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的分封制。
商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时期。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商代在实行贡纳制度的同时,还有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
人们常常以夏商周并提,商朝区别于夏朝与周朝的最大特征在于它拥有强大的军队,震慑蛮夷,被我们称为暴君的帝辛在牧野之战时竟然能在朝歌附近迅速组建起一支二十万的部队,虽说最后还是败在了周与其他诸侯的联军之手,但是足可见其军事实力。
在上古三代,商朝做到了对内服国的中央集权。中央拥有大权,在商朝十分明显,商王朝对地方拥有最高的领导权,可以说管到了每一个诸侯和部落。这主要得益于商王族强大的军邑制度和联系网,用地区划分方国部落管理,建立方伯制度,形成了最早的方域制度,为后来的省级制度奠定了基础。
再来说周朝,周朝建立后,实行封建制也就是分封制,就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纳贡即可尽义务。周天子对诸侯有最大权威,诸侯对周天子听命纳贡。
西周自立国以来,一直采取讨好各大强国的政策,尤其是秦国。秦国和周围列强经常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兵源,西周和东周常相互倾轧攻伐。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五霸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从以上分析来看,商代跟西周相比,显然商代的集权程度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