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武天伐纣灭商的战役?

武天伐纣灭商的战役?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4/2/16 1:37:12

武王伐纣是牧野战役,发生在商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役。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周氏部落在周武王姬发的统治下逐渐强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开始的。是一场解救商朝黎民百姓于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

当时的周武王亲自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已达到4.5万人。据军事史家推测,当时有三百多辆战车,三千五百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是第一梯队。剩下的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联军冒雨兼程北上,至百泉后折而东行。公元前1046年1月25日到达商的别都朝歌。

1月26日凌晨,周武王姬发一早就赶到商朝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后,周王姬发与各诸侯商讨了有关攻打商朝的战略。战略计划: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诗经大明》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闪电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此要问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除了从战争意义上解救黎民百姓之外,从战役过程上看还是一场经过周密计划的“闪电战”。牧野战役让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应接不暇,让商朝的军队溃不成军。

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

武王伐纣地图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封为“牧师”。因位高权重遭很多人的妒忌,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此周与商之间就埋下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纣王野心很大,不断的侵略弱小部落。当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就献一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就喜好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听计从。整日都在沙丘花园中饮酒作乐,还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渐渐的就有诸侯开始背叛他。而此时的姬昌推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有商臣对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里。周臣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才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但是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四起。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遵循文王姬昌的遗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而纣王日益昏乱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渐渐成熟,于是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

武王伐纣时间

武王伐纣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中的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不能确定的,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时间点问题,那么所有的相关事件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所以武王伐纣时间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解决了它,其它的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中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是商朝走向灭亡、周朝即将建立的转折点。对武王伐纣的时间问题在史书《尚书牧誓》中曾经简略的记载过,这篇文献是了解这次战争的最早的资料。《尚书牧誓》中开篇说道:“时甲子昧爽”,仅仅记载了纪日,没有标明明确的年代,这样以来给后人留下了疑惑。

武王伐纣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在我国的史料中记载了相关纪日的年份,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个时间段之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都需要推算。人们对武王伐纣的时间有很多说法,大致有十二中,在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有详细的记载: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以及梁超提出的1027年,除此之外,唐兰曾提出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前1075年,丁山提出的前1029年,章鸿钊提出的前1055年,这十六种武王伐纣的时间,让年代问题变得更加破朔迷离,其中这些说法中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说最有代表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年份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结果,而且都有证据,难道这一时间纷纷然而不可定一吗?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戾统治,导致国家逐渐衰落,而此时周氏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联合周边的国家以及诸侯誓师伐纣,发动了牧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的地点就是牧野之战的地点,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的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这场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称呼,是古代历史中的另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日的新乡市北部,包括了新乡市的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县等地。牧野并非是专有的名词,是相对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来说的,从商朝都城殷都由内而外,分别为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是牧野,这个牧野在历史上指的是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还包括凤泉区、获嘉县中的部分地区。东汉的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里将此地点说的最为明白,文中说道:“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牧野在距离商朝都城南边七十里的地方。在古代的70里等于现在的25公里,所以说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正是卫辉市区所在地。

牧野这个地方还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在商朝末年,诸侯会盟,进行武王伐纣的战役也是在此地发生。如今这里有很多古代遗址的存在,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庙、姜太公故里。

武王伐纣的结果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以周部落为主的联盟军讨伐整日沉于美色,不顾国家安危的商王帝辛,即著名的武王伐纣,最终周武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武王伐纣的结果可谓大快人心。

史料《尚书牧誓》中,对这次大战的经过曾作了简单的描述,是迄今有关武王伐纣的最早文献。书中叙述说,当天早晨,姬发早早就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只见他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各部落派兵参加会盟的战车共有四千余辆,全都列阵于牧野。讨伐开始后,由于周武王讨伐商王帝辛得民心所向,虽商王派出七十万大军前去抵抗,但帝辛的军队无心作战,都盼着武王前来讨伐商王,帝辛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纣,成了姬发的内应。最终周王几乎不伤一兵一卒,就攻下了商国的都城。

武王伐纣的结果使商王帝辛恐慌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发用黄钺砍下帝辛的人头,挂在大白旗上。用黑钺砍下商王宠妾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胜利之后将所有诸侯重新分封。将牢中所有被商王关押的无罪之人全都释放。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周时期的军事战争兵力投入量一般为多少,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有啊。牧野之战[/b]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b]柏举之战[/b]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b]阴晋之战[/b]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b]伊阙之战[/b]白起12万24万全歼[b]即墨之战[/b]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b]代之战[/b]廉颇、乐乘

  • 牧野之战时,商军大败是因为主力在东夷,为是么不回兵救援,就算来不急,战后应该能赶来,为是么没记载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的商朝其实只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并不像周朝及其以后的天下“共主”的形式。牧野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有些类似于王朝内部的争霸战争。而当时的商纣王因为统治的原因与大贵族分裂--可以这样理解,雄才大略的辛想中央集权,于是削夺大臣封侯的权利,造成人心涣散,其子、微子等离他而去。牧野之战时候商的主力在东夷

  • 请写出中国古代历史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大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1840年,分为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经的朝代有“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近代:离现代较近的时代,我国通常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现代:现在的时代。我国通常指从“

  •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现代战争史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我个人认为理解这段历史你要站在国家民族这样大的高度和角度去理解!他不同于我们古代的任何一段历史战争!那是我们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近代史是我们国家和外族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保卫自己家园的反抗战!

  • 中国封建王朝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要回答封建王朝的标志是什么,首先要清楚什么叫封建?《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封,筑土,土堆,坟堆,聚土培植;建,诸侯之土。而《尔雅》的解释是:封,赐也赏也。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帝王筑坛祭天(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建,立也。结合这二种释义,所谓封建,狭义的理解即是筑土为封立国为建。也就是古

  • 商朝的标志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有的标志,商朝的标志主要有三个: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首先是大家被认为是古代智慧的体现甲骨文,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讲文字刻在骨头上,也是我们最早的汉字,他同样也是商朝的文字,但是他的历史并不只是从商朝开而是早于商朝。甲骨文阅读十分困难,我们现在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阅读文言文也是十

  • “商汤革命”的第一枪在什么地方打响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汤武革命指的是商朝开国国君商汤灭夏的战争。《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记载。商汤伐夏,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是说商汤从征服葛国开始,无往不胜,终于灭夏。葛国即今天的商丘市宁陵县,葛国都城葛城遗址在今宁陵县葛伯屯村。

  • 列宁所说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全球三场早期帝国主义战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最后30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垄断倾向明显增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最终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殖民地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就显示了它们的价值,近300年的时间列强就已经把世界上的主要地区瓜分完毕。当新的帝国越

  • 「妇好」究竟是何许人也,能拥有比商王还厉害的墓葬?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妇好”重见天日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座墓葬,虽然墓葬面积不大,但是这座墓葬中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在内的1928件随葬品。其中青铜器有190件,其中又有109件青铜器上都有“妇好”的铭文,因此就可以确定这是“妇好”的的墓葬。妇好墓是目前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

  • 商王朝统治时期各地附属国分布在哪?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有例为证:中原商朝把它的附属国称为“方”,武丁即位以后,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亦有观点认为,在商代,“九”与“鬼”通用,甲骨文中记载,商王曾经多次征伐鬼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