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3/12/21 22:33:17

东汉的张衡在自己所写的《西京赋》当中写“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也就是说,在商朝时期,商汤继位之前殷商就迁都了八次,而汤即位后又迁移了五次都城所在地,其迁都的频繁程度,比后来的王朝都多。

像是如今山东的曹县、滕州,河北的水,河南的商丘、郑州、安阳,甚至于安徽北方的亳州等地,全都有商朝王城建立的遗址。

迁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并非闹着玩儿的,商朝如此频繁迁都,每次原因也不同。

对于商朝的迁都,目前已知道的就有十多次,因为年代实在久远,当年的殷商到底迁移了多少次的王城,实在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商朝几百年之间,大规模的迁都就有十多次,小型的搬动也不知道有多少。

经常这么搬来搬去,实在也是一件很麻烦而且折腾的事情,但是商朝这么做,也实在是没法子的事情,商朝人也不会闲着没事干就这么把王城搬来搬去。

对于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都不算一样,有时候迁都是出于惯例,而也有发生偶然事件,所以才将都城进行搬移。

老地方待久了,容易丧失斗志墨子认为,商朝人这么喜欢迁都,主要是为了“去奢行简”,也就是说在一个地方时间太长容易耽于逸乐,所以需要搬家,去新地方重新开始。

这样的说法,在荀悦很很多的大儒之中,都很流行,尤其是在汉朝的时候。

仔细想想,的确也是有道理,举例来说,历来偏安江南的王朝,最终都在江南的繁华兴旺之中失去了斗志,像是北魏等王朝入了中原,也失去了大量的武力实力。

从汉朝开始,对于商朝屡屡迁都的原因,就被归结于去奢存简,是说商朝人想要搬离条件优越的旧都,然后去新地方辛勤开拓,重新发展事业。

受水患影响,还有农业技术不发达但是,对于商朝人是为了简朴生活,所以频繁迁都,这种说辞只是在秦汉时代开始,而这个时期距离商王朝已经有数百上千年的时间,并没有什么依据。

而在《蔡传尚书》之中认为,商朝频繁迁都,主要是因为黄河水患。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水源的依赖性很高,城市的建立必须靠近水源,但若靠太近也不行,因为那时候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威胁到城市的生存。

商朝的主要活跃地区,就在黄河中下游与淮河流域,而这两大河流都是出了名的水涝灾害极多的河流流域,每当王城受水患被毁,商朝只能重新寻找王城新址。

不仅如此,也有人觉得,商朝的时候,也并非完全的农耕族群,而是半游牧半农耕状态,不仅如此还十分流行刀耕火种。

因为技术条件滞后,所以人们消耗完一个地方的资源之后,只能重新找地方。

为了水源、受制于水患所以总是迁都的说法虽然很多,可是从目前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与铭文当中,也很少会见到相关的描述。

商朝后期,农耕技术已有长足发展,对于制作肥料恢复土地肥力已很有经验,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商朝因为水患或者追求土地,所以迁都的说法,似乎也不太靠谱。

多番部族征战,迁都巩固势力商朝的时候,并非后来的那种大一统王朝,甚至相较于施行分封制的周王朝,商朝实际上更加松散,在商朝内部有分封,商朝周围还有大量部族。

像是北方的狄,羌,鬼方,东方的淮夷、东夷、莱夷等等。

那时的部落之间征伐不断,商朝虽然强大,但是对于这么多的对手,也是疲于应付,为了进行作战还有经营新占领地区,商朝这才不断迁移都城。

王城确定之后,的确能够有效掌握周边地区,这就像是巴基斯坦与缅甸等国迁都,也是出于差不多的考虑一样,现在的甲骨文残片与竹书纪年等,也都有描述。

内部争斗不断,新王为巩固王权后来的王朝,大多是父死子继,但是商场却经常是兄终弟及,在《史记》中也记载商朝有九世之乱,王位不断在兄弟、堂兄弟与叔侄之间转变。

商朝王位传承制度的不明确,使得王位之争很频繁,而且经常就是,明明王位已经确定,但王室各分支,还是伺机而动,想着能够取而代之。

那时候的商王朝,各王族成员甚至于王后,都有各自的封地与势力范围,王权比较分散。

新王继位之后,为了王位的安稳,所以需要将王城迁移到自己的势力强的地盘,而商朝王位更迭频繁,所以才使得每每新王登基,就喜欢把都城搬走。

殷商老是迁都的景象,直到盘庚大帝继位发生了改变,他将都城正式定在了殷地,并且强势宣布不再搬动,此后的商朝,也走向了鼎盛时期。

跟之前的商朝大王不同,盘庚是个极其强悍的君王,在他掌管商王朝期间,商朝的王权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诸侯也纷纷偃旗息鼓,不再敢弄幺蛾子。

从盘庚定都在殷,直到末代的商纣王执意迁都到朝歌,商朝将近三百年都没迁都。

可以说,商朝当年不停迁移都城,每次的原因都不是一样的,主要来说,就是因为与周围部族的征战,还有就是王室内部的权力倾轧,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军vs古埃及军队,那个能胜?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实际上有些无法比较。因为作战环境、作战装备、战术应用,其针对性都不同。在埃及至西亚,这片古埃及纵横的土地上,商朝军队不可能会打赢埃及。因为商朝军队的装备,不适合在这片荒原、沙漠、绿洲的土地上作战。而且商朝军队的作战战法是应对当时东亚各民族的,对上埃及战法虽然不见得吃亏,但肯定是没有防备。同理,埃及军

  • 武王伐纣之后,如果说真的分封了八百个诸侯,为什么要分封这么多呢?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属于分封制,秦始皇以后才有了郡县制。为什么那时候是分封制呢?这个和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是相关的。在中国古代从黄帝到尧舜禹时期,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那时候古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以部落为主的,相当于现在的村,也可以是本家族的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大一点的族群就是大t部落,小一点的族群就是小部落。

  • 夏桀是被谁灭掉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部落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商始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夏亡后都城西迁,仍称亳。

  • 战争的利弊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好处是:1、战争能够纯化民族成分,战争就像用重结晶的方法一样去纯化民族,那些真正热爱祖国的民族保留下来,那些隐藏在民族内部的汉奸、走狗、投机派等国家的毒瘤会暴露在阳光之下!2、战争使民族更加坚强,知耻而后勇!百年前的鸦片战争,八年的抗日战争使民族和国家更加团结,一个纯度很高的产品总是能够形成精美的晶

  • 请列举战争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战争带来了人的生命损失,包括自己和地方,军人和平民。越南战争持续了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期间,越南有160万人死亡,超过1000万人成为难民。在美国,有57,000人遇难,超过30万人受伤。战争耗资超过2000亿美元。2、战争也引起了各国之间的仇恨。在1

  • 商王武丁时期妇好争战巴蜀的详细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武丁商朝国君,军事统帅。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出土的武丁时期甲骨卜辞有“中师”之名,当是开创军队以“师”为最

  • 商朝武丁的妻子妇好是怎么死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妇好的死因有两种说法:1、有甲骨卜辞上,有这样的记载:“妇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妇好是因为难产而去世的。2、还有一块甲骨上的记载则是:“出贞……王……于母辛……百宰……血。”又忍不住让人揣测,妇好是因为战役而亡,至少也是战伤复发而逝那年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规模的

  • 战争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没有战争人类就不会有进步。战争的破坏性相必大家都知道了,无需多言。好处就是能达到统治者想要的好处,坏处就是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啊好处是:1、战争能够纯化民族成分,战争就像用重结晶的方法一样去纯化民族,那些真正热爱祖国的民族保留下来,那些隐藏在民族内部的汉奸、走狗、投机派

  • 战争的危害有那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空袭还造成南联盟100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

  • 战争带来的灾难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永无止尽的,一旦战争爆发,所要受到的牵连让人望而生畏.因为战争让不少人失去了家庭,妻离子散,而且血流成河,那场面令人不敢想象.就像世界打战一样,都需要人们付出惨重的代价.只有古代中国战争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