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锦战役"双方举国而战,明朝败在了哪里?

"松锦战役"双方举国而战,明朝败在了哪里?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3/12/9 19:41:00

“松锦战役”双方举国而战,明朝败在了哪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偏居苦寒之地的清帝皇太极,对入主中原、子孙后代永生永世居住在温暖的南方势在必得,全民皆兵、举国来袭,八旗军围困住军事重地的锦州,将其围得是水泄不通。锦州是关宁锦防线的桥头堡,先锋地,是坚城。袁崇焕通过多次血战兼惨败的经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建奴野战无敌,我们唯有大炮坚城方能抵御争锋。这一论调在明末将帅间盛行,屈辱,却是事实。松锦战役双方都是举国之力有备而来,堵上未来几十年的国运,无论哪方胜利哪方失败,都将迎来一个空前的转折。

满清一方是皇太极、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等率领的大约十一万的八旗精兵,大明一方是洪承畴、杨国柱吴三桂唐通等率领的十三万步骑,并有其余各地的总兵听令驰援(来壮声势,战力不行)。这一仗打了两年之久,最后以明军伤亡五万余、主帅洪承畴被俘,吴三桂领着仅存的三万残军退守孤城宁远。

有人会问,袁崇焕哪去了?答案是:他早在十年前就被崇祯皇帝给一刀砍了。这是明清之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的交锋,明朝倾举国之力打造的九边精锐全丢在了关外。从此以后,关外全是满清的地盘,明军再也无法踏入,更没有能力组织军队进行反击。这场国运之战,明朝败了,清朝胜了,此后的清朝再不济,也据有辽东、蒙古、朝鲜等一大片地方,亡国已是奢望。

如此大体量的帝国,举国之力发动的一次战役(钱粮兵马要多少给多少,皇帝特批),为何依旧惨败?原因小孩都能说得出。两个字:团结。1640年的明帝国,能征善战、战略了得的将帅不是被崇祯一刀杀了,就是死在崇祯错误的指挥下,新生代只知练兵没有实战经验,明帝国的内部糜烂的不成样子,农民军肆虐,官军屡剿不灭,上升到谋朝篡位的高度。

这两年的关外大战,朝廷内部开始着愈演愈烈的君臣争斗,明里暗里。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是当年刚登基,不懂政治的热血青年,人性的黑暗他见过太多太多了。松锦战役前期,洪承畴率领着作战经验最为丰富“九塞之精锐”“大明最后的希望”初战告捷,还没高兴多久,大明中央朝廷就发生尖锐矛盾,朝臣迅速分为两派。一派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的“再调兵马、速战速决”派,另一派是前线指挥官洪承畴为首的“且战且守,稳扎稳打”派,值得一提的是:被清军猛烈进攻的锦州城最高军事长官祖大寿的想法与洪承畴不谋而合。

双方互不退让,一边说另一边被建奴吓胆,哪有百年大明的铁血军队风范,另一边说一边是不知军事和战争的书生腐儒,只知道纸上谈兵,而且这些蛮子的军队真的很厉害。双方互不退让,打的非常火热,最终决定的人是皇帝朱由检,他才是最终拍板人。

两边说的都有理,听谁的呢?崇祯皇帝选择了相信陈新甲,派出监军传旨催战,必须马上进军。前线的洪承畴一行人被逼无奈,只能继续进发,救援锦州城。其实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具体还是要看操作和后续我们才能判断出哪个方法更好更正确。到底是战火前线的领兵大将更懂军事呢,还是身居后方的朝廷君臣更懂军事呢,除非朝堂上真有哪种前线刚下来深知敌我双方实力,并且军事才能出众不会犯纸上谈兵这种低级错误的人。不然通常情况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军被远程遥控下十有八九会大败而归。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除了自己亲自指挥的大战,其他都是任由徐达、常遇春、冯胜等人自由发挥,不会多加干涉,强行指示他们进退攻守。前线和后方团结吗?一点都不团结,简直一团糟。崇祯帝和众朝臣催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信任洪承畴,担心他们投敌叛变,或是战争持续太久他们会坐大成割据军阀。前线的人想避战后战,后方的人硬逼着强攻应战,上下不同心,不败才怪。

此次大战满清能够胜利的原因就在于: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略,前来救援锦州的明军被迫野外决战,最后被杀的丢盔卸甲。

后话:明朝有很多扭转局面的机会,但一个又一个的错过;满清却是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会,几乎没犯一个大错误,因为他们只要犯下一个,就将万劫不复。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太平军西征——三次进入陕西,两次包围西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

    我们都知道,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由广西入湖南、湖北,再到江苏,定都天京,多年的南征北战,活动范围多围绕江淮一带。但今天小佛要说的,是太平天国的一支远征军,他们曾三次打到陕西,两次包围西安,最后还打到了甘肃。事情还得从1861年说起,当时安庆包围战失败,英王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城。安庆是金陵的门户,安庆

  • 长平之战前赵国接手"上党"是对是错?上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长平之战接手上党的利弊,欢迎关注哦。东周末年的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数十万乃至近百万规模战争的纷争之世,在那个出兵十万都是小当量战争的年代里,我们印象最深的大战当属秦赵长平之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顶级对决中,秦赵两国先后投入了近百万军队(还不包括外

  • 雅克萨之战双方伤亡情况如何?死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都遭受了惨重的伤亡。那么,雅克萨之战双方的伤亡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当时,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加强边疆防御和军事建设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俄罗斯帝国则试

  • 富平之战——宋襄公和诸葛亮齐上阵,帮助南宋打金人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南宋初年的时候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叫张俊,一个叫张浚。这两个人名音同字不同。张俊最终参与了宋高宗和秦桧陷害岳飞的事情,现在跟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墓前呢,算是遗臭万年了。另一个张浚却不同,他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在宋高宗、宋孝宗时期都得到重用。不过,主战派也未必就好,这位张浚有点志大才疏。他先是被宋高宗任命

  • 蒙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野狐岭之战金人为什么会输?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1211年,蒙金爆发了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野狐岭之战,金国主力50万大军被蒙古10万歼灭,自此,金国已无力与蒙古抗衡,金国输在了哪呢?蒙古大军南下初期,独吉思忠率领主力抵达北部后,征集70多万民夫修建300公里的城墙分兵部守,且不说劳民伤财引发内乱,将军队分散到漫长的防线上,蒙古只需集中兵力突

  • 浅水原之战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唐军采取了哪些措施?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决战,也是唐朝建立后的第一次重大战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浅水原之战的具体过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浅水原的位置和背景。浅水原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是唐朝的西北边疆要地。当时,安史之乱叛军

  • 晋鞍之战:齐国和晋国巅峰对决!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并成为四大强国。就齐国来说,在齐桓公在位时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过,在管仲、齐桓公相继去世后,齐国陷入到内乱中,并且因为晋国的崛起,齐国的地位和实力相对下滑。为了和晋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齐国在春秋时期曾和晋国之间展开了较量。其中,就鞍之战来说,就是

  • 三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这些战役代表了刘备的起落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就官渡之战来说,发生于公元200年,是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之间的决战。对于这场战役来说,直接决定了北方中原地区的归属。在官渡之战后,赤壁之战则是孙权、刘备联合抗衡曹操

  • 清军入关时,北方投降了为什么南方却拼死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奇景,即:北方望风而降,但南方却拼死抵抗!同样是中国人,为何差距这么大呢?大家都知道,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几乎是望风而降,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直到1645年,清军南下时,遇到史可法镇守的扬州,才第一次受到较大的阻击。随后,清军在扬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扬

  • 战国四大著名战役分别是哪四大?这四大战役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

    对战国四大著名战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