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物学家杨希枚检测了410个商代人牲头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豪威尔认为,这些头骨表现出这一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惊人的统一性张光直《商文明》)
商朝是商族人建立的王朝;商族不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匈奴没有关系;现在的商代史学者认为,商族是北方的有氏与中原东部的高辛氏在漳水地区融合而形成,但帝喾不是商族的直接祖先。(高祖的卜辞)
一,《史记.殷本纪》说:“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大戴礼记.五帝德篇》说,帝喾就是高辛氏。
1,所以,王国维认为,甲骨文中的“高祖”是指帝喾,也就是《山海经》里的帝俊。他的这个说法,曾有不小影响。但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如丁山、陈梦家、徐仲舒、容庚、唐兰、杨树达等不赞成。徐、容、杨等学者,还有王襄、段茂堂、饶宗颐等,均认为“”是古“(xiè)”字,与“契”同。(高祖王亥的卜辞)
2,这几年学者们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把甲骨卜辞中列为商族高祖的“高祖、高祖河、高祖王亥、高祖乙”等,作为商族的直接祖先是最为接近事实的商族的始祖是契,而不是喾。帝喾,《大戴礼记.帝系》说他有四个媳妇,分别生了后稷,周族先人;契,商族先人;帝尧;帝挚。这反而说明,高辛氏与这四个部落都有关系,但均不是直接祖先。(河北磁县商代陶器)
二,商族起源于何地也是重要问题。
1,对此众说纷纭,其主要有第一,西方说,有郑玄的陕西商洛说和顾颉刚的关中说;第二,东方说,有王国维的河南商丘说和王玉哲的山东说;第三,晋南说,有李民、张国硕的山西永济和陈昌远的垣曲一带说;第四,河北说,有田昌五的漳水说、李亚农的易水说和丁山的永定水之间说;第五,河北东北及环渤海湾说,有傅斯年和徐中舒;第六,北京说,有曹定云;第七,东北说,有金景芳的辽宁西部说和于志耿等的幽燕说吧,等等。
2,邹衡先生在夏商考古方面的贡献非常之大。还有徐旭升先生。邹衡先生说,商与章古字相通;《水经.河水注》曰漳水下游有水名商河,俗称小漳河,郦注说:“商、漳声相近,故字与读移耳”。邹衡先生说:“商人所以称商,大概是因为商人远祖住在漳水,而最早的漳水或者就叫做商水”。上个世纪60-70年代,河北磁县漳河北岸的下七垣村发现了商代遗址,其年代从早商至晚商时间跨度很大。学者们认为,文献所载“契居亳”或“契居蕃”是一样的;漳河所近的“番吾”,恰恰是“亳”或“蕃”的缓读。王玉哲、葛毅卿、丁山等学者均赞成河北磁县的漳河流域,是商族契的最早居处商族发源于此。(山东大汶口陶器)
三,商族与商朝的文化类型。
1,公元前3000年前后,龙山文化已经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庙底沟二期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还有就是以大汶口为代表的山东龙山文化。张光直先生说:“可以肯定地说河南和山东的龙山文化为商文明的最终建立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同样清楚的是,龙山文化并没有直接发展为商文明。在龙山与商之间的变化过程中既有连续性,也有创新”。张光直的老师李济先生总结了商文明的特点制陶业的新发展;利用青铜铸造工具、武器和礼器;出现高度发达的文字;椁墓和人牲;使用马车;先进的石雕工艺。(1957年,张光直与李济在剑桥)
2,商族的母系,来自有氏应是北方戎狄的一支。但这一支并不太靠北。《史记.殷本纪》说:“桀败于有之墟”。《正义》云:“有当在蒲州也”晋南蒲州。商契时期的商族居于漳水流域。而构成商族的是有氏与高辛氏就是说,商族是由晋南的有氏与中原东部的高辛氏在漳水地区相融合而形成。高辛氏是从东部进入中原地区的部族,故而商文化中有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有氏不管经历哪条路线南下至磁县附近的漳水流域,但显然带来了河南龙山文化的因素。这样的融合,是商文明产生的关键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