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成语:楚界汉河【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成语:霸王别姬【解释】: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成语:四面楚歌【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成语:张良借箸【解释】: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成语:以一当十【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成语:先发制人【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成语:沐猴而冠【解释】:〖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成语:胯下之辱【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成语:秋毫无犯【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成语:江东父老【解释】:〖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成语:约法三章【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成语:匹马单枪【解释】: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成语:一决雌雄【解释】:〖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成语:妇人之仁【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成语:扛鼎拔山/拔山盖世【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成语:披坚执锐【解释】: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成语:分我杯羹【解释】: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成语:计将安出【解释】: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成语:高阳酒徒【解释】: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成语:所向披靡【解释】: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刘邦项羽打仗时候的成语故事
更多文章
谁有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啊,20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
抗日英雄的故事200字左右,急!!!谢谢合作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
经典评书《三国演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经典评书《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
单田芳的精典评书是哪几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隋唐演义》《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其中的经典段落,经久不衰。2.《童林传》清朝康熙年间,童林(字海川)
求解放战争时或抗日战争时的感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的是南京大屠杀,和卢沟桥,还有百团大战,还有一些比如王二小,雨来、等等。解放中最感人的应是北京的傅作义和平解放了北平。还有人死最多的三大战役,还有解放海南岛
革命先烈故事 400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
描写战争的格言,至少两句,还有再找两个战争成语故事,感激不尽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yù)传》。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
列举几个历史经典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NO.1牧野之战“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现代人根据史书记载的天象,甚至推算出了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106年2月4日。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汇集各部落的兵力,大破商军的共约17万人于牧野。NO.2城濮之战面对锋芒必露的楚军,晋文公选择“退避
二战期间,为何各国军队见到鸽子就杀?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时候,人们都爱饲养鸽子来传书,所以在二战时期,一些国家就利用鸽子这种性能,用来传递情报,甚至为些还专门成立了军鸽部队,而这个不起眼的小动物,有的时候能够左右战争的走势,所以到了后来,各国军队只要见到有鸽子出动,无论是否是军鸽,全部格杀勿论。打赢一场战争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勿用质疑最主要的就是及时准确
三国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