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1987红场飞机事件:19岁西德青年冲破苏联防空网

1987红场飞机事件:19岁西德青年冲破苏联防空网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1/18 18:58:01

红场飞机事件简介

1987年,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马蒂斯·鲁斯特驾驶着他的“塞斯纳”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穿过当时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苏联防空系统的重重警戒,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上。


红场飞机事件经过

1987年5月28日,恰好是全苏边防军日,举国欢庆。这时,在赫尔辛基附近的马里密机场,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塞斯纳172—RSKYHAWK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起飞了。

22分钟后,鲁斯特改变了航,向苏联国境飞去,鲁斯特同时关闭了除无线电罗盘以外的一切无线通讯设备,飞机很快从雷达屏幕上消失。

14:29分,爱沙尼亚的科赫特拉亚尔韦市,塔林防空系统的雷达捕捉到一个不起眼的飞行目标。苏军三个导弹师随即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随时消灭目标,但命令却迟迟未下达。

“鲁斯特事件”发生的1983年前,苏联萨哈林群岛上空,在情况尚未明了的情况下,一架韩国民航波音747客机被苏军击落,造成机上269名乘客死亡。世界各地对此反应强烈,许多国家连续数周禁止苏联飞机进入本国领空。

惨剧发生后,苏联军方下达了秘密命令:在无法判明飞机有军事目的的情况下,禁止向一切民航飞机体育运动飞机开火。鲁斯特似乎对苏联军方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大大方方地飞着。

为了确认这个不明飞行物的“庐山真面目”,苏军两架米格—23截击机从“塔巴”军用机场升空进行拦截。“塞斯纳”做了向下俯冲的动作。这样,它不仅从截击机飞行员的视野里消失了,也从地面雷达的屏幕上消失了。

5分钟后,该地区的雷达屏幕再次捕捉到一个飞行目标,与先前的“塞斯纳”相比,其飞行路线和高度均有不同。但地面塔台人员简单地误认为它不是原先那架“流氓飞机”。新目标发出“我是自己人”的应答。警报解除,两架截击机返航。

“塞斯纳”继续向东南方飞行,在将近15点的时间抵达普斯科夫市上空。当时,普斯科夫市郊正在进行某航空团的教练飞行,空中有数十架飞机盘桓。因此,当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出现在雷达屏幕上时,没有引起任人的注意。

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继续悠然地在苏联领空又继续飞行了200

公里。在飞抵旧鲁萨城地区时,它又一次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于是,鲁斯特驾驶着他的“塞斯纳”继续前行,到达了托尔若克市。在这里,又一次巧合帮了他大忙。

刚好在前一天,在托尔若克市郊40公里处发生了一场空难,一架米格—25与一架图—22M战略轰炸机相撞。所以,这一天在该地区上空到处是执行搜寻任务的直升机。鲁斯特的“塞斯纳”不早不晚,恰好于这天飞临该区。

由于“塞斯纳”的飞行速度和高度与苏方的直升机完全吻合,塔台人员理所当然地将它识别为众多救援直升机中的一架,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对鲁斯特来说,这一天奇迹般地充满了幸运的巧合。

当鲁斯特飞近莫斯科时,某个大人物(具体是何人至今未解密)下了一道命令:暂时关闭防空网的自动控制系统,以进行一次计划外的停机检修。正是这20分钟的空隙,鲁斯特于19:38分飞进了莫斯科。

至此,鲁斯特的历险结束了,闹剧开演了。鲁斯特自己承认,最初他打算降落在克里姆林宫内,但由于缺少适合飞机降落的平台,遂决定降落在瓦西里大教堂前面。教堂前满是人群,鲁斯特打开了降落指示灯,挥动着飞机翅膀上的襟翼,好几次从人群的头顶上掠过。正在广场上散步的游人向他挥手致意并报以友好的微笑。

这天恰好有一架直升机在红场进行航拍。因此,当红场保卫处的值勤少校托卡列夫接到电话询问的时候,他平静地回答:“是在航拍呢。”而当巡逻哨兵科索卢科夫向他报告有一架飞机在红场上空飞行时,他只是懒洋洋地回答:“你只要当心别让母牛闯到红场就行了,至于飞机,不用你操心啦!”

鲁斯特在第三次尝试着陆时,成功降落在莫斯科河桥的南端,并向瓦西里波滑行。过了20分钟,来了一群穿灰色制服的人,把他带到了卢比扬卡广场(克格勃总部所在地)


红场飞机事件后果

苏联领导人立刻用“鲁斯特事件”大做章。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被戈尔巴乔夫免职,虽然事发之时他正在柏林与华沙条约国的有关领导开会,对此事毫不知情。

而全苏防空军总司令戈都诺夫被打发退休,整个司令部人员几乎全部被撤换。一大批军方高层领导莫名其妙地丢了官职。

应该说,在与势力强大的军人集团的斗争中,这个年轻的西德飞行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助了戈尔巴乔夫政权一臂之力。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红场飞机事件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世界著名历史事件请关注世界历史栏目。

标签: 1987红场飞机事件19岁西德青年冲破苏联

更多文章

  • 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布尔战争始末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布尔,战争,始末,

    布尔战争简介第二次布尔战争(英语:SecondBoerWar),是指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留格尔要求英军撤离德兰士瓦边境的最后通牒,遭到英国

  • 波提切利代表作品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波提,切利,代表,作品赏析,波提,切利,简介,桑,

    波提切利简介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AlessandroFilipepi,1446—1510)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最著名的是他的圣母子像。波提切利代表作品赏析一

  • 威尼斯画派首席画家乔尔乔内生平作品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威尼斯,画派,首席,画家,乔尔,乔内,生平,作品,

    乔尔乔内简介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乔尔乔·巴巴雷里·达·卡斯特佛兰克,乔尔乔内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乔尔乔内生

  • 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委罗内塞作品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委罗,内塞,

    委罗内塞简介委罗内塞,全名保罗·委罗内塞(PaoloVeronese,1528-1588)原名叫保罗·卡尔亚里,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艺术大师提香有两个伟大的弟子: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他们同时被誉为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委罗内塞生平经历委罗内塞生于意大利维罗纳,1588年4月19日卒于威尼斯

  • 莫奈生平经历 如何评价莫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莫奈,生平,经历,如何,评价,莫奈,简介,克劳,德,

    莫奈简介克劳德·莫奈(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

  • 马奈生平经历 马奈代表作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奈,生平,经历,代表作,赏析,马奈,简介,

    马奈简介爱德华·马奈(É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

  • 马奈和莫奈的区别和联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马奈,和,莫奈,的,区别,联系,爱德华,•,马奈,

    爱德华•马奈和克劳德•莫奈都是19世纪的法国画家,都与印象派有关,他们的名字还恰好很相似,因此经常被混为一谈。那么他们关系到底怎么样?有什么区别?小编这就为你介绍:马奈和莫奈的关系一、身世马奈(1832-1883),当马奈会打酱油的时候,莫奈(1840-1926)才出生,当马奈已经名声满满的时候,莫

  • 印象画派画家德加佳作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印象,画派,画家,德加,佳作,赏析,德加,简介,

    德加简介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1834—1917)印象派重要画家。他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中学毕业后,德加报考了美术学校,他在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此同时,他又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雷诺阿:印象派最受欢迎的画家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雷诺,阿,印象派,最,受欢迎,的,画家,雷诺,阿,

    雷诺阿简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Limoges),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印象画派成员之一。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早年当过徒工,画过陶瓷、扇子、窗帘等。曾从学院派

  • 西方艺术史:乔托代表作品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方,艺术史,乔托,代表,作品赏析,乔托,简介,

    乔托简介乔托·迪·邦多纳(GiottodiBondone1266年-1337年),意大利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同中文一样,只称他为Giotto,乔托。艺术史家认为乔托应为他的真名,而非Ambrogio(Ambrogio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