏朝文字,因为陶瓷符号只有24个,不能组合成文字。
从出土青铜器来看,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没有出土青铜器,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青铜器只有100多件。只能说明青铜器是在二里头文化中后期开始出现的。商朝早期的存在,尚不能证明。与二里头文化同时,阿尔泰山脉(公元前2200-1800年)的塞玛吐鲁番文化也出土了青铜剑。赛玛吐鲁番文化早于二里头文化掌握青铜器(二里头文化直到公元前1590年才出现青铜器),这足以说明青铜冶炼技术是从西亚传入的。林梅村在其论文《塞马吐鲁番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中,给出了将青铜冶炼技术引入中原的路线图:塞马吐鲁番文化:南下西域,东进祁连山,进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