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肖邦对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肖邦对古典音乐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1/3 11:31:39

1.《夜曲》

《夜曲》为英国作曲家费尔德(1782—1837)所首创。他采用平静的弦伴奏下的优美旋律这种形式,表现夜的幽静和梦幻的情调。肖邦继承了这种形式,又极大地发展、创新了这种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当多样的意境,甚至是热情的戏剧性形象。令人惊疑的是,无论音乐多么复杂、激动,却仍不失“夜”的总的感觉。由于肖邦赋了《夜曲》以新面貌,后人都将《夜曲》看作是肖邦创作特有的标志之一。

肖邦的《夜曲》,几乎每一首都是那么迷人。其中最为广大听众熟悉的可能是第二号《bE大调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开始是圣咏般的和弦进行,从容而又威严,蕴涵着内在的力量。这力量开始是片断的显露,逐渐积累,显露的片断在增大,终于,酿成双手八度齐奏从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发,此时,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昼”了。经过中段的暴发,“夜”再也无法平静,当第一段再现时,同样的曲调用了织体完全不同的伴奏,原来严整的节奏现在变成了惶惶不安的三连音,音乐变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在增加了一段扩充的终止后,才勉强安静下来,最后消失在延长音里,可留下的沉重心绪始终没有消失。

2.《前奏曲》

肖邦在24个大小调上写了24首《前奏曲》。关于这些乐曲,有各种不同的评说。有的认为是《练习曲》的雏形,甚至认为有些是草稿,有的认为是音乐的格言,有的认为是即兴式的音乐意念,类似“音乐瞬间”。有的钢琴家将24首当作一个套曲,从头至尾连续演奏,有的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组合。的确,这些作品有长有短、情趣各异、手法多样,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五颜六色。

我们知道肖邦生前曾不肯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而后人将其出版后都公认是音乐的珍品。由此判断,肖邦对正式发表自己的作品是十分严肃的。既然肖邦于1839年将这批《前奏曲》出版,恐怕不会是草稿。事实上,随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珍爱这些《前奏曲》。下面介绍其中被演奏的两首。

第15号《bD大调前奏曲》,又名《雨滴前奏曲》。这里又遇上了别人为乐曲起名的事情。说来耐人寻味,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之一,但是肖邦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却从不为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说明音乐内容的曲名。对于别人给他的乐曲命名,他也十分反感。可见,浪漫主义音乐,根本上在于音乐的气质本身,不在于有名无名。肖邦反对一个具体的名称,说明他的音乐有广泛的概括性。所以,我们欣赏那些已被命名的乐曲时,只能将名称作为理解的一个媒介,一个入门的途径,绝对不必限制自己联想、体验的自由。比如这首《雨滴》的得名,显然是伴奏部中一个bA(#G)音,几乎从头至尾在八分音符平稳的律动上,持续不停,恰似从屋檐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不绝于耳,行板:

雨滴声衬托出恬静,心中升出高尚、美丽的歌。随着雨滴声声,慢慢地,思绪转沉重,在低音区出现了小调的曲调,雨滴声化为了宏亮的钟声,心情激动起来。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安静,仍在雨滴声中结束。

第24首《d小调前奏曲》,有人称之为《雷雨时的祈祷》。这里确有雷雨闪电的气氛而“祈祷”,则绝无此事。这首作品与《革命练习曲》写于同时,也同样是沙皇俄国军队攻占华沙这一事件,在肖邦心中激起的惊涛骇浪。所以,音乐的性质与《革命练习曲》相似。所不同的,这里只有愤怒,“来不及”在悲哀中逗留;这里是慷慨激昂,不屈不挠,已经没有眼泪。左手低音从头至尾这样轰鸣,似沉雷,如战鼓:

主题音调坚定、果敢,一派英姿:冲击力直达末尾,最后三次猛击钢琴最低音区的主音D,以表达作曲家那义无反顾、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3.《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

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间舞蹈。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节奏是: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由于《玛祖卡舞曲》是这么波兰化的音乐,有位波兰钢琴家说只有波兰人才能弹好。然而,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傅聪不但获得了第三名,而且还得了《玛祖卡》的最佳演奏奖。

1.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

2.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

3.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

4.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标签: 肖邦古典乐的发展作出贡献

更多文章

  • 简述歌剧《卡门》的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简述,歌剧,《,卡门,》,的,艺术,特征,和,演唱,

    《卡门》是法国普罗斯贝尔.梅里美写的短篇小说,后来成为著名歌剧《卡门》的主题。歌剧《卡门》,四幕歌剧。1875年3月3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剧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爱上了军曹霍塞并使其陷入情网,霍塞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并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这时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

  • 钢琴魔王 ——纪念李斯特对欧洲音乐发展的重大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钢琴,魔王,—,纪念,李斯特,对,欧洲,音乐,发展,

    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乐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把匈牙利音乐带向了世界。他就是有着“钢琴魔王”之称的匈牙利著名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一、生平及艺术道路1、童年与少年时期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隆普降州的一个名叫多布良的地方,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最早的音乐教师就是自己的父亲。李斯特

  • 三国有勇有谋大将 那魏延与姜维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姜维

    一直以来认为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魏延生有反骨,留之必反。但是最近看到有些说魏延其实很无辜,只是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而已。魏延的个人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与同僚,尤其是文官、名士存在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杨仪,也因此而死。但是所有黑锅都抛给他就不合适了。杨仪也是心胸狭隘的人,他在魏延死后的表现如下。当然,从三

  • 雍正死后为何贪腐愈演愈烈 一发不可收拾?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雍正

    在中国古代王朝,历朝历代都有贪污受贿,而历朝历代也都会大力反腐,尤其是雍正,堪称反腐成功第一人。在位13年铁血反腐,人称抄家皇帝,彻底将腐败扼杀。但是雍正一死,贪污横行愈演愈烈,这到底是为何?首先我们来看下雍正反贪污的成果,雍正铁血反腐后,使得在康熙末年原本亏空的国库充实起来,雍正死的时候,国库由入

  • 朱棣能够取得天下关键在于此人 灭掉百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

    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历代都是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央掌握绝对的权力、人才和资源。因此,古代几千年,无数发动叛乱的地方王爷基本上都是大败而归,没有成功的。如西汉七国之乱,淮南王叛乱,西晋的八王之乱,还有明朝的宁王之乱等等,没有一个能成功的。但是唯一的例外就是朱棣,其作为一个王爷,竟然以一个藩王的力量成功推

  • 大清最悲惨同治皇帝:竟然死于梅毒尸骨被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同治皇帝

    咸丰帝热河驾崩后,由他当时唯一的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大位,年号同治,第二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同治即位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

  • 后羿是一国之主妻子让人霸占最后被人做成肉饼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羿,夏朝

    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实打实的昏君了。太康继承了父亲启的王位后,不治理政事,不体恤民生,放情纵欲,一味喜好游乐,丧失了做人君的德行,因此失去了民心,臣民大都怀有二心。有一次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竟然一连一百多天没有回宫,他的五个兄弟意见很大,

  • 朱元璋祭祀历代帝王 为何要与刘邦多喝两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这是民国着名史学家孟森先生在其《明史讲义》里的判断。为何他会如此讲?原因有二。其一,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其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刘邦与朱元璋起事之时,都是最底层的普通人。虽然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实际却是村官,不入九品,不享受公务员待遇,本质上还是个农

  • 揭秘: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的那些荒唐事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徽宗,赵佶,李师师,宋朝

    红潮导语:而李师师本是东京名妓,又性格豪爽喜交往,号称“飞将军”,也不肯只被一个皇帝拴住了。她还和着名词人周邦彦打得火热。徽宗皇帝沉迷于东京城的美景,也爱上了东京城的美人,那就是艳名一时的歌伎李师师。徽宗皇帝本来就风流好色,他嫔妃众多,从后来金兵掠走的那份嫔妃名单来看,就不下

  • 李煜与小周后:亡国皇后小周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煜,小周后,五代十国

    南唐灭亡后,后主李煜及小周后被宋军押解至开封,过着与犯人相差无几的囚禁生活。李煜与小周后恩爱相亲,但小周后却常常被宋太宗召进宫内,一住就是好多天,李煜的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李煜被宋太宗毒死后,小周后带着缠绵哀怨也离开了人间。南唐后主李煜18岁那年就结了婚,妻子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19岁的娥皇。