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灭亡!是什么引起了"靖康之变"的爆发?

"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灭亡!是什么引起了"靖康之变"的爆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3/12/8 9:14:32

“靖康之变”导致了北宋灭亡!是什么引起了“靖康之变”的爆发?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们都知道,“靖康之变”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这场战争终结了北宋长达167年的统治,并致使宋政权由北向南的转变!几百年来,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将徽钦二帝的昏庸无能作为靖康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虽然我们不排除这个因素的存在,但是严谨来看的话,这已然是不准确的。那么,致使靖康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然了,作者要想通过一篇文章就将“靖康之变”的整个战争过程叙述清楚也基本不太可能,实际上也没有那个必要。想要了解其中的要点,只需要将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四个关键点搞清楚就可以了!

北宋疆域

第一,北宋和金的外交政策

金朝在辽东地区崛起以后,便把辽国打得节节败退。宋徽宗得知消息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便赶紧派遣使臣前往辽东和金国结盟,商议联合进攻大辽。宋徽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收回丢失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因为北宋自建国之初,就一直想将它收回,但是那个时候辽国强大,且北宋军事实力上的短板,使得一百多年下来还依然被大辽占据着。但是现在,辽国实力已经逐渐衰退,金国顺势而起,北宋朝廷自然要利用好这个机会。

为此,宋徽宗表示,只要金国帮助自己收回燕云十六州,那么北宋朝廷就将原来每年给大辽进贡的岁币,转赠给金朝。这也历史学上所说的“将军事问题转为财政问题”。这个策略看上去还挺合理的,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外交失误。为何呢?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金朝的实力远大于宋和辽。而且,辽宋之间已经“和平友好”了百余年之久,彼此都比熟悉。请注意,这里的熟悉,主要指的是对其国力和政治形态上的熟悉。但是宋金两国,就完全是两个陌生的国家。所以这个时候,宋朝的重点不应该是和金朝联合来对抗辽国,而是要和辽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金国。因为这对宋朝来说,最好的结局是能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然了,如果辽国只有在宋朝的支持下,才能同金朝抗衡的话,那么宋朝则可以占据更为有利的形势,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就是易如反掌了。

但如果宋朝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最基本的处理办法,就是在两国正式谈判之前,宋朝就必须得做好和金朝开战的准备。可实际上呢?太过急功近利的宋徽宗,在初次见面时就将自己的全部诉求和底牌全部摊开给了金朝。这样一来,宋朝的主动权其实已经被金朝掌握了。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策略的背后,不仅仅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执念,同时也是‘岁币外交’的惯性策略。简言之就是,宋朝企图将每一次的军事问题都转化成财政问题,只要花钱能摆平的事情,就坚决不动手!

第二,宋朝军事实力羸弱

在第一点中我们说到了,宋朝与金朝结盟,相约好一起攻打辽国。按照双方约定,金朝负责进攻辽国的主力部队,宋朝则负责进攻“燕云十六州”。换言之,虽然金朝答应宋朝帮助其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这一地区得需要宋朝自己去打下来。而正是这一打,完全将宋朝军事力量羸弱的一面暴露给了金朝。举个例子,当时枢密使童贯率领着二十万大军进攻大辽,结果却被辽国的三万老弱残兵打得落花流水。由此可见宋朝的军事实力是多么的弱。而这一切,都被金朝尽收眼底。

那既然自己没那个本事,那么就只好找自己的盟友金国帮忙了。而这个时候,金朝也渐渐熟悉了宋朝的外交套路,于是便想方设法地提条件——“原本已经约定好的,我去攻打辽国的主力,你去打燕云十六州,但是现在你没这个实力,那么我帮你打下来以后,你就必须得花钱来赎。”

最后我们也知道了,北宋最终花了一百多万两从金朝手中赎回了燕云十六州。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北宋的军事和外交弱点,全部都被金朝掌握了!而接下来就是开始谈条件的时候了。

宋徽宗像

第三,金朝的大举入侵

辽国被灭之后,金朝已经觊觎宋朝的富庶,于是便随即调转矛头,向南宋进发。对于来势汹汹的金国军队,宋朝根本无力阻挡。宋朝军事实力羸弱的结果,在这期间集中爆发了!为此,我们来举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件;

第一个事件:黄河保卫军的溃散。在当时,黄河南岸原本有7000多守军,这是汴梁城最后的一道屏障。但可笑的是,这支军队却在连金兵都没有见到的情况下,就四处溃逃。这样一来就导致了黄河防线完全失去作用,金兵只需要乘着小船便能轻松过河。金兵多半是骑兵,对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遗憾的是宋朝军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此时的他们早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

第二个事件:太原保卫战。太原是北宋的一个重镇,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此时正被被六万多的金兵包围着。为此,宋朝紧急调遣了二十万的主力大军前往救援。按理说二十万打六万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更何况还是主力部队。但结果还是被打金兵打败了。

当然了,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宋朝军队的连战连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上一文中说的“抑武政策”。当时北宋的军队虽然号称百万之众,但却是各自为战,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即便是当时名义上的总司令李纲,他能直接调动的军队不过只有两千人而已。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北宋对武将权力的长期分散和抑制是导致它失败的直接结果(选自《靖康之变》)。

宋钦宗

第四,北宋最后的保卫战

我把“汴梁保卫战”称作是北宋最后的保卫战,因为在汴梁城破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政权就正式告一段落了。在这场保卫战中,北宋朝廷完全暴露了中枢系统缺乏军事思维的特点。例如在金兵刚刚南下的时候,朝廷上的很多文官都一致主张弃城,只有李纲一个人主战,但是李纲也只是个文官。这也就是说,在北宋帝国面临危机的时候,朝廷里居然连一个能出来担当的武将都没有。

后来,汴梁城的军民在李纲的组织下对抗金兵,并且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廷上的一些文官又开始上书皇帝,主张求和,这样一来,就使得军事策略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皇帝本人也是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决定向金军求和,为了表达诚意,皇帝还将李纲这样的主战派全都给罢免了。而此时的形势也对宋朝越来越不利。最终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一名武将站出来建议迁都长安,但可笑的是,受到了这些原本主张求和的文官反对,原因居然是说武将贪生怕死!

而北宋帝国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丧失了最后的机会,最后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汴梁城破,百姓被屠戮,皇帝被俘虏!

徽钦二帝被俘后的惨状——剧照

总结:

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而导致这样悲剧的主要责任人是宋徽宗和奸臣蔡京、童贯等人。似乎北宋朝廷没有这一群“昏君佞臣”,北宋就不会灭亡。但是,严格来说,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要知道的是,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很多时候得联系起国家最初的政治结构特点和历史大势来观察的。

当然了,宋徽宗等人确实应该为“靖康之变”负责,但是我们仅只要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知道导致这场变乱的更深层次原因。而这个原因便是北宋长期实行的“抑武政策”,导致了武官集团失去了应该拥有的军权和战争决策权。

综合来说,“抑武政策”就是一把双刃剑,这个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但是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却往往无力挣脱这一束缚。所以说,任何一项措施,在制定的时候,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而当特定的问题被解决之后,政策本身就应该被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推行下去(摘选自‘游彪’—《靖康之变》)。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作为甲午中日战争当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平壤之战是在1894年9月15日开始的,是甲午中日战争选战后的首次战役,在朝鲜的首府平壤进行,与后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接着,日军就掌握了这场战役的主动权,很快的就推进了中国內境,最后,清军全部退回了中国內境,清军大败,日军大获全胜。当然了

  • 战争时期碉堡中的机枪手厉不厉害?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

    战争时期碉堡中的机枪手厉不厉害?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碉堡在战场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防御工事,一般是交战过程中一方处于防守位置时会在较高处修建大量的碉堡,用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阻挡敌人的进攻。就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军的空中力量显得较为单薄,因此在这方面,经常会处于

  • 野狐岭之战是怎么样的?金兵为什么败给蒙古兵?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野狐岭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铁木真已是他控制西北蒙古诸部的边境官,就是所谓大金国西北招讨司。金国有时还时不时派王爷取道于此巡视蒙古,铁木真虽然兵少但将广,他有许多虎将,这让他的更有底子去打赢一次次战争,金国皇帝做梦都没想到他的招讨司居然是震撼世界的伟人。铁木真

  • 二战德国投降时仍有700万大军,为什么不打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二战时期,德国的V1、V2导弹让英国吃了不少苦头众所周知,二战中,提到德国就是强大的代名词,以一己之力连续挑翻了数个欧洲老牌主义强国。法国沦陷,戴高乐政府被逼流亡,而英国在和德国的对抗中更是苦不堪言,若不是隔着海峡,英国的沦陷也是早晚问题,但是最终德国却陷入了苏联的战争泥潭,最终导致了战争失败。入侵

  • 城濮之战晋文公是怎么赢的?因为他曾经答应楚王要"退避三首"!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

    城濮之战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晋文公在春秋时期是五霸之一,也是最少争议的一个五霸,这就是传说中的“齐桓晋文”。不过,晋文公却也干了一件不太符合霸主道德规范的事,那就是骗了楚成王。关键是这件事却被美化成了一个成语“退避三舍”,我们从军事角度上看,为什么这个决定实际是

  • 漠北之战为什么打得匈奴不敢再回来?汉武帝下血本14万匹战马回来不到4万!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漠北之战为什么打得匈奴不敢再回来?汉武帝下血本14万匹战马回来不到4万!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国古代,中原大地一直都和北方夷族有战争和分歧,北方民族当中最为强大的就是匈奴,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生活中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因此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资,只能通过战争

  • 秦灭六国哪个国家是最好打的?有个国家是顺带着灭掉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史风云

    秦灭六国哪个国家是最好打的?有个国家是顺带着灭掉的!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总所周知,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实秦国在攻打其他六国的时候,并没有众人想的那么顺利,有些战争甚至打得非常窝囊。在这些国家当中,原本赵国是最容易拿下的,可是这个国家在攻打的时候却极为艰难。反倒是原本

  • 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战役?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战争。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战役的介绍: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由曹操率领北方军队与孙权领导的南方联军之间进行。这场战役以南方联军的胜利而告终,曹操在此战中损失惨重。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

  • 司马懿是故意中的"空城计"吗?他都有哪些考虑?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关于围绕名著的解读,我们已经写过很多了,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也写过不少,虽然在历史上这段计谋是曹操和吕布的主角,但是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这个光彩的计谋,自然就被罗老先生放在了他的身上。空城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司马懿带着15万大军进攻蜀国的街亭,诸葛亮在西城无兵可守,假装淡定神闲的在城门上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