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欧洲战争故事

古代欧洲战争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4/2/8 22:41:32

借兵的国王倒是没听说过,欧洲人通常是借钱,借给敌人钱是常事。比如荷兰人常常一边打仗,一边借钱给敌人。哈布斯堡和瑞士人的战争倒是符合,不过双方都不是国王,哈布斯堡的外奥地利大公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和瑞士的永久同盟作战,在曾帕赫战役中惨败,主将利奥波德战死。但是战后外奥地利依然招募瑞士佣兵作战。1842年钢版画瑞士长矛的威力曾帕赫战役

为何历史上欧洲的大帝国最终都会分裂,统一时间很短,而中国在历史上却基本上都是统一的,分裂时间很短?

引述别人的观点吧那本书你有兴趣可以看看许天田(VictoriaTin-borHui)2005年出版了《古代中国与早期现代欧洲的战争与国家形成》(WarandstateformationinancientChinaandearlymodernEurope)》。该书解决了西方学术界这个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一经出版,立即荣获美国政治学会年度最佳图书奖。这本书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统一、欧洲分裂,都不是必然的、命定的,都是偶然的、人为的。战国七雄中,秦本是弱国,秦灭六国,是以弱胜强(第65页)。六国的战略是合纵,秦国的战略是连横(第67页)。连横最后战胜了合纵,为什么?因为六国之间也是争斗关系,难以真正合纵。等到不真正合纵就要灭亡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第74-79页)。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第80-84页)。秦国得以富强的制度政策,六国也可以学,但他们学得太慢、太迟,最后学也来不及了(第85页)。秦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慎战,轻易不出手(第88页)。非打不可的时候,也善于以少击多,分而歼之。但到了非集全部国力一决雌雄的时候,秦国从不手软,例如长平之战和灭楚之战(第89-90页)。欧洲分裂、中国统一,与地理无关。欧洲多有一马平川,中国多有高山大河、天堑屏障。黄河与几个险关隘要,曾经是秦国东进的天然屏障(第90-91页)。秦灭六国,以弱胜强,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七代君王,花了135年时间,打了57场战争,殊为不易(第96-97页)。采用郡县制使秦的扩张更为便利(第97-99页)。秦最后终于一统天下,主观条件决不可忽略。秦始皇李斯,雄才大略,气吞山河,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破釜沉舟,发起最后一战,九年时间,荡平六国,一统天下(第99-101页)。为什么秦国能制定聪明的战略?和六国统治者相比,秦国君臣更为雄才大略、聪明睿智。秦国用人看才能、不看出身。秦王胸怀宽广、用人不疑、放手让大臣将帅做事(第101-107页)。早期欧洲则完全相反。1495年到1659年,不论法国还是哈布斯堡王朝,都不是走自强的道路,而是自我消弱(第111-120页)。1661-1715年,英国走向自强,法国则继续自我消弱(第120-126页)。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法国,才达到古代中国的水平,拿破仑差一点统一欧洲。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像古代中国一样,实行了征兵制,有了职业军官。拿破仑也像秦国一样,实行连横的战略。在兵败俄国之前,拿破仑一直走上坡,之后就走下坡了。为什么?秦国也有过多次大的失败,但最后成功了,为什么拿破仑败了一次就起不来了?秦国是靠自己的人力、物力打仗,这次败了,回去生聚修养,下次再来。拿破仑是靠欧洲各国的钱和欧洲各国的兵来打仗,一败就不可收拾。简言之,和秦国相比,拿破仑自强的制度政策还不够彻底、不够有力,国力还很有限,还达不到统一的要求(第127-136页)。早期欧洲士兵是雇佣兵,军官是雇佣军官、贪污腐化,资本家唯利是图,容易自我消弱(第139-142页)。欧洲长期英法相斗。英国走富国的道路,国富兵不强;法国走强兵的道路,兵强国不富;都没有找到秦国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主要由于直接学习中国,后来普鲁士最先找到了接近于秦国富国强兵的道路(第142-149页)。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尸积成山,血流成河,欧洲中国,盖莫如是。但如果比较战争时代的长度,战争频繁的程度,投入兵力的数量,伤亡的数量,战争所引起的人口的减少,按人口比例计算战争所造成的人口减少,古代中国的战争都要比欧洲惨烈的多。春秋战国打了500年,从100多个国家,打到几十个国家,打到战国七雄,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欧洲打来打去,并没有灭掉多少国家,早期欧洲君主实属无能。拿破仑之后,要想改变多国并存的状况,为时已晚(第149-156页)。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臣子经常直谏君主,君主经常从善如流,大家都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行仁政,从大臣到百姓,都可能弃你而去(第168-179页)。为了自强,战国七雄都搞征兵制,都搞中央集权政府,都搞以法治国。商鞅变法后秦国搞得最好,政府按政策和法令办事,高度合理化,高度理性化,秦律的规定非常详细,力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很接近现代民族国家。这些方面,欧洲都是在拿破仑之后才逐渐赶上来。秦律虽然严苛,但公平。英国税率比法国高,但法国老是因为征税闹事,因为法国不公平。秦国比英国还公平(第178-190页)。早期欧洲国家,国不像国。没有常备军,雇佣兵腐败。国家向资本家借钱,还不起就要破产。国家自己收不了税,雇人收税,弊端丛生。后来瑞典、英国、普鲁士、法国都变法改革自强,但都没有强大到足以统一欧洲(第190-195页)。古代中国不用雇佣兵,政府手上没有现款也垮不了。田赋用来支付政府行政费。商业税收用于宫廷,现款多了,则会重赏有功之士。而欧洲君主离了商业税收就活不下去。为了富国强兵,春秋战国秦汉都重农。欧洲则不得不重商。重商把欧洲国家搞弱了(207-214页)。秦国用民力用得太狠,讲法太多,讲礼太少,重武轻文。汉承秦制,但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纠正了这些错误,中国的统一遂成为定势(第216-223)。没有什么是命定的,秦国的统一,德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都是逆势上扬,都是秦国、德国、日本变法图强、自强不息干出来的。世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如何取决于你现在怎么做。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国家现在的政策。国际社会将继续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难以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不让他们产生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第235-237页)。

中国出了秦始皇,欧洲什么人也没出。因此,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欧洲却始终是一盘散沙。在某种意义上,欧洲历史上的无数伟人在始皇帝面前统统成了一个个“零”,而始皇帝则是一个“一”。正所谓,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浅谈欧洲分裂数千年、中国统一数千年的潜在原因[转自铁血社区]今日读到一个观点,认为欧洲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是因为其支离破碎的河流走向,而我国之所以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就是因为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流向都是向东方。呵呵,我不禁对此观点哑然失笑,虽然可能有些许道理,我还是认为持此种观点的人过于可笑。因为此观点根本是立不住脚的嘛!且不说国内几大水系的走向本就各方都有(塔里木河向西,雅鲁藏布江、怒江、珠江等向南,东北几大水系向北、向南都有),也不论长江、黄河自身也在不同的地域流向不同,单就古人的地域观念之狭小而言,这种谬论就不值一驳了。联想到近段时日,欧盟为推行“米制”的问题上,各成员国争论不休,我倒是认为,与欧洲诸小国相比,中国之所以能够形成统一的大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民族精神的统一。所谓的“大一统”精神。其中,这里面认为推动的因素占相当大的程度。讲到这里,我以为有必要简单的回忆一下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先追朔到原始社会吧!我国的古文化遗迹是很多的,元谋人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三星堆文化、周口店文化等。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一点不知诸位知道与否。就是,上述的文化并不是一脉相承的,只能说是区域性的,这点从远古人民的图腾上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现出来,但是,他们却已经开始形成文字了,但请注意,文字并不统一,各个部落都有自己叙述记事的方法。再之后,进入舜禹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范围都在黄河流域,还是属于部落文化,各部落之间的文化仍然是不共融的。再之后,没错,夏终于敢为“天下先”“全球先”,终于创立了国家的概念,尽管是家天下。但还是请诸位看官注意,无论夏朝抑或商汤,其政治体制上与原始部落社会并无太大的改观,夏商亦不过是主要凭借自己部落或族群的实力,称雄于诸部落,方才成为诸部落之首的。没见商朝的四大诸侯的实力之强吗?即便周武王灭商纣之时也是联合诸部落军队推翻的!此外,还请注意,夏商的主要统治区域抑或活动区域还是在黄河流域,即便在商纣灭亡之时,商的精锐部队10万大军还在现今的江苏一带进行征服战争,(至于商朝覆灭后,这10万精锐哪里去了是另外的话题了)。[转自铁血社区]商纣覆灭,周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就是在周朝,周武王在一改夏商的原始联邦政治体制,开始推行分封制,这相较于前世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利于一个中央集权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国家民族统一概念的形成。但即便如此,分封诸侯国虽然带来了统治疆域的扩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诸侯国都服从于周王室,但各诸侯国之间的很多方面依然不是统一的,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周幽王之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名义上位于周王室之下,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不过是形成了所谓“正统”的理念而已。真正结束实际分裂状态、首次形成大一统状态的,是秦帝国的出现!我要在这里说的是,正是这个短暂的秦帝国的出现,终于为我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我不准备在这里辩驳大秦始皇帝的过失,暂且不论其手段如何的残暴血腥,我还是认为我们今人实无资格贬低他,因为他仅仅凭借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郡县制,三大举措便足以震古烁今!战友们,且不可小看了这三大举措,尤其是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有了这些,即便再怎么天南地北,口音再怎么唧唧歪歪,他就是脱不了中国人这身“皮”了。君不见,时至今日,欧洲数十个国家在组成所谓的“共同体”数十年了,依然为了统一的度量衡在争吵不已?更不要说文字语言了。所以,他们永远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就是力量,但团结的前提是团队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信任!而这种相互认同与信任来自于畅通无阻的沟通和交流,来自于潜意识中众多类似与相同,甚至是思维方面的高度一致!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相互认同和信任就是来自于统一的语言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等诸多方面,他们潜移默化中是我们的思维高度一致,最终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统一,进而形成了千百年来这个统一的国家。就从这一点,我景仰秦始皇,我认为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强大的走到今天,确实是自于赢政皇帝和其他类似于他的先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赢政,无愧于始皇帝这个称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战船与欧洲古代战船的优劣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为作战目的制造或改装的武装船舶。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大型的是主力战船,称为“舰”或“楼船”,有2层、3层、4层,甚至4层以上甲板的。中型的是用于攻战追击的战船,如“蒙冲”、“先登”等。小型的是用于哨探巡逻的快船,如“游艇”、“赤马舟”等。为适应作战时能抢上风和追歼敌船的需要,大多数

  • 中国近代遭受过哪些侵略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为止遭受过的侵略战争有以下几个: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发动,1840年到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北京条约

  • 西方古文明在哪一阶段(或某阶段哪一方面)强于同时期的东方古文明,有什么例证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具体的说,在战国以前,东方的古文明一直是落后于西方。古印度的文明是从西方向印度半岛迁移的,所以被认为是西方的文明。而东方的其他地方,当时的文明程度实在太低,所以说,当时的东方文明,就是指中国文明。1.(7000-5000年前)距今七千年前,即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时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已率先

  •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可以说,中国的情况在全世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能够在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大一统,后面的发展虽然经历好几次分裂,但都走向了统一。反观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的总面积和中国相近,很多自然条件也比中国要好,但是欧洲只在古罗马时期统一了500年,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便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要想知道某一个文明能不

  • 中国国土面积和欧洲差不多,为什么欧洲几千年来没有统一,出现上百个国家而中国向来是统一的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思想观念不同西方国家哲学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社会国家哲学主流观点是城邦孤立讲求小国寡民的诸侯邦国制度各过各的不搀和他国的事务大一统的帝国模式是东方人的社会哲学帝国模式最早是波斯人发明出来的最早的跨地域性帝国首先是波斯人建立的历史上希波战争就是邦国多元论和帝国一元论的角逐最后是希腊的城邦制战胜

  • 商朝历史有多少年?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500余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扩展

  • 商朝到底有多少镇诸侯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比周朝略少,大约600,刚好统治也是六百年。商朝并没有强有力的统治力,各国各自为政,甚至常年和商朝发生战争。共国,亦作恭国,是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今河南辉县),后因侵犯周的都城宗周(今陕西西安)而受到周文王姬昌的讨伐,被灭国。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称共氏。阮国季封受商王封疆于今甘肃

  • 商朝衰亡:什么实行暴行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商族的历史与夏同样久远,传说简狄吃了玄鸟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

  • 商朝的三件大事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时间:约公元前1766年国际: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存在中国:鸣条之战,商败夏,夏亡;商朝(约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建立,定都于亳。商代青铜文化发达,广泛使用甲骨文占卜,流行尊天祭祖时间:约公元前1401年国际:小亚细亚赫梯帝国(约公元前1650年—前1200年)

  • 求夏商朝的历史资料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商族的历史与夏同样久远,传说简狄吃了玄鸟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所以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