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真历史姜子牙怎样伐商
姜子牙的故事:牧野一战,姜太公居功至伟,这成为他一生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世界经典战例。实际上,姜太公还应该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西周建国,论功行赏,姜太公自然功劳第一,周武王就把他封在了齐(今山东淄博)地,建都营丘。姜太公成为齐国始祖,被称为“齐太公”。实际上,这样的封赏跟流放差不多。其时的齐国,是“负海泻卤,少五谷人民寡”的蛮荒之地。东夷人生活没有保障,社会一片混乱。在这里,姜太公显示出自己卓越的治国智慧。他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渔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没有采取镇压的手段强制推行中原文化。”孔令奎先生说,“他采取了四项措施来治理齐地:一是‘因其俗,简其礼’的民族亲和政策,就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制定适合他们的政治制度,让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慢慢融合。二是根据齐国多山靠海、盛产盐铁独特的地理优势,采取了‘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的便民富民政策,开展了煮盐、冶铁、养殖业,不仅开拓了财源,也促进了农业发展,太公称之为‘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三是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能者上,庸者下,无论中原人或是东夷人,只要德才兼备,都可以得到提拔和重用,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无论中原人或是东夷人,不管职位高低,犯了法都要受到处罚。四是修筑城池。姜太公带领军民修了一道城池,这城池一方面是军事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东夷人和中原人尽早融成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