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有哪些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经典事迹
就中国?项羽辕门外单骑镇守,吓坏了放暗箭敌将,最后全线退兵额....没了吧,话说中国战争规模大外国的:博斯沃思战役中,查理三世马前失蹄,被围杀,大败(本来是优势,这就是著名的“ahorse,allmykingdomforahorse!”)小日本历史上,关原大战中突然出了个叛徒小早川秀秋,为德川家康指路,然后东军包抄西军,扭转劣势,西军大败,德川家康掌握日本政权
雅克萨反击战的小故事
看明朝战史,明军无论多么惨,多么危机,都决不用女人换取和平,决不割地赔款。哪怕暴民军大军压城,瓦刺大军围攻首都,皇帝不幸被俘……都决不认输。明朝的皇帝有好的,有爱玩的,有荒谬的,但是没有软骨头的,如崇祯皇帝天子殉国,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隆武战死沙场,绍武被俘,绝食自杀……明朝是古代世界上所有过百年的帝国唯一没有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的,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哪怕是暂时的。即使在即将灭亡时刻也坚持三线作战。而清朝却刚好相反,听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康熙的《尼布楚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在内的大片土地,俄国人合法获得了在远东的战略前进基地(国内史书明显是闭门吹棒,可以读读俄罗斯史书,俄罗斯以为在尼布楚条约上,他们是胜家...还在史书吹棒彼得大帝大败康熙,夺得了东方的一大片领土...),第二个是雍正的《恰克图条约》,彻底放弃贝加尔湖,连同湖西的大片土地(约十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二个朝代相差那么远,一个再危难也坚持下去,一个每每总是不败而败?在大大盛世时康熙为什么要签下这般耻辱的条约呢?问题补充:[pre]答留香复苏:是的,丧失外兴安岭以北、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做出重大让步”还能签订所谓的“平等条约”应是中国历史书的杰作了,康熙纵容俄国人,只能刺激对方的胃口,所以俄国压力并没有停,到1728年,雍正学康熙学得青出于蓝,无聊小仗也不敢打就谈判了,也慷慨签订了不平等的《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彻底放弃,俄匪得到这个美丽富饶的世界级大湖,高兴之余,才暂时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