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16 12:49:19

苍茫大地介绍粟裕大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大智大勇,指挥的孟良崮战役,这也是解放军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一、战役背景:

1947年,国军全面进攻被我军打破,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国军进剿山东,兵力达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45万人,以五大主力之三第74师、第5军、第11师为骨干,编三个机动兵团,第一兵团汤恩伯部共20个旅20万人,为主要攻击集团,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全线进攻,企图寻华野主力决战。国军为避免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华野在山东共9个步兵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27万人,处于劣势。我华野从3月下旬到5月,主动出击除在泰安歼敌72师外,没有战绩。我华野根据中央军委意见,于5月上旬将主力东移,后撤一步,以准备南下华中的2纵、7纵隐蔽集结于莒县地区,以进鲁南的6纵隐蔽在平邑附近地区,待机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野后,陈、粟两个预设的歼敌方案均未奏效。

二、战机顿现

华野主力东移,蒋介石陈诚误判,以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于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进,妄图逼我军在鲁中山区决战,顾祝同令3个兵团放胆向博山、沂水线疾进,右翼第一兵团改变原定的稳扎稳打战法,不等第2、第3兵团统一行动,即以张灵甫74师为骨干,在黄伯韬25师、李天霞83师配合下于次日自垛庄、桃墟进攻坦埠,企图袭占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整编48、65师在左右两侧掩护。华野侦知这一部署电,粟裕于12日晨下达1纵、4纵、6纵、8纵、9纵围歼74师,以2、3、7、10四个纵队阻援的作战令,战役于13日黄昏发起。

三、经过

74师在83师、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被9纵击退,随后占杨家寨等地,妄图14日攻占坦埠。

5月13日晚,我1纵、8纵一部在74师正面阻击,主力从其两翼趁隙向纵深楔进,1纵3师对外正面阻击65师,主力割断74师、25师联系,8纵割断74师与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的横山老猫窝。4纵、9纵从正面攻击,扼制了74师的进攻,6纵于14月抵垛庄西南地区。13日晚,张灵甫不顾前沿据点遭攻击,仍想14日占坦埠。

5月14日,张灵甫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等地失守,怕被围歼,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反击。6纵在1纵一部协同下,于15曰拂晓攻占垛庄,切断74师退路,8纵攻占万泉山,同1纵、6纵打通联系,在芦山、孟良崮地区四面合围74师。蒋、顾以为74师是第一王牌,死守孟良崮,左右增援到位,可趁机与华野主力决战。顾祝同严令新泰的11师、蒙阴的65师、桃墟的25师、青鸵寺的83师以及,河阳、汤头的第7军、48师迅速向74师靠拢;并调第5军自莱芜南下,20师从大汶口向蒙阴疾进,在蒙阴、青驼寺寻歼我华野主力。

粟裕见国军10个师大举来援,多数距孟良崮一至两天路程,最近的仅十几公里,于15日下令华野阻援部队坚决阻止各路援军,主攻部队尽快干掉74师。

15日晨,整编74师被围困在孟良崮为核心的几个山头,即520、东西54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74师的水源被切断,大量美式装备歇了菜,张灵甫上孟良崮把重炮、坦克等又丢弃了。激战至16日上午,华野占领全部主阵地,下午,华野前方将士以为74师被全歼,细心的华野粟总发现我军歼敌数与74师编制差万人,部队严密搜索,终将74师及83师1个团余部全歼,张灵甫被击毙。16日16时半战斗结束,华野发现敌台仍在活动,4、8、9纵奉粟总命令搜索,到18日,又搜出7000余人。

在华野主力围攻74师过程中,华野2纵、3纵、7纵、10纵等拼死阻击,国军在蒋、顾严令督战下,最近的距孟良崮5公里,炮弹能打到孟良崮,但74师照样被歼。

四、胜利原因:

A、粟裕的卓越指挥才能及非凡胆魄。

粟总是我军为数不多、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帅才,他用兵连当代孙武“刘帅、主席五虎上将之首林帅也极为佩服。

B、我华野全军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将士们舍生忘死。

C、张灵甫的骄横授我歼敌良机。

D、国军内部的矛盾,配合不十分到位。

李天霞作为七十四军(师)的副军长当年和张灵甫抢七十四军军长失败,心有怨言,增援时就不太利索啦。如他的83师再冲进一个旅,我军就够呛!

五、战果及后话。

斯役,国军被歼3.2万,我军伤亡1.2万人,国军被迫停止对山东的进攻。

顾祝同被撤掉陆军总司令职务;黄百韬虽救援,但未达效果,被撤掉师长之职,后又重用,死在淮海战场;汤恩伯被撤一兵团司令之职;李天霞未很好掩护及救援,撤职被捕。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

  • 三国经典故事有什么 快点急用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刮骨疗伤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英雄好汉。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胆气过人。有一次他带兵出征,误中敌人的毒箭,整个右臂都不能动弹,众将都劝关羽暂时收兵。关羽大怒,说:“怎么能因为我这点伤,就误了国家大事呢?”关羽坚持不肯收兵,众将只是四处寻访名医。这一天有一个人来求见关羽,他说他叫做华佗,听说

  • 三国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孟德献刀、关东起兵、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借荆州、夷陵之战、白帝托孤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掩七军、刮骨疗伤、走麦城、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吕布凤仪亭

  • 关于抗战故事为主题的经典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的书太多,经典很少,老一点的有姚雪垠《长夜》丁玲《一颗出膛的枪弹》茅盾《腐蚀》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新一点的有《亮剑》

  •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英雄故事?(只要题目就可以)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少年英雄李爱民》《急送鸡毛信》《贴抗日标语》《13岁英勇献身》《游击队巧捉鬼子官》、《步枪打飞机》《三个狗军官》

  • 秦末农民起义故事大神们帮帮忙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

  • 黄香替父扇喜温被的故事(急急急急急!)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

  •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的“大泽乡”联想到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选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指高贵的人。宁:“难道”的意思。有种:是“天生(生来就有)”的意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几千年来百姓心中的真实愿望,对人性的开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直得肯定。

  • 秦末的主要农民起义有哪些?请简要分析起义的原因及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个起义:陈胜吴广,最著名的起义:刘邦项羽(楚汉之争)。陈胜吴广是因为送一批东西到一个地方,但是大雨倾盆,没法在指定时间把东西运到,而在当时的秦法里,没在指定时间把东西运到是要被砍头的,所以他们一想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起义,活的几率也越大,如此这般他们就起义了意义是激励了其他人起义而刘邦和项羽呢,一

  • 中国九大美女间谍是怎样为国献身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一、关露:命运坎坷的才女间谍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关露,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名字。今年是她的百年诞辰,没有纪念大会,没有追悼文章,一如当年她的去世,悄无声息。在关露身上,才女、汉奸、特工,三个身份纠缠了她一生。1907年7月,关露出生于山西省右玉县。幼年家贫自学完中学课程,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