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主要战争模式是武将单挑吗?单挑对战争胜负有影响吗?

古代主要战争模式是武将单挑吗?单挑对战争胜负有影响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56 更新时间:2023/12/25 8:24:44

单挑这种模式大约是从小说《三国演义》开始流行的。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单挑的经典战例,像三英战吕布,像张飞裸衣战马超之类的,但是那终究是小说家言,为了故事的好看,小说家牺牲了历史的真实,古代战争却不是小说中的样子。

如果古代战争像小说一样的以单挑决定胜负,那么古人还动辄几十万大军的互殴干吗,养军队很贵的,曹操为了筹措军费专门成立了盗墓小分队,还给他们封了摸金校尉的官职。

如果战争是几个人就能决定的事,那么拥有关张赵马黄这种顶级牛人的刘皇叔应该也是很牛的,但是他的前半生都是在各处奔走,无立锥之地。

单挑这事儿,古代是有的,但是不多,也不是主流。

单挑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的一种叫致师的遗留。

致师是商周时期一种约定俗成的战争方法,商周时,战争规模相对较小,两军对战时,有时会出一个先锋小队,几十人数百人互相试探性的攻撼。

类似于后来电影中的突击班突击排。

春秋战国时,战车兴起,这种小规模试探性的对攻都少了。战车是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讲究配合。

致师这种单兵突击此时就显得有点鸡肋,毕竟战将再勇猛,终究一个人,势单力薄,对战争结果起不了多大作用。

不过个人单挑的行为,在历史上倒是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下。

有人为了扬名或者立威喜欢单挑,这种单挑也和古代致师一样,是一种小规模突袭。

西汉景帝时,吴楚叛乱,猛将灌夫率领着十余名士兵对吴楚叛军进行过一次单挑。

这次单挑使他在朝野名声大振,这次挑战的成果如何呢?

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

伤敌几十人,这算是很高的战果了,灌夫也身负十几处伤,和他一起出征的数十名手下都战死了。

灌夫一战成名。

三国时孙权和曹操在合肥大战,曹军大将张辽曾威震逍遥津。

他名声鹊起的原因,也是源于一次单挑。

为了震慑孙吴,张辽选择了八百精锐士兵突袭孙权部队,大约想来个斩首行动,张辽打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这八百人一气杀到了孙权住的营帐前。

把孙权吓得够呛。

张辽的战果是怎样的呢?

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

斩了数十人,还杀了东吴的两员战将,这是三国顶级战将在突袭时能达到的最强目标了,张辽这次突袭更像一次斩首行动,如果成功那绝对可以彪榜史册。

张辽被吴军发现,孙权仓皇逃脱被斩首的危局,重重兵将保护起来孙权,张辽的几百人也被被重重兵将围住,但是张辽依旧不慌不忙,向孙权发起挑战:

咱俩单挑?

孙权哪敢啊,命手下人把张辽等几百人层层围困,打算用人海战术绞杀张辽。

张辽不慌不忙的开始突围: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突出重围,发现手下大部分士兵还被吴军围着,没杀出来,有士兵对着他大喊:

将军不要我们了吗?

于是张辽又杀了个回马枪,再次把剩余的士兵救出。

这次单挑,很好的震撼了孙权,意义大于战果。

古代的单挑,大致如斯。

至于小说中那种两方大将出场,互殴,一方大将把另一方的猛将挑于马下,大军掩杀过去,对方就败了,真的只是小说家言,为了好看进行的艺术想象。

在古代战争中单挑这种形式都出现的很少,那么趁着单挑,放冷箭射死敌方大将这事儿会出现吗?

也许会,但是大多数时候古人都防着冷箭呢。

弓箭是有一定的射程的,古人是很注意防备弓箭,尤其是冷箭。

唐朝时瓦岗散将,秦叔宝和程咬金曾投靠过王世充,后来他们发现王世充狡诈刻薄,恐怕难成大事,于是就想转投李唐。

他们走的时候不像小说《说唐》讲的那么复杂,他们走的光明磊落简单直接,在战场上给王世充磕了个头,转身就奔对面的唐营而去了。

唐书中对这段的描写很有意思:

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

为何要西驰百步呢?

其实就是为了防备王世充军队里有人射冷箭。

对冷箭,古人很小心。

不过有时候也防不胜防,比如宋朝大将杨继业,就是在突围时被契丹大将耶律国宝一箭射下马来,被生擒。

这种是放冷箭。

评书故事中,两个单挑的武将,他们或者约定单挑时谁也不准放冷箭,或者战场选择在弓箭射程之外的地方。

在故事中放冷箭被目为一种很卑鄙的行为,被道德感很强的将军禁止。

但是,真实战场上,冷箭,没有被赋于这么多道德约束,战争是以胜利为导向的,只要能赢,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能三箭定天山,我干嘛和你大战三天三夜。

古代战争并不是武将单挑,只是会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出现。单挑对战争的胜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单挑获胜,会让我方士兵的士气高涨,更有利于战争的胜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哪里有三国演义的评书啊~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

  • 求经典军旅题材小说、中国当代经典名著(小说类)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红袖添香经典小说站看到的,推荐给你哦。惊天奇功箫与裙作者:狄保寿...张良受命于危难之时,奉师父黄石公之命亲赴虎穴龙潭咸阳,抢救博士淳于越珍藏的一批天下奇书,以及书中记载的军事机密。黄石公身边的内奸、张良的情敌想借刀杀人、卖身求荣,抢先把张良要到咸阳的消息密报了焚书总指挥李斯。李斯布下天罗地网,单等

  •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隔岸观火,趁火打劫,坐山观虎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瞒天过海,李代桃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假途伐虢,合纵连横,坚壁清野,尔无我虞我无尔诈,兵不厌诈,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纸上谈兵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故事:北方前秦的首领苻坚任命王猛担任宰相,一心想让国家变得强盛。为了完成统

  •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指诚恳道歉,也指愿受责罚。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蔺相如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的还给原主。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括比喻只尚空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勾践比喻发奋图强,励志努力。一鸣惊人战国时期楚庄王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事情。唇亡齿寒战国时期虞公比喻双方休戚相

  • 百战百胜的成语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出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解释】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用法】

  • 关于运动员的小故事50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龙清泉、陈燮霞、郭文这些名字在奥运会之前可能很多人压根没有听说过,但是从他们拿起金牌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名字开始随处可见,也许有很多人感叹他们就此“一夜成名”。但是翻开金牌背后,有很多艰辛,很多泪水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深有体会。17岁的龙清泉曾经捡矿泉水瓶补贴家用,一脸沉静的新科枪神郭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

  • 岳家军抗金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金兵的将领是个叫金兀术的人,平常戴着尖尖的帽子,两条狐狸尾巴做的飘带拴在帽子上。金兀术还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车,用这些办法他经常打赢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拐马”。岳飞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几天都没有睡着觉。后来岳飞想出了破“铁

  • 朱德所指挥的著名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土地革命时期四次反围剿抗战时期1937年9月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平型关战役,两次粉碎日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后没有了展开全部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长篇小说是:A保卫延安理由:杜鹏程创作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

  • 讲一个生动的抗战故事的主要内容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最真实最生动的抗战故事资源学院2015宣讲走访实践团采访沈启新老人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为了铭记历史,获得最真实的抗战故事,7月26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2015宣讲走访实践团成员从睢宁县沈庄村委会出发,带上事先准备的水果、矿大纪念品等慰问物品,赶往沈启新老人的家中,进行慰问及人物专访活

  • 史上发生在山西境内的有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隋与突厥的战争,这是突厥在山西的第一次战争唐与突厥的战争长平之战1945年9月10日至10月25日上党战役。1946年7月4日至8月15日晋北战役。1946年7月31日至9月16日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9月22日至9月24日临浮战役。1946年11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吕梁战役。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