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寿命就是这样长的,49年以前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45岁左右,阿富汗在塔利班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也是45岁左右,看来如果没有现代的医学技术,人的寿命也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三千多年前,一个人能活到这个时段已经很不容易了,孔夫子曰,人生七十古来稀。想想在孔夫子年代能够见到七十岁的老人,已经是人间极品了。
武王伐纣时商朝在东边打谁?
武王伐纣时,商纣王正在东边平定东夷的叛乱,周武王能伐纣能取得成功跟这个有直接关系,因为商纣王的军队大部分都在东夷,那么“东夷”地区究竟有多大?又是怎么的部落?
我国古代把中原地区称为“华夏”,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按方位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以就称生活在东方的人为“夷”。东方地区,是指今天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不部分区域,古书中有“九夷”之称,所谓九夷,就是形容分支很多,而不是九种的意思。
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鲁中泰沂山区(今山东省中南部),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与“东夷”的矛盾自古有之夏王朝与东夷之间常有冲突,例如东夷的首领伯益与启争夺王位、后羿篡夺了夏王朝的王位等。
夏代末年,商族自北向南发展,夷、商联盟,共同灭夏。商王朝建立后,双方因领土扩展问题发生冲突。夏、商王朝都因与东夷战争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元气大伤,这是夏、商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王伐纣的战略方针周作为商的附属小国,在政治上来迷惑商纣王,向纣王屈服,唯命是从,给商纣王一种假象,来表明自己没有僭越之心,让纣王放松对自己的管控;在军事上周武王会盟各国诸侯,笼络人心,与诸侯联盟,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等待伐商时机,时机不成熟坚决不决战,资料记载武王有一次渡过黄河准备伐纣,发现时机未熟,坚决不战,退回去后继续等待机会,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时机成熟后,周武王迅速出击,召集诸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笼络人心,一鼓作气,攻入殷商都城,取得成功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於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後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总结
周武王灭商虽然成功了,也不是武王一人之力,自周文王就开始为灭商大业而积蓄力量,为武王伐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伐纣代表着殷商部落时代的结束,周朝的建立开创了封邦建国的新时代,从此开始礼乐文明主宰时代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