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适应。所以外族入侵以后,这个文化就灭亡了。其实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灭亡了。当然有一些元素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中。但其主要部分已经灭亡了。
中国也曾经多少次灭国,中原地区被少数民族侵占。可是无论谁入住中原,都得学习和使用中国文化。为什么?因为中国文化,最主体的部分,是政治学和管理学。不用这个方法管理,这个国家就管不了。五胡乱华,元朝、清朝,都是如此。所以中华文明能够亘古不衰,是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成熟性、包容性、可调整性。说白了,中华文化是个开放的文化,在其主体上,可以包容和嫁接任何文化。
那么中化文化的主体是什么?就是儒家思维。当今很多人还认为,一定要去掉儒家,中华文化才有生命力。其实错了。只有在儒家主体的庇护下,才能道并行而不相悖,各个文化才能得以发展。
比如今天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确实学习了西方的先进经验。可是那都是在技术层面上的。这些技术需要在稳定的管理平台下,才能得以发展。这个平台就是合理的政治平台。那么我们今天可以对比古今,我们发现今天的政治思维很多都来自于历史,来自于儒家。比如:厚生的原则,民主集中的原则,一国两制的原则,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等。甚至官员的三年轮换,考评制度,选拔制度等等都是与古代一脉相承的。
儒家文化,不但适用于先秦,而且适用于中古,更适用于今天。当然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分析。哪些思想可以在今天使用,哪些思想不符合今天的原则。朱熹当年就讲,礼乐射御书数,这个驾车,已经不重要了,已经被淘汰了。所以我们就可以不学了。这就是儒家文化这种与时俱进的思维。
其它哪种文化可以与之相比呢?我们可以广泛研究对比一下,可以深入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