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十年战争公元前962年,德意志国王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创建了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其疆域包括德意志、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地。可是,到了13世纪末,德意志已经分裂为许多独立的诸侯国,皇帝也失去控制整个帝国的权力。到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这个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帝国已今非昔比,穷途末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帝长期担任帝国的皇帝,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已成为摆设,毫无实权。这个皇帝对失去权力很不甘心,拼命想恢复往日的威风,这样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愈演愈烈。这时,各邦诸侯因信仰不同和教产矛盾,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为了与对方抗衡,双方均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这样,已形成统一集权国家的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大国正在谋求对外扩张,遂把地处欧洲中心,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又四分五裂、日趋衰落的德意志作为角逐目标。当时,欧洲各国形成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捷克是1526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版图的。当时德意志皇帝兼为捷克国王,此时捷克人享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利。但到德意志三世皇帝马提亚时,他派遣耶稣会教士深入捷克,企图恢复天主教,并指定斐迪南为捷克国王。德意志皇帝指定的捷克国王斐迪南是一个狂热的耶稣会分子。他一上台,便残酷地迫害捷克的新教徒。新教的教堂被拆毁,作新教礼拜的人被投入监狱,这些措施,激起捷克人民的强烈反抗。1618年5月23日,一群武装的群众和新教教徒手拿铁棍长矛,冲进捷克王宫,抓到了国王的两个钦差。“把他们扔出去!”“扔到窗子外面去!”在一阵怒吼声中,按照捷克的古老习惯,两名走狗被人们从20多米高的窗口扔了出去,落在御城河沟的垃圾堆上,两个人痛得哇哇乱叫。这就是震动欧洲所有国家宫廷的“掷出窗外事件”,它是捷克民族起义的信号,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开端。奥地利决心发动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企图一举征服捷克。捷克人民也纷纷武装起来,他们选出30名保护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贵族)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捷克独立。广大武装群众占领政府各部门,取消一切赋税,并把压迫新教徒最凶的耶稣分子全部驱逐出境。开始阶段,捷克起义军进展顺利,很快突入奥地利境内,逼近首都维也纳。此时奥地利的新教徒也不满皇帝统治,纷纷起来响应。此时,德意志老皇帝死了,斐迪南接任皇位,仍兼任捷克国王,他得到捷克起义军兵临维也纳城下的报告时,正同十几位贵族在宫中开会商讨对策,一名贵族见皇帝已吓得浑身发抖,忙抓住他的肩章说:“皇上,现在还来得及,你快派代表谈判签字呀!”捷克的起义眼看快要胜利了,可惜由于起义军的领导权掌握在捷克贵族手里,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幻想通过谈判让皇帝作出让步。于是,他们下令停止攻城,派出代表进宫与皇帝谈判,结果坐失良机,使皇帝赢得了喘息的时间。斐迪南缓过气来,向天主教联盟求救,宣布剥夺捷克议会选出的新教联盟首领、捷王普法尔茨选侯的爵位,授予天主教联盟主力巴伐利亚选侯巴克米利安以公爵爵位。巴克米利安立即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2.5万人“救驾”,由名将蒂利统帅。天主教同盟还向斐迪南提供了大量金钱援助。西班牙也派兵参战。1620年11月8日,在捷克首府布拉格附近的白山,蒂利统帅的精兵与教军2万人展开决战。虽然新教军占有位于白山和沼泽之间良好的防御阵地,但士兵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步兵遭到敌兵的首次猛烈冲击便四散溃逃。这样,天主教军只用不到两个小时便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从此,捷克成为哈布斯堡奥地利的一个省,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长达几百年之久,捷克人民陷入奥地利的残酷统治之下。捷克起义被镇压后,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了,不仅占有捷克,而且和西班牙保持联盟,把势力伸向德意志西部和北部。西班牙则想统治荷兰,这又引起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恐慌和英、法、荷等国的不安。于是,哈布斯堡集团与反哈布斯堡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从此,这场战争转变为广泛的国际战争。1625年2月,丹麦在英、荷、法等国的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名出兵德意志,占领卢特城。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率英军进占捷克西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起用瓦伦斯坦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与丹麦军队作战。瓦伦斯坦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原为捷克贵族,但因长期在德皇军中服役,已经德国化了,连他自己也自认为是德国人,他采用以战养战的政策,靠掠夺驻地居民的粮食和财富来维持军队的供应。每攻克一地,他的军队就像蝗虫一样将居驻地抢劫一空,人们称他的军队为“瓦伦斯坦蝗群”。1626年,瓦伦斯坦和天主教同盟的军队打败丹麦和新教诸侯的联军。丹麦国王被迫于1629年5月在吕贝克签订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德皇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以后所占教产全部归还原主,同时根据瓦伦斯坦的计划,德国在波罗的海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害怕德意志的计划影响它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遂在法国大量金钱援助下,于1630年7月从法国北方打了进来,揭开了“三十年战争欧洲阶段”的序幕。7月6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统率1.3万军队在德国东北部奥德河口登陆,不久,瑞典又派来了2.6万人援军,使古斯塔夫的总兵力达到近4万人。而此时,天主教阵营发生了内讧,瓦伦斯坦被免职,瑞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德皇闻讯后令蒂利率军阻击。9月17日双方主力集中于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展开决战。蒂利军3.5万人,装备火炮26门。瑞典军2.4万人,拥有火炮100门。瑞典军排成新型的线式阵形,而蒂利军则按传统战法排成一个个密集的方阵,双方先是互相炮击,因瑞典炮兵火力占优势而给敌人造成巨大损失。蒂利军在炮轰后发起攻击,但骑兵7次冲锋都被瑞军滑膛枪齐射的火力击退。这一仗,古斯塔夫沉着冷静地调动兵力,发挥炮兵和滑膛枪的密集火力,彻底打败了以长矛为主的蒂利方阵,蒂利军伤亡达8000人,蒂利本人负伤,而瑞典和萨克森联军共伤亡2700人,其中瑞典仅伤亡700人。这是古斯塔夫军事艺术的杰作,以机动加火力为基础的新战术第一次战胜以数量加长矛为基础的旧战术,显示了改革后的瑞典军队对旧式欧洲军队所具有的优势。后来,德皇再次起用瓦伦斯坦重新组建军队,收复了布拉,出师巴伐利亚,迫使瑞典军撤向萨克森。1634年,德皇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在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军被迫北撤。瑞典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主战仍在德国境内,但同时也在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等地进行。法国和瑞典军队的胜利,使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无力再战,被迫求和。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根据和约,欧洲领土被重新分割。法国夺得欧洲霸权;瑞典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德意志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确认。它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神圣罗马帝国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这次战争对军事学术和技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滑膛枪得以进一步改进,开始大量投入使用;二是火炮开始实行标准化,炮兵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在战斗中发挥重大作用;三是旧的方阵战术已经过时,新的线式战术开始形成;四是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军队编制趋向精干。三十年战争作者:admin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6更新时间:17世纪上半叶,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一次席卷欧洲的战争。它是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战争背景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盟”(1609)。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月23日,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见彩图三十年战争掷出窗外事件(1618年5月23日))战争过程整个战争大致分四个阶段:①捷克-普法尔茨时期(1618~1624):“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捷克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19年捷克议会选举普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为国王。162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1619~1637在位)依靠德意志天主教同盟军,入侵捷克。为援助蒂利伯爵J.采尔克莱斯率领的天主教同盟军,西班牙出兵普法尔茨。1620年底,捷克和普法尔茨联军在白山为天主教同盟军所败,弗里德里希逃亡荷兰,捷克重归奥地利统治。同期,休战12年的西班牙和荷兰于1621年战事再起。②丹麦时期(1625~1629):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胜利,引起外国参战。丹麦得到英国和法国的资助,于1625年在北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持下攻入帝国境内。捷克贵族A.E.W.von瓦伦斯坦率雇佣军协同蒂利伯爵打败丹麦军队。丹麦王国同皇帝于1629年5月签订《吕贝克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皇帝的势力伸展到波罗的海。③瑞典时期(1630~163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同盟势力北进,促使瑞典加速军事行动,与法国结成同盟。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军于1630年7月进入波美拉尼亚,同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在德意志西部和南部接连取胜。1632年,蒂利伯爵在累赫河战败身亡。吕岑会战中,瓦伦斯坦战败,后被暗杀。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也在会战中阵亡。1634年皇帝联合西班牙打败瑞典军队,返回波罗的海沿岸。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于1635年5月同皇帝缔结《布拉格和约》。瑞典国王率军在波美拉尼亚登陆④法兰西-瑞典时期(1635~1648):瑞典军队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与瑞典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1635年5月,法国又联合荷兰进入莱茵地区,瑞典军队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取胜,并继续南进。法国军队大败西班牙军。瑞典的胜利,又引起丹麦的不满,1643~1645年丹麦同瑞典开战,结果,战败求和。此后法、瑞两国军队进入德意志南部。长期战争使双方都有极大的消耗,帝国方面的困难更为突出。皇帝斐迪南三世(1637~1657在位)被迫求和,得到法国和瑞典的赞同。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参战各方代表齐集明斯特市政厅签署《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和约》。奥斯纳布吕克和明斯特两个城市都在威斯特伐利亚境内,故两个和约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规定: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帝国境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的领地大体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关于教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战争的结局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加深了德意志境内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法国称霸欧洲准备了条件;西班牙的国力下降;瑞典的力量大增,成为北欧强国。
更多文章
成汤推翻夏朝的战争发生在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大战与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称鸣条之战。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北),保障商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
夏朝和商朝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夏商的政治制度夏启开创“家天下”的制度(王位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具有极强的封建性。商代实行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
哪次战役打败了商纣?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姬发朝歌牧野(朝歌在现淇县,商都;牧野,地名,朝歌附近;姬发是周武王的名字,他在牧野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建立了周王朝。牧野,按字面也可说引伸为“追鹿中原”之意)
简述武王灭商的经过和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11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是以汉族为主,辽是契丹族,西夏是党项族,.从民族来看就会有矛盾产生。北宋与辽: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与辽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匡胤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宋真宗景德元年,宋战胜了辽,反而订立了“澶渊之
导至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叫什么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叫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
4000年前的人类文明中为什么会发现核战争留下的痕迹?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从人类的出现一直发展至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文明存在过,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还有待开发。在这个科技发展飞快的时代,拼劲全力研究出了核武器,可是科学家发现早在4000年前的人类文明中好像就已经有核武器的存在,他们真的有那么先进吗?这个4000年前的人类文明说的就是印度史上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对他还有
辽,金,西夏,北宋,南宋相互间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辽宋战争:979年,宋朝进攻北汉,辽军支援北汉,两国正式开打。北宋打败辽军,消灭北汉,并乘胜进攻辽国。但先胜后败,在高梁河功亏一篑。986年,二次伐辽,又败。在北宋进攻间隙,辽军不断攻击宋朝边境。1004年,进至澶州,两国议和,战争结束。1120年,北宋和辽国的敌人金国结盟。1122年,童贯率军进攻
评出历史上十大战争狂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秦始皇亚历山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罗马帝国的屋大维蒙古的成吉思汗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日本陆军大本营“剃头将军”战时首相东条英机战役双方:周武王,商纣王战役时间: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统治下,政治腐败,刑罚
周武王是什么时候灭商朝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是在公元前1974年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建立西周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商周年表》武王灭商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1074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所以说商朝是约公元前1074年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